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港匯告急,32億托市!金管局剛發聲:已準備好「對付」資本外流,20年前世紀大戰歷歷在目!

港匯告急,32億托市!金管局剛發聲:已準備好「對付」資本外流,20年前世紀大戰歷歷在目!

見習記者 汪瑩

近日港元匯率持續走軟,刷新了香港引入聯繫匯率制度以來的最弱水平,最終觸及香港金管局的7.85的干預底線。市場對此表示擔憂,更衍生出各種「危機論」,甚至有人擔心投資大鱷索羅斯1998年做空港元時的情景會再現。

今天清晨,金管局再度入市承接港元沽盤,買入24.42億港元。至8點左右美元兌港元匯率報7.8498,無漲跌。

今天上午8時45分,香港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會見傳媒表示,自昨日港元觸及弱方兌換保證以來,香港金管局共兩次出手,合計買入32.58億港元。這兩項交易是根據聯匯設計去做,銀行間結餘星期一交易交收時,相應縮減至1765億港元。

他還稱,銀行間結餘縮小,將慢慢提供基礎給港元貨幣環境正常化。香港銀行體系流動性非常充裕,利率正常化一直進行,銀行間息率亦慢慢提升,加息過程會漸進。港元與人民幣掛鉤機會不大,條件仍未成熟。

他表示,金管局已經為應對資本外流做好準備,銀行系統有充足的流動性,預計利率水平將漸進上升。

港元持續弱勢,金管局多次入市

昨日12號晚間,港元觸發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入市承接港元沽盤,買入8.16億港元,這是2005年金管局設立雙邊兌換保證以來首次。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港元未來有可能再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有足夠能力維持港元匯價穩定及應付資金大規模流動。

港匯在12日凌晨近5時左右跌至7.85兌1美元,創出近33年來的新低,其後在亞洲交易時段回暖,較早時報7.8497。根據香港聯繫匯率制度,7.8500是金管局能夠接受的美元兌港元的下限價格。

在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以美元為錨確定價格。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05年開始將聯繫匯率的區間確定在7.75-7.85之間,當港元升值幅度漲破7.75下方時,香港當局會賣出港元,買入美元;而當港元貶值幅度跌破7.85上方時,香港當局會買入港元,賣出美元。

事實上,從年初至今,港元兌美元一路貶值。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3月22日曾表示,美國利率上升後,(港匯)可能短期內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屆時我們會買港元沽美元,貨幣基礎會收縮,為港元利率正常化提供條件。

數據顯示,今年1月,港元兌美元在7.81左右徘徊。而到4月12日,港元兌美元一度觸及7.85關口。陳德霖3月22日曾表示,美國加息,美國利率及中國香港利率水平進一步擴闊,相信會提供更大誘因做套息交易。

業內分析指出,美國和中國香港之間利差的擴大是近期港元貶值的主要原因。2017年美國加息3次,今年3月22日,美聯儲再次加息,利率水平不斷上升,而同期由於內地資金南下湧入中國香港金融市場,港元流動性充裕,導致美國和中國香港之間的利差水平擴大。

利差的擴大帶來的是套利增加,「中國香港的債券市場、貨幣市場整體來說不發達,在美國加息、美元利率上升的過程中,原來投資於固定收益或者說是穩定回報的資金向美元轉移,港元相應走弱。」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當美元走弱的時候,港元可能更弱。「從去年初到現在,非美元是上漲的,美元走弱。美元在走弱的時候,作為影子美元的港元會更弱,這也是一個歷史事實。」

回顧1998年港匯保衛之戰

1998年,面對國際投機資金的大規模沽空行動,香港政府打出多套組合拳,最終擊退空頭,成功保住香港金融市場。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整理了相關資料,一起來回顧1998年那場香港金融保衛戰。

香港1997-1998年股災背景

當時的東南亞國家,在外匯儲備尚不充分的條件下過早地放開了資本項目管制,但同時仍然實行著固定匯率制。再者這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面存在一定缺陷。這給了索羅斯等國際炒家以可乘之機,並開始押注各國放棄固定匯率制。

在國際超級的攻擊下,各國相繼放棄固定匯率制。索羅斯有了成功經驗後,開始將目標轉向經濟基本面更好的香港。

1997年10月第一次股災:顧此失彼,穩住匯市但犧牲了股市

先來看看國際投機資金如何整體布局、意欲對港股發動攻擊。

從1997年5月開始,以索羅斯為首的炒家們設計了一個連環計,即通過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互動作用,利用現貨和期貨兩種工具,多方設下陷阱。整個狙擊過程為一個三部曲。

第一部是預備期,炒家們低息借入港幣,作為彈藥,並在期貨市場上拋出港幣,同時沽空期指;第二部是造市期,一旦外圍市場出現有利於炒家的機會,便大肆散布謠言,瘋狂拋售港元,迫使港府「挾息」,造成恒生指數暴跌,甚至借貨拋空股票;第三部是收穫期,當恒生指數暴跌時,空頭合約平倉,炒家們帶錢離去。

再來看看香港當局如何應對。

根據張憶東的整理:

1997年10月22日,國際炒家開始對香港全線出擊, 大舉沽空港股和港匯。金管局在市場上拋售美元吸納港元。同時,金管局推出加息措施,最優惠利率由8.75%提高到9.5%,隔夜拆息率由9%提升至300%。

上述這些措施穩定了匯率,但仍未能阻止股市大幅下跌。10月22日到10月28日,恒生指數下跌了3343.2點,跌幅達27%。港股市值累積損失達7000億港元。

1998年8月第二次股災:港府保衛戰——真金白銀打出猛烈組合拳

這次危機中,香港政府決定同時在股市與期市上出手應對,主動大舉做多,並限制做空。主要應對措施為:

(1)香港金管局讓香港特區政府用外匯基金買入港元,並且把買到的港元存入香港銀行。這樣機構投機者從銀行借走的港元,通過特區政府又存回銀行, 在外匯市場上和貨幣市場上供求平衡,匯率和利率均保持穩定。

(2)在股市中,金管局動用外匯基金在8月14日入市坐莊,大手買入恆指藍籌成分股托市,13天內把恆指逐步推至接近8000 點水平,耗資達1000億港元。

(3)在期市中,金管局大舉買入8月期指, 同時賣出9月期指,拉開8月期指與9月期指之間的差距,使炒家轉倉賣出9月期指的保證金成本加大。

(4)為響應港府號召,從8月24日起24家藍籌、紅籌上市公司開始在市場上回購股份。

(5)1998年8月31日,港府出台限制賣空等舉措,以鞏固成果:

限制放空港元,股票和期貨交割期限由14天縮短為2天,使得放空頭寸必須在2天內回補。

港府將增加銀行體系流動資金,以減少受到衝擊的機會。

降低期指的槓桿作用,將每張期貨面額由5萬港元/10000點拉高至12萬港元/10000點;同時調降大量持倉申報限額,由500單位降為250單位,迫使炒家暴露身分。

股市引入限價放空制度,且期指空方不能主動售予買盤,只能被動地讓買盤來入貨。

將放寬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回購股票限制(當時限制為35%),且公司在購回股票後不用註銷,可當作投資的頭寸。

考慮仿效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作法,預訂各類股票可放空數目的限制。加設空頭未平倉合約資料申報機制,使空方現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基金報 的精彩文章:

B站今晚登陸納斯達克,原匯添富總經理林利軍位列股東
博鰲AI徹底火了!有巨頭說未來公司都是AI+,卻有AI翻譯抽風了!

TAG:中國基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