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完這篇卸載抖音:抖音為啥會讓人上癮?

寫完這篇卸載抖音:抖音為啥會讓人上癮?

蘇佬師按——

自抖音在春節爆紅之後,兩個多月過去了,這個APP勢頭不減,風采依舊。

而我也終於在kill了那麼多time,下定決心卸載之前,想寫一篇總結當做告別,以紀念抖音陪伴我的那些漫漫長夜。此刻,讓我重新回過頭來看:她為什麼如此著迷、讓人上癮?為什麼如此愛不釋手、讓人慾罷不能?

就短視頻來說,因為曾經專門做短視頻營銷的緣故,對美拍、秒拍、火山、快手等短視頻平台有頗多研究,對內容、視頻達人也有些深入了解。但多是停留在工作層面,並沒有發自內心喜歡去看,抖音卻正中我下懷。

作為一名資深抖音上癮患者(就在寫這篇的時候,想截個圖、看幾個視頻資料,也是隨便就半個小時過去了),今天不聊它的市場佔有率和打敗微信微博這麼宏大的話題,只是從我個人的體驗角度來講,為什麼這個APP會讓我上癮。

先說下「上癮」這件事兒

信息爆炸時代,要想實現商業交易,最稀缺的資源是用戶的注意力與時間。從事傳媒、遊戲、互聯網的人都知道,要想搶佔用戶時間,除了用刺激眼球的內容吸引注意力之外,緊接著是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而最好的方式,是讓用戶「上癮」。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成癮有兩個基礎心理:獲得快感、逃避痛苦。很容易理解,不做過多解釋。所有的廣告營銷都是基於這兩個心理,做相對應的傳播內容,我們美其名曰「洞察(insight)」、「痛點分析」。

「逃避痛苦」多是基於用戶自身的一種處境來說的,下面我主要從「獲得快感」的角度展開,來簡單分析下:抖音是如何讓我上癮的。

抖音上癮:流連忘返,欲罷不能

對於UGC類型短視頻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容,簡單說下內容方面讓我著迷的幾個點。

01類型豐富多樣

抖音有幾種內容類型是我非常喜歡的,每次看到這些,都能讓我興奮許久:

內容反差類。比如妝前妝後對比,典型的如「Karma is a bitch」為BGM的視頻(我tm真是再也不相信女人了);搞笑段子,出乎意料的結局,每看一個,都一定要看到結尾才罷休;

炫酷潮玩類。在抖音上被成為「技術流」,比如「黑臉V」的視頻,還有根據鏡頭擺動、切換、濾鏡、貼紙等功能合成的視頻,節奏快、充滿動感,看著很過癮;

高顏值美女類。這是我喜歡抖音的一大重要原因,區別於錐子臉網紅直播,抖音上的小姐姐高級而不做作,個性又不失趣味,光鮮又沒有距離感,對我這樣的鉑金單身漢(算了,黃金吧,算了,還是黃銅吧)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而且同類視頻瀏覽多了之後,平台會推薦更多,真怕自己有天會刷成死肥宅。

02 時長短,以15秒為主

如果把短視頻比喻成段子、笑話,那麼抖音短視頻就是神回復、金句,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鋪墊、抖包袱。十幾秒的時間讓我沒有任何壓力去看完結局,更何況每一個都那麼精彩。

03 不確定性

能持續激發人的好奇心,這個除了在單個視頻內容體現外,更重要的在滑動下一個。只需輕輕向上滑,就能看到一個風格迥異的視頻,如果不喜歡,繼續劃,永遠對下一個視頻保有期待。

04 命題作文一起玩

指多個人在一個主題下的演繹,比如「Karma is a bitch」為BGM的變妝視頻、各種經典台詞的配音、一個場景故事的多種演繹……即便是同一個內容,不同人表現出來總能帶來新的亮點。通常我會點到主題頁,看完這個主題下前幾名的視頻,非常有趣。

05 主題健康向上、貼近生活

抖音里的視頻多是以日常生活為場景,無論演繹、拍攝記錄還是其他,感覺離自己的生活不遠,日常也能接觸到。重要的是,內容健康向上,不會反感,反例請打開快手,不解釋。

06 讓人沉醉的BGM(一個猜想,不一定對)

抖音的很多音樂,都是選用副歌部分,而且很好聽。

把這些音樂篩選出來,集中聽了好幾遍之後,會產生一種沉醉感。這種感覺我仔細回味了下,和初中時聽一些非主流歌、口水歌的感覺很像,比如《I miss you》、《邊做邊愛》、《不分手的戀愛》、《心痛2009》、《犯賤》(媽呀,這都什麼歌名兒。。。)。表示曾經深受這些音樂影響、中毒太深,直到今天餘毒還未散盡。

如果這些歌曲現在剛流行,我想把副歌部分剪出來拍成抖音,恐怕也毫無違和。

比如下面這首音樂,是「北極星小姐姐」和一些酷炫視頻經常用的BGM,副歌部分從1:02處開始,你聽聽看,是不是和那些非主流歌曲隱約有些類似?

