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熱門的英語啟蒙《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廖彩杏理念及書單

最熱門的英語啟蒙《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廖彩杏理念及書單

前言

偶爾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關於廖彩杏的一篇文章,讓我認識了這本書,我這才知道原來現在的英語「學習」,和我們當時上學時候已經大不相同。即使是0基礎的媽媽也完全可以給自己的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廖彩杏說:父母的英語觀(而非英語水平)決定了孩子的英語力。在經過半年的英語啟蒙實踐,我對這一觀點舉雙手認同。

廖彩杏的書單中列出了130本英文書都是「有聲書」。這裡的有聲書不是指發出聲音的書,而是指有配套原版音頻或者CD的書

由專業的配音者錄製的有聲書,對話的語氣,速度,還有情緒的拿捏,都相當講究,把原本安安靜靜的故事朗誦的熱鬧有序,配上韻文背景,娛樂效果十足。

作者介紹:台灣媽媽廖彩杏,「英文有聲書學習法」創始人

她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就讀於普通的公立幼兒園極小學,沒上過任何英語培訓班,在5歲時才接觸英文。

但是聽有聲書的第三年,女兒輕鬆讀完《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全套七本。

聽有聲書的第五年,女兒能開心地閱讀霍金撰寫的少年科幻小說《George』s Secret Key to the Universe》

聽有聲書第六年,女兒參加托業(TOEIC)考試,總成績985分(差5分滿分),其中聽力測驗獲滿分495分。

這本書里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表,列出了130本英文有聲書,分配到一年52周的每一天中去,只需3個步驟:1準備有聲書 2按下播放鍵 3畫個小勾勾

將學習英文轉化為聽英文故事,讓孩子接觸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材料,只需一年的灌溉,孩子的英文種子就能萌芽。

廖彩杏的書單在之前詳細全面的列出來了,點擊文章查看廖彩杏英語啟蒙《130本有聲書書單》——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今天會重點分享本書的理論篇,很多人有了書單,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執行,或者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困惑,這就是缺乏理論的表現,有了理論,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

廖彩杏:許多人知道我婚前工作是補習班的英文老師後,便認為我一定是要求孩子背單詞、記語法、練考題。但我總是開玩笑地說,媽媽是用來寵愛孩子的,可不是用來壓迫孩子的

寵愛孩子的第一招,當然是滿足孩子的身心需求。聆聽故事,欣賞美麗的插畫,絕對是使普天下孩子,甚至大人都身心愉悅的活動。一本本由淺入深、題材天馬行空的故事書,就這樣輕易地俘獲了孩子的心,於是,發音字正腔圓、對答如流、閱讀順暢、英文辭彙量破萬,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不斷有人問我:"你們雙胞胎上哪所全美語幼兒園,還是曾在哪裡補習英文?」

「為什麼他們講的英文那麼字正腔圓?"

「為什麼他們認得這麼多自然科學領域的英文單詞,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自然科學類的英文圖畫故事書呢?"

一連串問題之後,接下來免不了就是一陣嘆氣:"我的孩子補習了這麼多年,英文仍然念得別彆扭扭,認得的單詞少之又少,對英文閱讀完全沒有興趣。」

事實上雙胞胎自出生以來,一直在中文環境內接受教育,讀的是一般公立幼兒園及小學,目前就讀於公立中學的音樂班。我自己則打小孩出生後,就一直是全職媽媽,直到最近孩子年紀稍大,才又開始回到補習班兼課,因此孩子一直沒有上過補習班或安親班。

每次面對親友「為什麼我的孩子做不到」的疑問,我總是這樣告訴他們:"其實,您的孩子也可以做到!」

我一直相信,撫養孩子是一種「創造性的付出"。我與外子儘力在家庭里為孩子創造愉快的閱讀氛圍,讓閱讀成為孩子的最高享受。從孩子五歲開始,他們平均一年能接觸150本英文故事書,這些好書總是能輕鬆俘獲孩子的心,令他們愛不釋手。

【掌握MM法則,孩子天生就是語言家】

每個人都知道大量閱讀對英文學習很重要,但是讀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讀,卻是門專門的學問。我深信,只要掌握「材料" (Materials)與「方法」 (Methods) ,學習可以事半功倍。

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圖書,對我來說是一個吸收大量信息並仔細過濾選項的工程。這幾年下來,家裡選購的英文兒童讀物,累計竟多達上千本。

令我欣慰的是,這些耕耘至今回想起來,我依然認為很值得。每月平均購書費用約2500元台幣,孩子不必趕補習班,不會被過多的句型和語法破壞學習興趣,反而可以慢慢領略英文故事的趣味。

我所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只是買好書放在家裡,根據自己所學,實驗性地安排英文有聲書的順序,每日不間斷地持續播放而已。

