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素材4.13:《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容若

每日素材4.13:《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容若

GIF

——用美好的文字,表達你我對這時光的珍惜和愛。

今日主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節選自《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容若

臨摹例字:

今日書法貼士——中國書法簡史:元代書法家

五代和宋代的文人促進了書法的發展。印刷術的發達使書法家從單純的功能性書寫活動中解放出來,書法藝術特性被進一步強調。宋元時代的書法可以說是行草時代。宋代書法家在楷書和狂草方面不及唐代書法家,但在行草書方面卻表現出鮮明的文人個性和品質,開一代新風。法帖的普及使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藝術具有絕對的典範意義。但宋代重要書法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具有變革意義的中晚唐書法的影響,特別是顏真卿的影響。此外,宋人對金石學的重視和研究也使書法和篆刻藝術置於更大的歷史尺度之下,汲取了豐富的源泉。

由於戰爭連年不斷,士大夫皆無暇留心翰墨,因此書壇較為冷落。但中唐以來的書法革新浪潮影響深遠,五代時期楊凝式的書法,實現了由唐至宋元的重要轉折,為宋朝"尚意"書風的崛起,作了鋪墊。楊凝式之外,還有李煜、徐鉉等有成就的書法家。

楊凝式(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因為對時局的混亂,政治的多變極為苦痛,楊凝式性格狂放不羈,故人稱"楊風子"(即楊瘋子)。久居洛陽,好游佛寺道觀,興起時常在粉壁上題字,當時洛陽寺觀隨處可見他的書跡。

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顏真卿,後又學習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一變唐法,用筆奔放奇逸。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

《韭花帖》是他流傳於世的代表作,是用行書書寫的信札。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洒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而《盧鴻草堂十志圖跋》則深得顏真卿《祭侄稿》的神髓,錯落有致,氣勢開張,一股朴茂雄渾之氣撲面而來。狂草《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均藏於故宮博物院)則更加恣肆縱橫,變化多端,點畫狼藉,線條扭曲不安,一股對時局不平的鬱勃之氣躍然紙上。《神仙起居法》在草書中,時時夾入一些行書,後人稱為"雨夾雪"。

楊凝式被視為歷來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

李煜(937—978),即南唐後主,字重光,酷愛書畫。他書法傳二王執筆法,稱為"拔鐙法"。擅長行書,喜歡使用那種虯曲而顫動的筆法寫字,被稱為"金錯刀"。作大字不用筆,卷帛而書,被稱為"撮襟書"。他的墨跡流傳很少,南唐畫家趙幹《江行初雪圖》(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上的一行標題被認為是他的真跡。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賞和臨習,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

徐鉉(916-991年),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曾在南唐為官,後入宋。在南唐時即以文翰知名,精於文字學。他擅長李斯小篆,也工於隸書。他與其弟徐鍇是當時最傑出的篆書書法家,被稱為"二徐",他們考訂了《說文解字》。此外,北宋淳化五年(994)重刻秦代《嶧山刻石》,即根據徐鉉的摹本。徐鉉所書的篆書,映日視之,筆畫中心有縷濃墨,因其筆鋒直下不倒側,故筆鋒常在畫中,故人也稱其如"屋漏痕"、"錐畫沙"。黑龍江省博物館藏有他的《篆書千字文殘卷》(宋摹本)。

本文出處:

http://yingbishufa.eshufa.com/YANJIU/history14.htm

三旬童話∣簡單、純粹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旬童話 的精彩文章:

每日素材4.1:《絕色》,余光中
每日素材4.4:《城門開》,北島

TAG:三旬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