音樂-just like this

Just Like This

 Just Like This

Deepmaniak 

00:00/04:50

(這首音樂我聽了三個多星期,起碼不下五十遍,還沒聽膩,真喜歡)

以上幾點,就是我對抖音短視頻內容的整體印象和喜歡的原因。

當然,也有人說「南抖音,北快手」、「抖音上都是一群瘋子,不知道好看個什麼勁」。這很正常,就好比小時候父母不喜歡周杰倫一樣,時代、文化背景不同,個人的興趣、喜好也不一樣。依舊喜歡抖音,說明還能和這個時代主流的年輕人有共同興趣、價值觀,能和他們真正玩到一起去,僅此而已,別太在意。

除了上述內容層面的分析外,我還想從產品層面簡單說幾個點:

1、強大的推薦機制

個性化處理用戶需求,滿足不同用戶的喜好,對一個往大眾化方向發展的內容平台來講很重要。

除了內容多樣,如酷炫、段子、美女、萌寵、跳舞、奇人絕技、生活技能等之外,在滿足個性化上,不得不提抖音的推薦機制。今日頭條演算法的強大,無需多說(具體我也不懂),抖音背靠頭條,以頭條的演算法為技術支撐,在個性化推薦、千人千面上堪稱完美。

比如我的推薦中10個有5個都是漂亮小姐姐,還不重樣,我同事(一個寶媽)打開抖音後,都是家庭、生活妙招、寶寶、萌寵等。除了爆款短視頻之外,不同用戶看到的抖音、對抖音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不信你多找幾類人問問。

2、即時反饋

這在遊戲、APP設計中是基礎要求,也是「成癮」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

即要對用戶的交互行為做出立即反應,這能讓用戶從感受到掌控感中獲得快感。放在抖音中的體現,比如雙擊點贊、下滑切換下一個視頻(不需載入等待,也不用切換到其他目錄頁)等。當然,這是現在所有短視頻APP類都具備的功能,不多說。

3、兩個小的設計點

第一個是抖音主頁沒有目錄,打開就是單個視頻播放。沒有縮略圖和菜單分類,這免去了用戶思考、選擇的時間。其他短視頻APP主頁有縮略圖,對視頻內容你會有認知:「這個大概要演什麼我知道」。抖音則去除了這個展示,避免你做出選擇,永遠對下一個視頻保有期待。

第二個是全屏模式播放,沒有時間顯示。這讓你在強烈視覺刺激、被情緒帶著刷視頻的同時,忽略時間存在。

不要小看這兩個點,所有kill time產品,都是以剝奪你獨立思考、忽視時間流逝為出發點的。抖音以高清畫質和超強的沉浸感設計,將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不信打開抖音,看看你還發現了哪些?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為什麼看抖音上癮,做出的一些個人思考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最後再說幾句

1、抖音確實為生活帶來了真實樂趣。

如果說美拍、火山、快手是為了演繹、記錄,那麼抖音純粹為了「趣玩」而生。玩是人類的天性,人們在不同年齡階段都不缺乏一顆玩的心態。

在抖音中,我看到了她為生活帶來的樂趣,在人們玩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天性與自我。她不像其他平台有徒手劈榴槤、生吃老乾媽、褲襠放鞭炮一類的獵奇內容,而是有真實生活中能切實感受到,並正在影響我們生活的樂趣。感謝她,為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2、信息傳播產生影響的途徑是引發受眾的心理反應。

在自媒體時代,個性極具凸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並接受瘋狂灌輸。你的任何興趣、情緒、情感,都是商業的起點,我們把它叫做「需求」,只要你想,總能有產品滿足你的這種需求。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對於那些剝奪你獨立思考能力的事物和強烈感官刺激、能撩撥情緒的事物,要格外小心。你可以享受她帶來的美好,但希望你在體驗之前想明白一件事:做這件事,是憑藉主觀意志去做的,還是被某些心理原因被逼著做的。

3、對你自己的行為負責。

就像央媒多次批評王者榮耀、今日頭條、娛樂新聞一樣,抖音同樣也遭到部分人的反對。這些產品中,我們切實能感受到給自己帶來的情緒快感,也存在社會定義的所謂「沉迷」問題。

不想從社會發展、民眾民智這個角度來講她對社會到底是有利有弊。別管外界怎麼評判她,既然她存在,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使用她,這是你自己的權利,同時也是一個成年人應該具備的能力。

怎麼玩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但記得最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好,別懊悔,也別抱怨。

4、終於寫完了。「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抖音,感謝相遇與陪伴,再見!

「蘇佬師」授權發布

轉載請聯繫原出處獲取授權 否則視為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英DIGITALING 的精彩文章:

16款超驚艷名片設計!
互聯網品牌還需要市場部嗎?

TAG:數英DIGITA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