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拳館CEO成新晉高危職業,搞技術的IT男也能當格鬥教練?

拳館CEO成新晉高危職業,搞技術的IT男也能當格鬥教練?

你是因何接觸搏擊這項運動的?

是來自肉體對抗的遠古基因的召喚?是來自某部動作電影或某張街角畫報的蠱惑?

為了了解這些,我們拜訪了3個正在練拳的男青年。

他們來自帝都望京的24Kick格鬥學院。

這家被稱為中國最潮、最具產品思維的俱樂部,是由幾個互聯網有志青年合夥創辦的。大Boss不僅是個格鬥發燒友,還曾是小牛電動配件體系的總監;某合伙人的女友「阿K」,先後在鎚子科技和Keep任職,是個巴西柔術藍帶。

我們深度探訪了24kick格鬥學院,不是硬廣,不為推薦,只是好奇:這個充滿創新思維、想用連鎖快餐店模式運營拳館的團隊,究竟會如何用屬於他們的方式,讓更多人走近格鬥、愛上汗灑拳館的感覺。

知道這些人的現狀和真實想法,或許你會對格鬥這個行業有些不一樣的認識。

自述:24kick的男青年們

-------1號人物-------

@劉棣,CEO

你問我和格鬥的結緣,那是真的坎坷,我說了你不能笑。

大學時我練拳擊,自己感覺練的不錯了,就去找練泰拳的切磋,結果被揍成一坨屎。痛定思痛,我覺得泰拳很有用,發憤圖強改練泰拳,火候差不多的時候,巴西柔術興起了,我去上了幾次課,又被柔術教練揍成一坨屎,於是又開始練柔術。

一步一步,在被狂揍的過程中,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格鬥人。

至於你們口中的老闆娘,其實是我的女友阿K,她早年是一名田徑運動員,上班後疏於運動體質變差,我就想著找個項目讓她強身健體。跑步不行,那是她的強項,跟她一起跑的話我完全沒有存在感,不如就格鬥吧,一起練唄,就是這樣。

當時我的人生只有兩個志願——開個拳館,或者開個飯館。求婚的時候我問阿K有什麼夢想,她說想開個拳館。於是什麼經驗都沒有的我們憑著一股心氣兒,做出了開館的決定。

你要說起初困難么?當然困難,而且現在依然困難——在困難的盈利。

最開始難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不留神就可能踩到地雷。沒有教練得自己往上頂;沒有更衣室,女學員得到對面的美黑店換衣服;地面鋪了一半,一堂課下來腳都是黑的;館裡第一個擂台,是我們照著說明書拼了五個小時拼出來的……

從教練時間排期,場地器材不足,到招生……每一天都有解決不完的難題。

所以24kick能有今天,每一個進了這個門為之努力付出過的人,都值得被感謝。

不是每個拳迷都能成武林高手

開這個拳館,就是想花一個小時,讓進這個門的人樂呵呵把汗出了,我覺得這就算成功。而且我們與其他館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美女多。【得意】

不過我們學員的平均年齡在93、94年,所以對他們你得哄著。你得先讓他們喜歡,他們才願意練。比如今天館裡的地板有點臟,他們會在群里在朋友圈直接開罵,會給差評,他們不在乎那些人情世故。

但還是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有人為了練這個專門把工作辭了,搬到望京租的房子,晚上七點五十下班,啃著包子一路小跑來館裡,換了衣服就上場。

真的能練好拳的其實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特別要臉的,可以在少林寺跪七天七夜,拜師學藝,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另一種是特別不要臉的,不管剛開始練的多爛,教練對你多不耐煩,都能厚著臉皮繼續。

這兩種人做什麼都會成功,但大多來練的人屬於不上不下那種,不是每個拳迷都能成武林高手。有時我們教練會說,最近學員表現不錯,打的漂亮,實戰也行。我就給他潑冷水,我說有屁用!打的再好能打比賽嗎?他離打比賽至少還有十年距離,你讓他高興就行了。

傳統拳館擅長所謂的因材施教,老師用自己的經驗,針對不同的學員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我們不這樣,我們的目的是在保證專業的基礎上,帶你進門,讓你領略格鬥的迷人之處,但是不用標榜什麼天下第一。用一套我們自己的教學模式,我不會讓你進來之後發現誰都打不過越練越自卑,用戶體驗永遠在第一位。

中國體育行業的開端,源於一場瘟疫

在我看來,是因為02年SARS進來了,全民才意識到該增強體質了,這還挺可悲的。前些日子跟資本機構聊,他們拿著大數據模型告訴我,中國的體育市場就像一個鍋蓋,只有中間凸起的那一點是專業人才,其他都是小白。