這樣的花費算高嗎?每個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答案或許見仁見智。

【三個關鍵】

目睹孩子的英語學習進程,再對照自己過去截然不同的學習經歷,讓我相信:重複句+圖文合一十規律播放有聲CD,能讓英語學習自然、輕鬆,充滿樂趣,而且成果斐然。

關 鍵 一:重複句,讓孩子從陌生→熟悉→完全掌握

重複性,在英文學習初期扮演極重要角色,沒有什麼比一再重複的話語,更容易達到學習效果的了。幼教專家曾指出,孩子在接觸新事物時,總是希望有機會不斷重複,好讓他能對陌生內容逐漸熟悉,直到完全掌握而感到安心。

同樣內容,聽七次以上才會有聲音記憶。持續不斷地聽,是為了建立聲音記憶,達到直接聯想的目的。無論句子結構簡單或複雜,只要有不斷重複的語言輸入,慢慢內化,都可以在意識中形成『記憶』,最後達到無意識脫口而出的境界。

曾有朋友好奇的問我:「你自己是外文系畢業,在家一定經常用英語與孩子對話吧?」實際上,我跟一般父母一樣,都是從初中開始死背英文上來的聯考世代,對自己的英文發音很沒信心。我雖然很愛看外文童書,但對於英文口語,說來不怕見笑,還真的是「積習難改」,能少開口就盡量少開口。

中文,才是我們家最主要的溝通語言。因此,雙胞胎的英文發音之所以能清晰標準、語調流暢自然,完全與我的英語口說能力無關;他們今天之所以能口語流利、發音字正腔圓,我認為完全是拜有聲書之賜。

大部分父母都輕忽了「幼兒一開始是通過耳朵來學習」這件事實。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流暢,在於成長階段是否大量接收到咬字清晰且有內涵的語言輸入。因此,我深信透過耳朵所接受「知識真、故事善、文字美」的英語刺激,才是培養孩子紮實能力的基礎。這是我努力尋找優質有聲書的原因,我相信專業錄製的CD不但聲音表現力豐富,節奏掌握得宜,而且情緒營造恰當,能夠完整傳達語言的精緻內涵。

關 鍵 二:圖文合一,插圖當線索

在耳朵之後,才是通過眼睛來學習。我身邊有些朋友,知道我的「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後,總會不放心地問:「真的只是播放有聲書而已嗎?真的都不需要中文翻譯、不必解釋嗎?」「孩子究竟聽不聽得懂啊?」

我也不厭其煩地說,只要選擇的內容在水平之上,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們真的可以懂。原因在於,好的兒童繪本幾乎都有一個特色:圖文合一,孩子光看插畫,就能「猜」故事。

一位才華洋溢的兒童繪本插畫家,為了充分傳達故事細節,不同畫面往往會採用不同構圖角度,帶領孩子從四面八方觀察。從一頁頁精彩的插畫來揭開故事主題的多層面貌,孩子更能明白情節的推演,掌握故事的動線。

通過插圖與內文緊緊相扣,每幅插畫就像鏡頭對準般,用主題集中的圖像,凸顯故事的重要訊息,不僅帶來新奇迷人的視覺感受,更幫助認字不多的孩子了解故事情節發展。插畫所能扮演的「呈現故事」與「藝術欣賞」雙重功效,是一般英文教科書無法企及的。

除此之外,孩子透過不斷嘗試猜測所獲得的「推理能力」,更是一大寶藏。

關 鍵 三:聆聽有聲書,納入規律的家庭生活中

有聲書準備好了,只是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的關鍵在於使用有聲書的方式:能否做到「循序漸進、持續播放」。

每本書的播放次數有多有少,這是因為每本書的篇幅長短不一,有些書可能聽了三四天孩子就能輕鬆跟念,有些書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消化。孩子不是機器,所以請不要在播放次數上斤斤計較。我深信,教養孩子要「把握原則" ,但更要保持彈性"

若您是全職爸爸或全職媽媽,最簡單的方法是按三餐時間播放。當用餐或吃點心和水果時,請記得關掉電視或離開計算機,這樣一天至少有3次,每次最少30分鐘;假日時,不妨增加播放次數。每天接觸一點點,孩子會漸漸習慣這種陌生的語言。

若您是家庭、事業兩頭忙的爸爸或媽媽,那麼接孩子回家後的時光正適合播放英文有聲書。剛進家門,大家疲憊的心情都需要調整,不妨讓清亮、有磁性的故事朗讀聲,悄悄幫自己與孩子定下心來。若您每天會開車接送小孩,路上的塞車時間也請您不要白白浪費。

另外兩個我常拿來安排英語故事播放的黃金時刻,一是早晨起床後,二是夜晚床前。我深信,時間的利用掌握在自己手裡。

將近五年的時光,我沒想到雙胞胎在不知不覺中,竟也累積聆聽了約760本有聲書,為孩子雄厚的英文實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把最初我曾使用過,也是我從語言學習角度認為最能奠定英文基礎、培養

