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用」的嗜好——茶

「無用」的嗜好——茶

Run, Run, Run

 Joy. The Machine.

Emme Packer 

00:00/04:59

有朋友說,看我發的朋友圈狀態越來越初老。

喝茶、按摩、烹飪什麼的,跟她周圍的一些大媽發的狀態內容差不多,一點沒有年輕人的朝氣。我只是笑笑,依舊在二十多歲,堅持我的佛系道系。

其實開始精於保溫杯和泡腳盆,只是越來越渴望選擇一種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

工作前幾年,總是想做有用的事情,想做高效率又名利雙收的事情。總是逼迫自己急急忙忙向前。給自己定了很多的期限,逼迫自己去變得更加優秀。逼迫自己在極度的焦慮感和不安中,打雞血地度過每一天。

很多事情,選擇變多,人變積極,反而感到痛苦。

於是竟然在自我懲罰和罪惡感中,惶惶度日。終於,在不當班主任後,學會了慢下來。拿出了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於是從九月開始,多了一些「無用的嗜好」。

以前的出發點,是積累人生的籌碼,想在工作上創造更多的業績,對得起自己的這份自尊心。現在反而只是隨著自己驕縱的心性,想做什麼,喜歡什麼就去做。管他在世俗的概念裡面到底有用沒用。喝茶就是這諸多「無用的嗜好」中,我最喜歡的一個。

喝茶,讓我學會了觀照自己。品茶湯的時候,其實是對於自己內心的一次審度。我可以在這個間隙,來深度地覺察自己。讓自己內心那個瘋狂的小人兒,平靜下來,心神安寧又呼吸暢快。

喝茶的時候,真的需要靜下心來。感受它在舌尖,舌面,舌根,喉頭的不同滋味。聞香,品味,看茶底。第一泡,直到二十泡,有可能每泡的滋味都略有不同。細微差別,只有用心,靜心,方能知其味。很多愛吃川菜火鍋的人,時常感嘆茶味太淡。我由於經常喝茶,品茗前不能吃任何香味濃的調料。所以味覺開始恢復靈敏,慢慢地能感受茶味的清淡與濃烈。這是時常吃重口味,或者時常過眼花繚亂的生活的人,不能感受到的。此時方知「人間至味是清歡」。那種茶的鮮味,那種豐富的味覺和圓潤的變化,每一口茶湯都是精彩的演繹。學茶,讓我學會了時時保持自己感官的清明,保持自己對世界的敏感度。

泡茶,讓我學會了心懷他人。作為主泡,需要時刻關照周圍環境的變化。接觸到的這群擅長泡茶的茶友,是群讓人感受到非常舒服的人。耳邊是春風化雨的言語,抑揚頓挫皆平滑如絲線,輕柔如雲煙。眼前是無比溫柔細膩的帶有美感的姿態。乾淨篤定的手勢,中正平穩的動作。手提摻水的壺,絕不會有一點抖動。手拿蓋碗出湯,氣若懸河。不會邋遢地四處滴水,而是有氣場地靜待茶湯留出。溫杯、投茶、注水、出湯,一氣呵成,絕不遲疑。這都是需要練習才能達到的一份篤定。需要心中無雜念,只專註於茶本身。把心,放在當下。

主泡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是讓我看見了茶人的八面玲瓏。以前聽大漁老師跟我們講茶席設計,我深有感悟。其實品茶給人的是一種主人努力營造的氛圍。一期只一會,那份專註與認真待人的誠心從進入庭院或者居室其實就已經開始。所以太多細節能顯現你這個人的為人品性。一個考慮細節的茶人,他對於他人的關照從進入這個環境就開始了。

香園的庭院

「茶悟」茶會手工茶帖

庭院芳香的臘梅也許和茶席的雪白色正好相配。此時煮的又是一壺溫暖的紅茶,配上能一口咽下不掉渣的茶點。還有時候倒茶,何時交談。節奏把控,全在心中。上次畢業茶會,為了讓客人體會到我們的用心。專門與香園的師兄們,一起撿了秋天飄落的銀杏葉,親手用毛筆畫了茶帖,恭敬地封上腰封。你心中有無他人,類似的細節處一目了然。