其中有些人,沒有商業頭腦,還窮橫窮橫。

練格鬥的人有時候會互相躥館,平時在北京練,出差去了上海也可以在上海的館裡練,體驗不一樣的技術風格。去年我帶頭搞了兄弟館,反響不錯,但大連有一家館死活不同意。

這行日子本身就不好過,再不抱團兒怎麼行?拿專業的東西教小白本來就不符合商業定律,然後你還死崩著面子。

格鬥這個圈兒,它不是遵循商業邏輯的,而是遵循人情邏輯的,這個行業能成現在這個規模是因為這一套,未來成不了更大規模也一定是因為這一套,所以我們不想把江湖氣太重的東西引進來。如果說之前是私房菜,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類似麥當勞的連鎖店。

24kick追求的是「商業」與「品牌」,未來擴大規模以後,你在全國各地每一家24kick里,感受到的是統一的體系,不管是教學模式還是場館環境,就像麥當勞一樣,每一家店從裝修風格到食物都一樣,但前提是每一家都保證一個高端統一的品質。

我們想關起門來創造一套自己的規則,進了我的門,就按我的規矩來。所有的教練經過統一培訓、明星教練巡迴授課…..這些不是不可能,其他的不能多說,那就是我們的商業機密了(笑)。

另外,只要你想練,我們都在。

-------2號人物-------

@黃狄元,教練

如果你們硬要說我曾經是一線職業運動員,那也可以,好歹我也拿過冠軍。

2016年因為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對這個行業比較失望,索性隱退,或者說是退役?回家之後沉迷跳Popping,跳了一整年陰差陽錯發現自己在站立這塊比以前更厲害了,對武術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過這些不提也罷。

來24kick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理念與我一樣——我們要做的是人人都能練武,每個毫無基礎的人都可以入門,而不是靠某一個單一的教練來左右這一切。

但是話說回來,24kick的教練其實挺厲害的,我主要教的是站立,另一位大牛教練李世源,他的地面更厲害。他是我們學院的試金石,就是你過來正式練之前會先被他K一頓,練幾個月後就可以跟他拼了(笑)。

(大名鼎鼎的李世源?)

至於我本人,以教練的身份來說,如果問我最喜歡什麼樣的學員,毋庸置疑,女——學——員——呀。

怎麼說呢,體校或者專業隊出來的人,學習能力確實強,但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你教的非常沒有成就感。我就愛教肢體沒那麼協調,之前沒什麼基礎的學員,你在很短的時間內能把她教的有模有樣,這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

我的教學理念很簡單,武術的最終目的是打,不是表演,假設FIGHT是一部電影,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電影中的每一幀拆分清楚,給一群人講明白,在講述的過程中訓練他們,讓他們減肥也好強身健體也罷,與此同時也理解了這個電影。

別到時候一看電影成片,哇,這是怎麼做到的?

其他的,也是商業機密了,不能說(笑)。

-------3號人物-------

@沈廣賢,學員

本人,31歲巨蟹座,目前正在找工作。

選擇24kick,和流川楓去湘北高中上學的原因一樣——離家近。

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為「24」。最初以為它是24小時營業,沒想到還真是,這在拳館中很少見,至少我以前待過的拳館沒有這樣的,來了一看環境很不錯,好的,辦卡。

目前已經練了四個多月,現在平均一周四次,試過柔術,但重心還是在站立。在這裡發生過最難忘的事就是挨揍,我的泰籍教練,揍起人來毫不手軟,一次腹部抗擊打練習揍得我肚子青了一個月,以前根本沒學過力量,所以那次體驗終身難忘。

比起成為一個優秀的格鬥選手,我還是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比較重要,或者說,做個好人,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

至於我自己,練了格鬥以後,身體上,從103KG的大胖子變成了95KG的不那麼大的胖子;精神上,變得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也更加謙遜,從前一言不合就瞪眼,練完這個覺得牛X的人太多,我真的不算什麼。

總之,在24kick,我很快樂,未來目標很簡單,打倒CEO就可以了。

「我沒見開籃球館的說籃球是世界上最牛逼的運動,所以也沒覺得綜合格鬥就一定比其他的健身方式更時尚,更高效。我在做的事,就是拿著專業的東西去教小白玩家,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運動。」——24Kick CEO 劉棣

其實對於大多數搏擊愛好者來說,既沒有成為專業選手的打算,也沒有參加職業比賽的想法。

不過是在工作學習之餘來那麼一兩下,過程的樂趣,遠大於結果。

撰稿慈暉 菜菜|美工yali|責編cino

善意角度,講述擂台內外故事

平行視角,呈現拳壇百態眾生

微博關注@拳紀

說出你的故事

『搏擊周評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搏擊周評 的精彩文章:

美國「青銅轟炸機」維爾德:我要幹掉約書亞和帕克徹底統一重量級
她被稱為女版泰森,太過強悍無人敢戰,怒而恐嚇對手:你必須和我打!

TAG:搏擊周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