聽故事興趣的130本英文有聲故事書,設計成便於執行的「有聲書播放記錄表" ,供家長使用。

這份播放記錄表來之不易。我不斷搜尋好書,安排播放順序,先讓雙胞胎驗證,中間又數度調整修改,這張表格才最終出爐。原則上每本書的播放以一周為限,下周則換不同的有聲書,一段時間後曾聽過的內容會重複再聽。

這幾年來,我不斷來回檢視,對比自己與雙胞胎英語學習的歷程,愈來愈相信:看清自己當年的學習缺漏與遺憾,從中調整與改變,可以讓孩子不必複製父母當年不愉快、沒效率、死背又乏味的英語學習歷程。通過定時、定量地持續聆聽憂質的英文有聲書,孩子的確能在不經意、不自覺的情況下學會英語,就像學會跑、跳、遊戲一般自然。

多年的全職媽媽,讓我有機會親自「實驗」在校習得的各種英語學習理論,也「驗證」了這一英語啟蒙方法:即使在家裡的主要溝通語言是中文,就算爸媽的發音不夠標準,但只要持續播放生動、精緻的有聲故事,讓孩子身邊經常有插畫優美、故事有趣的英文繪本

更重要的是,實行我在家中所奉行的《不必先認單詞、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適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的「四不一沒有」政策,假以時日,孩子的英語種子終會萌芽。尤其讓我驚訝的是,所萌發出來的英語之芽後來結成的果實讓我這個學英語很久的媽媽都跌破眼鏡、自嘆弗如。

與爸爸相比,許多媽媽容易有「求好心切」的傾向,老實說我自己也不例外。我不斷提醒自己:「求好」,不是要求孩子「表現良好」,而是要求自己準備「美好的閱讀素材」。只要「輸入」的優質英語刺激足夠豐富,時機到了,孩子自然就會"脫口而出」

『請問,有聲書入門篇』

Q:直接聽英文有聲書,沒有中文翻譯,孩子怎麼聽得懂?

A:繪本有聲書讓孩子獲得對「聲音」和「圖像」的體驗,讓他信會抓住要點、發揮聯想力,並進一步發展出「觸類旁通」的閱能力。

老實說,剛開始我沒有在英文故事裡帶入中文翻譯,純粹是因為偷懶。身為一對雙胞胎的全職媽媽,家裡也沒有人幫忙做家務,很多事情我是能省則省。因為孩子從不曾要求我用中文翻譯或解釋故事情節,加上雙語專家主張語言學習要直接、純粹,不需任何翻譯或解釋介入,於是我也「偷懶」得「理直氣壯」 ,並不會主動提供中文翻譯。

為什麼我的孩子當時並不尋求大人的中文解說?我想主要原因在於,我最初播放的英文故事都很簡單,他們自己就可以根據插畫明白個大概。更重要的是,我也從不緊迫地追著提問,問他們懂不懂,或是要求他們解釋故事內容。他們自然地聽、自在地吸收,一切順其自然。

一直以來,雙胞胎都只是「聽故事」,而不是「讀故事」。而我也是一直播放到約第100本,也就是米克·英克潘(Mick Inkpen)創作的經典童書The BlueBalloon時,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專家的論點是千真萬確的:沒有母語翻譯,孩子也有能力在自己的摸索下,看懂和聽懂英語故事。

記得雙胞胎聽The Blue Balloon這個故事時,仍然是「英語文盲」,也就是說他們認得26個字母,但不認得英文單詞。第一次播放時,原本我有些遲疑:雙胞胎能聽懂嗎?故事裡的許多單詞,如squeeze. squash. whack. stretch,甚至indestructible等,老實說並不容易,大約高中生才會學到。

但令我驚訝的是,雙胞胎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在重複聽了幾次後,還能跟著CD念得抑揚頓挫。他們跟著CD念,念得煞有其事。到底理解了多少?這次我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了。

女兒告訴我:"你看畫面上的氣球,不論小男孩做什麼,氣球都沒破。看插畫里小男孩的動作, squeeze應該是擠壓, squash應該是用力壓下去, whack應該是用力打。媽媽你看書頁可以翻開, stretch應該是盡量拉吧!」

但我更好奇她對indestructible這個詞的理解。「就是不論被怎樣對待,它還是好好的。」女兒這麼告訴我。

這個可愛、貼切的說法,一直在我的腦海里,記憶猶新。孩子與故事情節產生共鳴時獲得的真實感受,明顯遠比詞典里的刻板定義("[indestructible]不滅的、不能破壞的」 )溫暖和有價值多了。

不需外來強加的中文翻譯,更不用死記硬背,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這樣的自然領悟、直接體會,讓學習快樂又實在,不是嗎?