宇治橋

春節去日本的時候,專門去了宇治。習茶之人是一定要來這裡看看日式茶道的。慢慢悠悠走進平等院前的那條河邊町,茶鋪鱗次櫛比地佇立著。賣各式各樣的茶,也可以坐下喝茶。很多次我都忍不住駐足,看看茶器、茶葉和茶具。

禪茶一味——平等院

因為茶和佛的緣故,我又走進平等院去看了看。很日式的庭院,越走越開闊。中間是很安詳的鳳凰堂,據說它建成那天,突現一束金光。展示了極樂凈土的幻化色彩。看博物館的介紹也覺得感受到了凈土禪宗安撫心神的作用。一圈散步下來覺得心裡很輕鬆,也很鎮靜,甚至有些舒適。在平等院,最早的茶人們都聚集在這裡,安心制著宇治茶。話說禪茶一味,也就是這樣一種文化的碰撞和結合了。

通圓茶屋

出鳳翔堂後一路散步,沿著宇治川走了很久。終於到了一直想去的通圓茶屋。關於開了通圓茶屋的前身,不得不提1160年創立的通円茶屋,它曾經在日本著名作家吉川英治的小說「宮本武藏」中出現過。創業者是一位名叫古川右內的武士,他是源賴政的家臣,在晚年隱居以後,被源賴政賜字「政」,隨後自稱「太敬庵通円政久」,從此,他的子孫後代均自稱「通円」,並作為宇治橋的守橋官,向來往的旅客提供茶水,保佑人們無病無災、宇治橋也永久堅固。通圓茶屋創建於1672 年,寬闊的門廊,深深的房檐,盡量使用粗大房梁的設計,使得支柱很少,這樣的建築風格是為了防止客人過多而導致進出不便。坐在這有300多年歷史的建築物里,我們在柔和的下午時光,喝煎茶,吃抹茶,無比悠閑。

通往蒙頂後山的索橋

在清明,我又上了蒙頂山,尋訪茶的蹤跡。

蒙頂甘露和蒙頂黃芽

化城寺的主持師父

細雨紛紛,空氣清爽,滲著絲絲清冽的寒意。在這樣的細雨中,在這樣氤氳著煙雲、水汽充足的環境中,茶樹的喬木和灌木,安靜地吸收著天地日月之精華,含苞吐露。靜靜地等待茶人們的知遇之恩。經過輕捻細掐,鮮嫩的芽頭或者看似不夠優質的四葉甚至五葉,都能在懂茶人的巧奪天工之中,幻化成最適合它材質的茶類。顏色或濃或淡的茶湯,懂茶人不會厭棄和介意它是否是芽頭。只要是激發了個中最美茶滋味,即是好茶。我見過愛茶的人,連茶渣都要用茶包包起來。用壺細細煮到茶味褪去,才忍心將這來之不易,經多人之手製作的茶葉丟棄掉。蒙頂山上坐著,在茶的產地喝茶,環境是不一樣的。你才理解了為什麼甘露喝起來勝似雞湯,鮮美無比。因為川茶海拔合適,不高不低。溫度宜人,不寒不燥。所以內含物質豐富,滋味無窮。受茶友邀請,有幸走入化城寺。看師父做茶,和友人品茗。最妙之處在,據說蒙頂山的每一個寺廟都有制茶間。甚至都有一種密不外傳的絕世好茶。

學茶快一年的時間,從成都到蒙頂,到廣州,再到宇治。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忍不住去看看那裡的茶文化。去窺探這神奇的東方樹葉,是如何在廣袤無垠的神州大陸遍布了它的蹤跡。

茶,作為中國最富內涵的發明,滋養了一代代的中國人。而四川,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更是與茶密不可分。成都人的生活中,也是手拿一個三才碗。從天地人,喝到油鹽醬醋茶。一口茶湯下肚,才算開啟了新的一天。

這篇文章,寫得斷斷續續。每有新的感悟,就記上一筆。也許思維混亂,不夠連貫。確實想分享給大家的,點滴關於茶的美好回憶。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感謝17年的九月,第一次踏入文殊院香園,與茶偶然相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劉強東夫婦出門遊玩 奶茶妹章澤天穿衣簡單難掩好身材
「我的茶說」之十一:尋找鳳慶古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