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20年前沒買房、沒下海,20年後怎樣才能不後悔?

20年前沒買房、沒下海,20年後怎樣才能不後悔?


20年前,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相比「太久遠想不起來」、「那時候還小懂什麼啊」,可能「設想的都沒實現,不願意去回想」來得更實在也更扎心。




那20年後呢?




不問你想成為什麼樣,也不問你希望擁有什麼,就問你敢不敢去認真思考、規劃?



願不願意冒著當眾被打臉,或者讓自己失望的風險去拼?




既然要拼那又該怎麼去拼?什麼都在變的世界裡,未來20年什麼能不變?




不太好答,這問題向來不太好答。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Holly。和企業市場沾親帶故的非從業人員,十級懶癌偏偏好奇心旺盛的90後。樂於旁觀,也享受專註,目前娛樂產業研究沉迷中。








 



20年巨變


從「青歌賽」到「偶像練習生」




如果站在1998年的街頭,你能想到20年後的自己是現在的模樣嗎?1998年,電視上還在播青歌賽,6年後的《超級女聲》才剛點燃平民選秀的熱情,20年後,為Pick的小鮮肉投票則刷爆了朋友圈。






如果有機會回到那個電視背景聲永遠是《還珠格格》的年代,你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囑託?


 


如果是我一定要告訴自己,BAT的股票有空了解一下。




事實上,給20年前的自己一句囑託並不難。




我們有太多「要是當初……就好了」的遺憾和「當時……真好啊」的懷念可以成為「請回答1998」的素材,比如「先下手為強,趕緊買套房(單押x1)」,又比如「高中的那個打籃球的男孩子,一定不要錯過」。




站在當下的時間點上,去點醒過去的自己,這波「開金手指」的操作很簡單。


 


而站在當下的時間點上去想20年後的自己,顯然不太容易。畢竟未來100%靠想像。如果說「請回答1998」是一部充滿溫情和成長的作品,「觸摸2038」99.99%是一部科幻劇,要寫出合適的劇本,總比「開金手指」要難上許多。


 


所以,我們懶得想「20年後」的問題。


 



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很簡單


可知道自己要什麼卻很難


 


在《生活大爆炸》最新的劇情里,生育完的Bernadette終於在自己看《小豬佩奇》的時候,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成為一個「和人聊天只說育兒」的人。







像Bernadette一樣,我們的改變往往是從意識到自己不要什麼開始的。這個時間線即使在20年後也同樣適用,我能很快說出20年後不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卻在選擇自己想要的形象時猶豫。



 


因為不要的肯定是錯的;而要的,卻未必是對的。


 


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很簡單,因為「不要」是我們基於當下的世界觀做出的基本判斷。比如20年後我不要變成一個仗勢欺人的人,因為我不想變成被王衛這樣的老闆追責的對象;又比如20年後我不要變成只關注雞毛蒜皮小事的碎碎念患者,因為從身邊這樣的人身上,我感受不到幸福。




這些判斷對於成年人來說並不難。


 


而「20年後」這個限定條件,讓知道自己「要」什麼很難。我可以回到20年前的1998告訴自己什麼是對的,卻沒有人從2038年回來告訴我,未來哪只股票才值錢吶。今天就定好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難保不會後悔。


 


所以,我們想這麼遠,有意義嗎?


 



 馬雲與韓庚


「悔創阿里」和「誤當偶像」


 


在討論Yes or No之前,不妨先從熱搜里找兩個後悔屆的故事來看看。


 


1995年,馬雲想辭職去做Internet的時候,邀請了24個朋友一起討論,只有一個人投了贊成票。不過第二天,他還是辭職了。現在的故事你知道的,馬雲在2016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言,表示創立阿里巴巴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錯誤:





「我覺得自己每天忙得跟總統一樣,但卻沒有總統那樣的實質權力。」








2003年,韓庚前往韓國SM公司當練習生,他在訪談節目里說「安七炫是我的偶像,因為喜歡H.O.T才參加選秀」。現在的故事你也知道的,在他的偶像H.O.T重聚在2018年時,他在《圓桌派》第三季第十七集里說, 




「真的不感興趣(做偶像),真是湊了巧了,他們把我選上了。」




「你說我30歲,還是在組合里蹦蹦跳跳嗎。」







一個是「悔創阿里傑克馬」,一個是「誤當偶像韓老闆」,聽上去他們都挺後悔當初的決定,但不同的是,一個是逗人一樂的段子,一個是轉發上萬的爭議,區別在哪?


 


高曉松老師說,「選一條路,一以貫之。」




雖然馬雲挺後悔的,但1995年,「根本不明白將來會怎麼樣」的他就認為「我堅信,我相信互聯網將會對人類社會有很大的貢獻」,現在的阿里一系列服務也仍然在踐行這一點。




韓老闆的態度就很變幻,在韓國的時候崇拜的是愛豆,想回國了就愛上了演員;不想在30歲蹦蹦跳跳,工作的時候又做回了偶像。


 


前者的世界觀比較穩定,後者的世界觀比較雙標,這就是區別。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韓老闆的個人選擇,只不過堅定聽上去總比反覆要褒義一點。




回答「20年後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道題的意義,就是去發現那個讓你「褒義一點兒」的答案,你總要為自己先選一條路。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變成馬雲,不是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是「互聯網造福人類」那個級別。




既然開不了金手指,也不會寫科幻小說,那至少要做個思路清晰的編劇,畢竟人生是最接受不了爛尾的作品。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回答這道題,沒關係,

我們採訪到了怡安翰威特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全球高級合伙人張宏,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劉櫻和LinkedIn China Managing Director 於志偉。




他們分享了助力自己走到現在的重要因素,並回答了有關「20年後的我」的問題。







如你所見——「我」希望多換一些不同的事做,「我」要保持年輕的心態,「我」可以去做一個老實習生。





就像馬雲說的:「你想幹什麼,不是因為別人在幹什麼,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幹什麼。」世界的確在變,但堅定自己是連接現在和未來的通途。


 


「20年後的我」並不是一個仰望星空的幻想,而是一條腳踏實地的路。





用一個詞形容20年後的自己,你希望是______。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Holly。和企業市場沾親帶故的非從業人員,十級懶癌偏偏好奇心旺盛的90後。樂於旁觀,也享受專註,目前娛樂產業研究沉迷中。


本文圖片來自影視截圖和網路。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大部分女高管要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野心勃勃?
幹嘛老提醒自己是70/80/90後呢?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