傳統的英語教學總是講解得巨細靡遺,於是孩子依賴固定的中文翻譯,堅持背完單詞與語法才肯放心閱讀文章,但這卻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注意、判斷和理解的機會。一旦遇到學校沒有教過的句型、自己沒有背過的單詞,孩子就無法繼續閱讀,理更是大打折扣。依賴中文翻譯,等於沒有辦法獨立閱讀,而缺乏自我猜測、推理閱讀習慣,英文能力其實是非常薄弱且受限的。

反觀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插畫豐富又生動,為平面、靜態、黑白的文字提供了人難忘的具體形象,使識詞有限的孩子得以親近故事內容。因此,精緻的繪本有書讓孩子獲得對「聲音」和「圖像」的體驗,讓他們學會抓住要點、發揮聯想力,並一步發展出「觸類旁通」的閱讀能力。

Q:能否選擇中英對照的故事書?

A:請絕對不要選擇中英對照的童書

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習慣。只要閱讀的文章是全英文素材,沒有中文對照.、為了理解大意,我們只好硬著頭皮查詞典,一句句仔細讀。但若搭配中文翻譯,出於偏好熟悉、畏懼未知的傾向,孩子一定會跳過英語,直接看中文,這樣就剝奪了孩子"直接」接觸英文的寶貴體驗。

剛開始接觸英文童書,因為不認識任何英文單詞,孩子會先看插畫。插畫家精準的描繪,不但是文字的最佳圖解,而且因為動作和表情細膩、人物和場景寫實,會自己說出故事來。圖、文的緊密聯結,幫助識詞不多的孩子只看圖畫,就可以猜出戰事內容。此外,CD朗讀中幾乎都有「翻頁提醒聲」,適時提點該翻頁了,孩子會知道哪一句出現在哪一頁上。專業人士錄製的有聲書必定語調活潑,語氣逼真,加上背景音效營造的現場感,反覆多聽幾次,孩子會自己聽懂的。

孩子逐漸摸索,用心體會,久而久之,能夠「聽」出語言的真義,並「看」出插畫

的內涵,專家提醒加上我自己的經驗,讓我真的相信:孩子的彈性很大,適應力很強,潛能更是無窮。

Q小孩好奇心強,如果一直問中文解釋怎麼辦

A『一本好的圖解詞典,正是幫助孩子理解英文辭彙的最佳工具』

Q:聽有聲書的時候,孩子不必一邊看書一邊聆聽嗎?那孩子的閱讀能力該怎麼提高?

A:不必分神去注意文字,反而更能專註於聆聽,把精力集中在聲音信息和對聲音的細膩感受上,更有助於了解故事大意。

首先,我想先闡明:「聽懂故事」與「有能力自己閱讀故事」,其實是兩碼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曆程。在學齡前階段,即使還看不懂中文字,卻已經可以聽懂兒歌和故事,能唱得興高采烈,說得有模有樣。

不識字並不等於無法聽懂故事,不識字並不等於無法享受故事的樂趣。正因為不識字,所以不必分神去注意文字,反而更|能專註於聆聽,把精力集中在聲音信息和對聲音的細膩感受上,更有助於了解故|事大意。

語言學大師諾姆·喬姆斯基認為,人類的大腦里有個「語言器官」 ,它讓人類不需要通過系統學習就能學會說話。啟動開口說話的關鍵,是「聽到真實的語聲音",而不是辦識文字元號

在學任何語言的初期,聆聽大量標準又正確的語言示範,累積語音辨識能力,挖掘出潛藏的語言天賦,這才是最好的起步。孩子並不需要學習任何課程或接受任何訓練。單純地去聽,不必中文翻譯、不必語法解釋,直接感受英語的聲音特色、語法結構,大腦就能掌握英語的語言精髓。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堅持,在學習英語初期,孩子的角色是"聽眾,父母的任務是「提供質、量並重的英語輸入",讓孩子習慣英語的豐富聲音。

最初在播放有聲書的時候,我只是希望孩子能習慣於生活在「有英語故事環繞的氛圍」里,並不期待他們能認識單詞。因此,每次播放CD時,我不會特別要求雙胞胎要「邊聽邊看書"。孩子在地板上堆積木、玩玩具、畫畫、做美工,我就趁著他們閑暇或玩耍的輕鬆時刻播放CD,並且「不著痕迹」地把繪本放在茶几上、地板上,或任何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我的經驗是,當有聲書的穿透力抓住孩子的耳朵時,獨特的聲晉魅力往往就能吸引孩子翻開書;當圖書插畫的感染力留住孩子的目光時,孩子就能反覆欣賞。

「但是,如果孩子依舊不看呢?"一位媽媽曾這樣憂心地問我。這裡,我認為就更凸顯出了「選書」的重要性。我初期播放的有聲書,故事內容淺顯,英文單詞不多,但插畫都

很棒,雙胞胎總是會被畫風新穎、色彩爛漫的插畫吸引,不自覺地就翻書看看。

比如有一本全書只用32個英文單詞寫成的簡單故事書Rosie"sWalk,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肥胖母雞Rosie怡然自得地散步時, 後面跟了只不安好心的狐狸,偏偏母雞行進的路線,正巧讓狐狸數次遭遇意外,前;安步當車,後者出盡洋相。

