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有一種加班,叫別人沒走

有一種加班,叫別人沒走


上個周五,等一個在後廠村上班的朋友吃飯。



驚訝的發現周五晚上九點後,這裡的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新浪、百度這些互聯網大廠的員工們三三兩兩的走出大樓。計程車、私家車還有公司班車在十字路口交匯成一團,「滴滴滴……」的喇叭聲絡繹不絕,演繹著彷彿屬於互聯網人的交響曲。







相比於我的驚訝,朋友卻顯得很淡定:



「沒有見過凌晨兩點後廠村的樣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互聯網人!」


 


一直以來,打著「快」標籤的互聯網行業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的高薪水引發無數年輕人的趨之若鶩,另一方面,996,過勞死、禿頂、油膩……也如影隨形,加班風氣盛行,甚至關於各大互聯網公司加班嚴重的吐槽都成了老生常談,逐步演變了一個無解的難題:




誰都不喜歡加班,但誰都無法與加班徹底絕緣。







這也讓後廠村——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東西小走廊,成為今天中國互聯網加班文化的一面鏡子。




有人把它戲稱為一座「孤島」,在地理上它遠離繁華地段,沒有生活氣息;而回到出租屋,家,又是另一座孤島了。有時從機械而瑣碎中工作抬起頭來,會產生一種錯覺,恍惚間以為置身於20年前的國營大工廠,自己是一名戴著頭巾的紡織女工。


 


一年到頭,這裡的人們將自己的生活壓縮在質樸、簡陋的空間里,一邊渴望活得瀟洒,卻又要忍受著現實,加班,成為每個互聯網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一、我討厭的不是加班,而是高付出低回報的尷尬


 


作為職場人,我們似乎總能聽到身邊這樣的抱怨:




「這工作太沒含金量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加班還是干這些內容,用戶不煩我都快煩了!」




……




這些抱怨的背後,都是主觀付出和回報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




這裡說的回報,不僅是指工資、福利等物質回報,還包括心理優越感和滿足感等精神回報,而公司用人主要是付出金錢購買員工的時間、精力、智力和體力等,通常情況下,員工加班是以犧牲時間的形式而呈現的。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不是每個人對時間價值的定義都一樣!




在多數人看來,1小時私人時間創造的價值比加班更大,哪怕是全部用來娛樂。




所以,加班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值不值得加班。


 


如果認為加班有價值,我將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如果我討厭加班,便會產生消極怠工的情緒,概莫能免。




對於企業來說,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要落入「加班多=高產出」的窠臼,特別是對於創意、文案、技術、設計等相關的工種來說,與其在辦公室里苦苦掙扎熬時間,不如多接觸外面新鮮的東西,畢竟,好的點子從來都不是靠熬出來的!


 


二、有一種加班文化,叫「別人沒走」




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某天早上,主管忽然召集開會很嚴肅地說,以後9點前不準下班了。




就在一伙人懵逼的時候,主管說出了緣由,因為某總裁昨晚去辦公室轉了一圈,發現別的部門都在加班,就我們部門一個人影都沒有。




於是第二天的晚上,所有人都在硬著頭皮較量誰走得更晚,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等隔壁部門先走。







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但坦率的說,互聯網的加班文化,應該一分為二的看:




一面是由於行業變化莫測必須時刻緊貼最新動向。




有時候,焦慮不是來自競爭對手,而是大環境的變化,各種未知數疊加在一起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鬆懈,加班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盲目給員工布置大量無價值的工作,加班成為家常便飯,員工往往產生「忙了大半天不知道意義何在」的奇怪感受,這種加班毫無意義。




甚至有些公司把加班與努力掛鉤,導致鼓勵加班成為企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環。這種錯誤認知使加班淪為形式,而失去原有初衷,甚至成為評判員工表現的不當標準。




當加班與企業文化牽扯在一起,反而不利於員工整體效率的提升,無論員工渴望升遷與否,均會自覺延長工作時間。




三、如果加班是種病,治療需對症下藥




對於今天互聯網圈子裡「加班」文化的既成事實,想要解決無非是從公司和個人兩個層面:




如果是公司原因,員工在面對加班時處於被動地位,很難完全抗拒。




那麼加班程度就成為求職者考慮新東家的重要因素,互聯網公司招聘介紹自身優勢時,也會應景地加上「加班少」這一項,而不是「沒有加班」。因為上至CEO下至HR,都沒有100%的把握做到不加班,求職者心裡也清楚公司不加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便國企也偶爾加班。







如果是個人原因,加班有葯可醫,主要從消滅拖延症和提升個人效率著手。




工作遲早要完成,與其拖到下班後匆忙解決(工作質量也無法保證),不如在下班前快速解決,拖到佔用私人時間豈不便宜公司?




當我們把效率而非時間作為衡量工作質量的標準時,就會發現,也許要加的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最近,在中國互聯網主動脈的「後廠村」路上豎起了了一塊廣告牌,網易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在這個後廠村人每天上班的必經之路上,用95%精準人群覆蓋+30+min/人/天 停留,調侃著一把西二旗人的日常。




同時還給我們帶來了一款效率神器——有道雲筆記。通過文檔管理、收藏、OCR掃描等切實改善並解決加班的困擾。







成功學告訴我們「那麼多比你優秀的人都還比你努(jia)力(ban),你還有什麼資格不努(jia)力(ban)!」




但努力絕不等於加班,當未來的你回首自己的成功之路,一定感謝的不是加班,而是曾經那個拚命努力吸收學習、提升效率的自己。











本文作者筆心,轉載自公眾號有道雲筆記。廣告發布。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影視截圖和yestone.com及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在一個投資人看來,怎麼才能堅持減肥?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