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野仙蹤 赤壁葛仙山

綠野仙蹤 赤壁葛仙山

綠野仙蹤

 亂紅(簫和鋼琴)

陳悅;馬克 

00:00/04:52

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學兼內外,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亦多成就。

葛仙山海拔624米,晉代仙人葛洪曾於公元357年前後在此修道羽化而得名。據清康熙《蒲圻縣誌》,乾隆《蒲圻縣誌》記載曰「晉葛仙羽化處乃丫鬟南十里之葛仙山······」。葛仙山修道院是紀念晉代著名化學家、醫藥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於此修鍊並羽化登仙的場所。始建無考,根據殘碑記載,系清道光年間重修,內供葛仙手拿丹藥丸神像一尊高約2米,院門頂有太極圖,有石刻門聯一副曰「採藥峰高功尚在,燒丹井洌跡猶存」,院外有「募化四方」功德石碑一塊。山之東的頂峰系葛仙羽化處,有圓形石屋,內供葛仙及其弟子共四人石像,圓門內外有石刻對聯一副:換骨超凡丹有訣,現身說法石能言,石屋前面有40平米左右的平地,邊上有石香爐和「葛仙山」石殘匾一塊,匾上載有「清朝修補」的字樣。

地理位置

位於赤壁市官塘驛鎮中坪村境內,海撥642.7米,面積6平方公里。它東距咸寧星星竹海18公里,有公路貫通南鄰崇陽的天城城區;西和鄂南明珠水湖成為一體;北與蒓蒲仙源隨陽山相望。因晉代著名化學家和醫學家葛洪曾於此修道羽化而得名。

神話傳說

葛仙山頂有一石泉(人稱仙水),只有碗口大小,並藏於高出地表的怪石腰間,不知水從何而來,就這麼一碗清澈見底的丹泉常年不溢不涸。1996年葛仙山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律/游赤壁葛仙山

王清風

久聞世上有神仙,眼俗難謀一面緣。

化去誰人知幾日?拜來我自曉千年。

耳邊風響疑離地,足下雲飛應近天。

此後九州他處路,腳跟猶帶洞中煙。

山行雜詩

清代 袁枚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葛洪著作

《抱朴子養生論》之一

【原文】: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設,猶宮室也;支體之位,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腠理之間,猶四衢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炁猶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國。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愛其氣,所以全其身。民弊國亡,氣衰身謝。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藥於未病之前,不追修於既敗之後。故知生難保而易散,氣難清而易濁;若能審機權,可以制嗜欲,保金性命。

【注釋】:

抱朴子:東晉名道士葛洪之號。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今江蘇省句容縣)人。早以儒學知名,後入道,師事鄭隱及鮑玄。精醫藥及煉丹,善文章,好神仙導養之術。著有《抱朴子》內、外篇、《金匱藥方》、《肘後要集方》等數十種,史稱「著述篇章,富於班馬」。

腠理:中醫指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和皮膚、肌肉的紋理。

四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炁:同「氣」,指元氣。

至人: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此處指深諳養生方術的人。

保金:當為「保全」之誤。

【易解】:

抱朴子說,一個人的身體,就像是一個國家。胸腹好像是皇帝所居的宮殿;四肢軀幹像是邊境;骨骼和關節,好像是國家委派的各級官吏;皮下肌肉間的空隙和皮膚、肌肉的眾多紋理,像是全國四通八達的道路。

精神,就像是君主,血液則像一國的群臣,身中的元氣似一國的老百姓;所以,深明養生方法的人,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英明的君主,能治理好他的國家。

愛護百姓,可以讓國家安定;愛護自己的元氣,可以健全自己的身體。百姓疲睏了,國家就必然滅亡;元氣衰竭了,身體就會死亡。所以高明的人,在未病之前,就會先採用藥物調和,絕不等到身體已經衰敗之後才來補救。

由此可知,生命難保而易逝,元氣難以清明而易濁;如果能夠明白這些道理,知道輕重,那麼就會節制嗜欲,保全性命了。

《抱朴子養生論》之二

【原文】:

且夫善養生者,先除六害,然後可以延駐於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養之道徒設爾,蓋緣未見其益。雖心希妙道,口念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短促,誠緣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誡哉!

【注釋】:

且夫:「況且」,承接上文,表示更進一層。

延駐:道家謂長生不老。延:延年。駐:駐顏。使容顏不老,永保青春。

薄:輕視。

沮嫉:誹謗妒忌。

咀嚼:細細咬嚼。

英華:草木之花。此指能健身治病的藥草。

【易解】:

況且善於養生的人,應先除去六害,然後可以延年益壽,以享百年。除去哪六害呢?一是淡薄名利;二禁聲色慾樂;三不貪圖貨物財寶等物;四要清淡飲食;五除諂佞虛妄習氣;六是注意平和身心,去掉誹謗妒忌等情緒。

這六者不去掉,修身養性之道等於是虛設了,因為沒有看到養生的益處。如果不注意這六項,任憑放縱,那麼,縱然心中仰慕至道,希求身體康泰,口裡念著道家經書,時常吃些保健藥物,每天呼吸大地元氣,也不能補他的損缺,救他短促的壽命。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丟棄了養生的根本,而胡亂地追求那些細枝末節。這都是應當深切引以為戒的啊!

趣歷史:鮑姑與葛洪被人們稱為中醫夫妻檔

鮑姑可是個了不得的女性,她是晉代著名的煉丹術家又是一位女灸學家,醫術高超,與葛洪因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而結為夫妻,民間關於鮑姑濟世救人的傳說有很多。

鮑姑首創艾灸

艾灸,在我國幾千年的中醫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到底是誰發現了艾灸這一療法呢?發現了艾灸這一療法的人是晉代的著名煉丹家和中醫家葛洪的妻子,也就是鮑姑首創艾灸,她用艾葉來對病人進行灸治,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鮑姑行醫圖

鮑姑出身於官宦家庭,從小喜歡愛書,尤其是喜歡醫學。後來,她嫁給了葛洪,夫妻二人一起在廣東一帶行醫救人,而鮑姑因此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從事艾灸方面的醫學家,也成為第一個被載入史冊的女醫生。

鮑姑首創艾灸後,對於用這一方面治療治贅疣最為熟練,她通過採用一種叫做紅腳艾的物質,然後製作成艾絨條,之後放在傷口上進行熏,不久病人的傷就能基本痊癒。這樣的治療方法在一些古書的記載中就能看到,而正是因為鮑姑用多年的醫術經驗第一次開創了艾灸這一治療方法的先河,所以受到人們的讚譽,艾永留芳,便是人們對她的艾灸之術的讚美了。

其實,鮑姑之所以發現了這一艾灸治療方法,除了有前人的一些記載之外,還是因為她自己的不服輸,對於醫學的熱愛,使鮑姑敢於去嘗試一些新的方法,並且不斷進行研究,她上山採藥,不畏艱險,為了治好病人的傷痛,所以日夜研製,如今,鮑姑的艾灸之術仍然在醫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也為現代針灸術提供了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清風的藝術馬甲 的精彩文章:

清明節古詩詞大全

TAG:王清風的藝術馬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