雖然故事簡短扼要,但從有聲CD里,孩子會聽到狐狸被釘耙打中鼻子的巨聲響、狐狸一頭栽進池塘的落水聲、稻草散落一地的聲音、蜜蜂群起追擊的嗡嗡等種種立體音效。這些音效能讓孩子感受到故事情節的生動逼真,也為故事增了許多詼諧和喜感。即使只看插畫,辭彙量不大的孩子也能在淡淡的幽默里,愛上這個故事。

輔助的配合音效使孩子豎起耳朵,逗趣的幽默插畫使孩子看得開心愉快。"反覆聆聽、主動翻閱」的過程,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耳濡目染」 ,發展出「觸類旁通的理解能力。後來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我也才漸漸相信,辭彙量就在這些頻繁接觸持續聆聽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逐漸累積

Q:直接聽有聲書,真的不必先了解語法或認識單詞及音標,孩子就能聽得懂並念得出來?

A:是的。基本上是仿照母語的學習方式, 「把英語當母語來學」,強調「整體式的學習」。

大人不妨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學習母語的。即使是聽陌生的故事,我們也不會因為哪個字聽不懂或遇到不熟的字,就停頓下來而影響自己聽故事的樂趣。因為,我們聽的是「整體」。當年,爸媽也不會一邊幫我們拆解字音、分析詞類,一邊教我們認字。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聽到某個字被使用,而且是用在有意義的句子里。於是,聽多了,自然就聽懂了,聽久了,自然就會講了。這些經驗讓我相信,母語學習是直接、自然的醞釀和積累過程,並不需要多餘的干預與解說。母語學習是完整的語意吸收過程,也不需要拆解字音和分析詞類。因此,把英語當母語來學,讓孩子每天聆聽悅耳又活潑的英語故事,就能讓孩子獲得最直接的感染與吸收。

我的做法在許多家長眼中或許很另類,但論到初衷,其實也只是在我回頭省思自己的英文之路時,希望自己在英文學習中經歷的痛苦與缺憾,不會在孩子身上重演而已。

請問各位爸爸或媽媽,您以前辛苦背的單詞、拚命練語法現在能運用自如嗎?您可以與外國人侃侃而談,聽得懂CNN,能流暢閱讀外文報紙雜誌嗎?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過去學生時代付出的心血,暫時解決了考試問題,些許提升了考試分數,其他就什麼都沒有了。那麼,還要讓孩子複製我們過去不愉快、沒效率、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經歷嗎?

孩子聆聽大量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的故事,自然會受到影響說各式合情合理的句子。學者一再呼籲,語法結構和基本句型,是可以經由大量閱讀自然學會的。

常聽到標準正確的發音,常朗讀有意義、有內涵的句子,孩子會不經意地模仿發音、模仿句法,最後說出好聽的英語,說出結構正確的語句。

在許多年前,我只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這些理論,老實說我也是半信半疑。但是,在參考了許多資料並親眼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英語學習過程及另人滿意的成果之後,我真的要大聲疾呼:「不必先學語法,孩子真的可以自己聽懂英語的」

我想再次提醒爸媽們,請不要剝奪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學習能力,耳濡目染 ,觸類旁通,才是孩子自然而然學會英文的關鍵。

Q:既然要把英語當母語來學,那一天3次,每次約30分鐘,這樣夠嗎?

A:所謂的「把英語當母語來學」,強調的是從故事中猜測的過程,即整體式的學習。

的確,無法24小時浸泡在英語環境中,這是所有英語非母語家庭的現實情況。

既然"量」無法企及,我更重視播放的「質」。這樣經年累月聆聽了五年之多,我的孩子向我證明了:這樣,也足夠。

雖然我們浸泡在所謂的24小時母語環境里,但是我們的寫作或者口語能力也是程度不一,其中很大的關鍵因素在於接觸的語言的「質量」。

以中文為例,若某些人每天聽到的內容,都是口齒含糊不清、用字模稜兩可、內容乏善可陳的對話,閱讀的文字都是空洞的八卦信息,而非內涵豐富、語意複雜的完整句子或文章,那也難怪他們的中文程度普普通通了。

同理,我認為家長不必太在意孩子是否24小時都處於被英語包圍的學習環境,因為「質」更是關鍵。每周固定聆聽三本英文書,就能持續接受發音清晰、內容精彩的英語輸入。對優質語言的模仿,遠勝過每天24小時卻膚淺乏味的空洞對話

Q:我每天這麼忙,回到家又累得半死,哪有時間每天挪出30分鐘聽故事?

A:聽有聲書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家長在孩子旁邊陪讀,家長井不需要「挪」時間,「搶」時間

我建議家長可以找一天,假裝自己是外星人,偷窺和偵察全家人的作息。電視機聲、計算機遊戲聲、傳不完的簡訊聲、接不完的手機聲,您會發現,許多的零碎時間,就這樣被填滿了。何不找一個假日,把所有的紛擾擋在門外,還給"家」原來的單純與寧靜?

一開始,您或許會對突然的安靜與空白感到不自在。但這一天的實驗幫助我明白了,許多被「綁架」的忙碌,被「剝奪」的零碎時光,都可以用悅耳的英語故事來替代和填滿,聽有聲書可以取代吃飯配電視的習慣。

我發現,把這些零碎時間加起來,就能使一整天的故事聆聽時間累積到一小時以上。或許一開始您可能會從孩子的眼睛中,看到些許感到無聊的眼神,但慢慢地,當孩子感受到靜靜的屋裡,只有純正清亮的朗讀聲時,他們的排斥感就會減輕。隨著接受度的增加,孩子會漸漸愛上抑揚頓挫的英語朗讀,開始不自覺地哼唱英文歌謠。

許多預期的阻礙,往往是自己憑空想像出來的。對於自己重視的事情,我願心意堅定地跨出第一步

Q:如何讓孩子願意坐下來,專心安靜地聽故事呢?

A:就讓孩子以他們最輕鬆舒服的姿勢來聽吧!

誰規定聽故事一定要坐著呢?大人也不一定會正經八百地坐著聽音樂、看小說啊!聽故事是種享受,既然是享受,那就讓孩子以他們最輕鬆舒服的姿勢來聽吧!

孩子在自己家裡,不是在上英文課,爸媽也不是英文老師。孩子在家不是學生,而是心肝寶貝。因此,大家解散!全家放輕鬆!

我記得一位媽媽曾提到,當她在家裡宣布「今天開始,我要定時、定量播放英文故事了,你們要安靜坐下來,專心聽」時,小孩立刻大叫:"哈!功課已經很多了哪有時間聽故事啊?」

在孩子心目中,學英文=記單詞=背課文=做題=考試=聽爸媽的話=背了又忘、忘了再背=承受無止境的壓力。但學母語卻是截然相反,學母語=每天聽=自然就會=沒有考試=自由自在。因此,請爸媽放輕鬆!想讓孩子把英語當母語來學,就讓英語像母語一樣,隨時隨地都在孩子身邊,可是卻讓孩子感覺不到壓力。

(請讓這些改變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不必大張旗鼓地宣布,而是要不露痕迹地執行讓英文故事慢慢滲透到家庭生活里。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對於新的學習活動或生活形態,剛開始都會有些不適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慢慢會從生澀發展到熟悉,從不習慣發展到不可缺少。

父母要有耐心,也請丟棄立竿見影的想法。態度的改變、注意力的差成,都無法速成,只能靠持續的累積。

剛開始父母不要奢求改變孩子的生活模式,不必要求孩子靜靜坐下來,不必要求孩子坐在書桌前,不必畫重點,不要安排作業和考試,更不要規定孩子要「專心聽」 ,或是規定孩子一邊聽一邊對照著看書

Q:只是聽英文有聲書,如何確定孩子已經吸收並且可以換下一本?

A:孩子開始喃喃自語地念、重複地念,或是跟著CD有一搭沒一搭地念、哼、唱時,恭喜您,孩子已經聽進去了。

定時、定量的播放,是前端的原料輸入(input);孩子口齒清晰的英文朗誦,是後端的成品輸出(output)。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孩子其實一直在吸收故事裡的養分。

這次聽到重複出現的片語,下次聽到嶄新的單詞;有時聽懂故事大意,有時聽到先前忽略的細節。每次播放都是在補充養分,每次聆聽都是在吸收不同的營養。

如何確定孩子是把有聲書聽進去了?我的判斷方法是,當孩子開始喃喃自語地念、重複地念,或是跟著CD有一搭沒一搭地念、哼、唱時,恭喜您,孩子已經聽進去

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是脫胎換骨的前兆。此時父母千萬別心急,絕對要避免採用抽問單詞、做測驗等方法,別讓令人難受的壓力把好不容易冒出頭的幼苗給嚇回去。

我所設計的「播放記錄表」 ,以每個月為大單元、以每一周為小單元,一周選播3~4本英文書,合計一個月播放12 ~ 16本書,之後兩周再將上個月的有聲書重複播放一次。如此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掌握新單詞與陌生用詞,加深印象。

JYbooks系列有聲書的錄製可說是相當用心,每個故事至少以三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先完整朗讀一次(story reading) ,再以歌唱形式唱一次(story song) ,之後請讀者跟念一次(echo-chant)。

所謂echo-chant,是指故事CD帶頭先念一次,然後保留旋律,讓孩子不自覺地跟著念一次。這是誘導孩子開口的妙方之一。但請記得:無論孩子念得生澀還是流暢,發音是否標準,都要鼓勵孩子,不要糾正,不要苛求。改變本身就已經很值得鼓勵了,孩子多念幾次,會念得愈來愈流。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嘗試與犯錯」的過程,所以,請不要在意流利程度,不要立刻要求發音完美。孩子願意開口說說念念,這就是很好的起步。直到有一天,孩子吸取了足夠的營養和養分,就不只是喃喃自語、翻來覆去、有一搭沒一搭地念了。您會聽到有頭有尾、完完整整的一句英文,而且是一句接著一句。

這時候,就是邀請孩子念書給您聽的好時機。已經累積一身功力的孩子,會自信地接受邀請,拿起故事書,一板一眼地翻書,並念書給您聽。您會很好奇:孩子認識書上的文字嗎?

如果不認識,又有什麼關係?孩子會念而且念得興高采烈,念得流暢自然,像念母語一樣自在,這就夠了。您每天定時、定量播放的英文有聲書,已經讓孩子具備了很高的聽力水平。紮實的聽力基本功已經轉換成無意識、脫口而出的英語口語能力,此時就可以在播放記錄表上,幫這本書畫上一個完美、閃亮的☆號,表示孩子已完全將這個事內化了。

我還記得雙胞胎小的時候,有模有樣地拿著故事書念英文給我聽的神氣和俏反。藉由反覆聆聽,他們已記住故事內容,差不多都會背了,所以一邊念一邊「假裝自己在看書」,就好像他們是真的在讀書一樣。

我發現他們事實上根本還不認識英文單詞但他們憑著聲音記憶,加上故事插畫的提醒,能夠把書本上的內容完整說出來。

專家說,這是語言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環。孩子經常會想炫耀自己的閱讀能力,炫耀自己是認識單詞的,炫耀自己已具備了充分的能力。因此,當孩子一邊「假裝自己在看書」一邊脫口說英文時,家長和孩子都獲得了很棒的成功經驗,家長一定要善用這些時機,多多引導鼓勵。

Q:只要聽有聲書就好嗎?還有其他配套措施嗎?

A: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外文活動,多多益善。

父母倘若有興趣和時間,除了讓孩子在家聽質量精良的有聲書外,還可以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外文活動,多多益善。即使父母心有餘力不足,也請在家輕鬆營造聽英文歌謠和故事的環境,我相信這至少不會破壞孩子的英文胃口

Q:需不需要找外教,讓孩子有實際演練英語的機會呢?

A:先規律和持續地聽有聲書,奠定基礎之後,再考慮找外教。

以我家雙胞胎為例,在他們持續和規律地聽了兩年多的有聲書後,我才開始尋找外教來陪讀和為孩子念故事。即使今天回頭看,我仍認為在學習初期,孩子的英語能力之所以能奠定紮實的基礎,有聲書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有聲書幫孩子奠定紮實的基礎,外教的陪讀則可幫孩子擴大閱讀範疇,讓英語習更上一層樓。然而,一切深厚實力的源頭,仍在於穩健踏實的日積月累。每天次、一次30分鐘,一天一天地持續聆聽有聲書,這才是所有豐碩成果的基礎。

Q:您的孩子仍在持續聽有聲書嗎?

A:當然還在持續聽。好聽的故事,有誰會不愛呢?

我家雙胞胎從五歲起開始聽有聲書,一年平均150本,按一年52周換算,就是一周平均3本。一周聆聽3個英文故事,而且一開始都是短短的故事,其實並不算多啊!

我相信持之以恆,您的孩子也可以做到。當孩子在持續的聆聽下一天天進步,發音字正腔圓,口語流暢自然,知識不斷累積,愛上英文與閱讀的時候,播放有聲書就不再負擔了。

掛之以恆,未必等同於艱苦卓絕。當看到熱情、快樂、感動、驚喜等正面情緒,在、孩子與英文故事間雙向傳遞的時候,持之以恆會變得自然而然,更會成為一輩子有價值的習慣

Q:為什麼推薦書單裡面的圖書都沒標示適讀年齡?

A:僅將生理年齡當成圖書選擇的指標,是有待商榨的,這也是我沒有標示適讀年齡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若我將雙胞胎聆聽的前200本英文故事書的中文大意說出來,大部分孩子對這些書的反應一定是「太簡單、太幼稚了」。但若拿掉中文翻譯,保留精彩插畫,要求「以英文說出或描述」這些故事,不僅小孩覺得有困難,甚至也會難倒不常接觸英文的大人。

孩子的年齡或許是五歲、十歲,但若無法用流利的英文掌握一本適合三歲幼兒閱讀的英文童書的內容,我會認為他們的「英文年齡」都是零歲。既然英文年齡是零歲,那就得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開始,請他們把自己當成嗷嗷待哺的「英文嬰兒」,把英語當成母語來學。

"生理年齡」與「英文年齡」是不一樣的。同樣是八歲的孩子,一個沒有接觸英文的經驗,另一個聽英文故事已經聽了三年,那麼他們的英文年齡就是不同,適合他們選讀的英文故事也完全不同。

我一直認為,僅將生理年齡當成圖書選擇的指標,是有待商権的,這也是我沒有標示適讀年齡的主因。美國出版社標示的推薦年齡,針對的是美國境內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然而,我們的孩子不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所以採用美國出版社標示的推薦年齡,實在是幫助有限 。

Q:開始播放有聲書大約半年了,孩子還是被動地學習,很少主動拿起繪本隨著有聲CD跟念,該怎麼辦?

A:我經常提醒自己,要有執行的毅力,更要具備等待的智慧。

我相信我所奉行的"四不一沒有」 (不必先認單詞、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語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策略,或許無法在考試中立竿見影,但在家庭中卻行之有效。

通過不斷播放英文故事,營造英文環境,我用兩年的等待與觀察,發現這種類似母語學習的方式比我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更加快樂、自然,所培養的語感基礎與閱讀習慣更加穩固。

或許每個孩子開花的季節不同,但我深信,對的方法所創造的永恆價值,值得花時間去等待

Q:孩子學了好幾年英文,卻不願意開口,怎麼辦?

A:找些有趣的英文故事,跟著孩子一起玩書吧!

為什麼孩子不願開口說英文?我認為至少有三大原因:

一是傳統的英語教學,總是納入音標學習、單詞背誦、語法記憶,加上不斷的!考試與訂正,易使孩子養成「怕犯錯」的心態。孩子一會兒擔心發音是否標準,一會兒害怕用詞是否正確,愈怕就愈不敢講,愈不敢講,就愈講不好。當英語與功課、處罰等畫上等號時,「怕犯錯」的潛在壓力,使得孩子遲遲開不了口說英文。

其次,中文翻譯的干擾也是重要原因。當習慣「用中文學英文」時,大腦思維就依然圍著中文轉。碰到英文對話時,我們會習慣於先用中文想一下該如何回答,然後再翻譯成英文。轉譯的過程不僅干擾思考、拖延回答,而且萬一找不到恰當的英文,說得結結巴巴、別彆扭扭,當然在所難免。

第三個耽誤孩子開口說英文的原因,在於孩子接受的英語輸入不夠多、不夠有趣,孩子自然就無話可說。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津津樂道。當然是內心有話可說時。有趣、藏不住、想要分享的東西,說起來自然會流暢快意、意猶未盡。

那麼,什麼可以讓孩子覺得有趣,願意侃侃而談呢?有趣的故事,就是一個最

好的催化劑。好的故事不只是一本書,還可以是一場遊戲。

When Dinosaurs Came with Everything這本恐龍故事書,就有這股神奇的魔,力,讓我兒子一讀再讀,捧腹大笑,欲罷不能。兒子喜歡抱著這本書來找我,我也就順勢扮演那個尖叫連連、被恐龍打敗的媽媽。看他演得開心、得意洋洋,我也就假裝「窩囊" ,卻是窩囊得心滿意足。

我發覺,許多人抱持著這樣一種觀念:母語可以在家裡輕鬆隨便地學,但第二語言就該正襟危坐在課堂里好好地學。這樣的想法,老實說我認為有待商。

學語言就像學游泳,如果每周只是去泳池一兩次,就想在短期內學會蛙泳、自由泳、仰泳和蝶泳,根本是痴心妄想。希望泳技進步、泳速躍升,希望享受游泳的樂趣,最佳的方法就是天天浸泡在泳池裡。

雖然大部分父母無法在家裡為孩子建造一座室內泳池,但為孩子建造一個家腺書池卻是可以辦到的。父母選擇趣味十足的英文故事書,營造一片孩子可以隨時做游的書海,孩子不但可以在無意間學會英文,而且會愛上閱讀。

在家聆聽有幾個好處。一是可以不必再奔波趕場,二是不需要一定有好友相伴,三是不需要額外的預習和複習。在家的任何時間,都可以用來盡情翻閱書本.自在聆聽,都可以用來創造持續閱讀的多重機會。

找些有趣的英文故事,跟著孩子一起玩書吧!若過去的英文學習方式,讓孩子一直無法突破「開口說」的瓶頸,為什麼不嘗試換用新的學習方法與材料呢?我在書中一再推薦的鵝媽媽童謠和蘇斯博士的押韻作品,都是最好的起步用書

書中內頁

書中內頁

前言

這本書的觀念篇分享完了,後面100多頁是行動篇,逐一介紹了書單內的130本書。在我看過的英語書中,這本是首要推薦的,書單內的書我也買了近60本,通過大量的聆聽我這個英語算是0基礎的媽媽也能跟讀十幾本了,徹底顛覆了過去我對英語畏難的印象。

這本書需要反覆拜讀,記得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懵懵懂懂,看完後也是帶著懷疑,覺得這樣真的行嗎,很慶幸自己沒有看完就算了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英語啟蒙不是讓父母教孩子英語,而是讓父母陪伴孩子學英語——是不是頓時覺得壓力小了很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寶愛繪本 的精彩文章:

英語啟蒙之《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汪培珽理念及書單

TAG:萌寶愛繪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