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繼銘談中美貿易衝突:美國的軟肋不在貨物貿易而在資本市場

哈繼銘談中美貿易衝突:美國的軟肋不在貨物貿易而在資本市場

當地時間2018年4月6日,美國股市三大股指全部收跌。視覺中國 資料

「美國的軟肋不是在貨物貿易上,而是在資本市場上。不需要中國採取什麼措施,美國自己的市場已經在做出了很強烈的反應。」中國金融40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哈繼銘4月12日在2018星展中國「洞悉亞洲」論壇上說道。

哈繼銘比較了中美貿易衝突對於兩國經濟的影響。他指出,美國最近一段時間薪資出現上漲,再加上美元貶值和油價上升,美國通貨膨脹出現上升的壓力。如果這個時候美國對中國的產品增加關稅,對美國的通貨膨脹會是火上澆油。哈繼銘認為,美國的利率很有可能會比市場預期更快的速度上漲,這對美國整個經濟和資本市場非常不利。高盛首席執行官Lloyd Blankfein4月12日接受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的採訪時就表示,加息是他眼中最大的風險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股市,哈繼銘表示,從3月1日特朗普提出對鋼和鋁徵收關稅到4月初,美國股市縮水近1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5%。而美國的股市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他們的養老金、保險金、社會保險金都在股市裡面,這與中國老百姓完全不一樣。一旦中美貿易戰爆發,對美國的廣大的選民來說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至於人民幣匯率,哈繼銘認為中國政府不會主動的去讓人民幣貶值,正是由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數額巨大,中國即便想維持人民幣在目前的穩定的匯率水平都很不容易。此外哈繼銘還說,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不會因為貿易衝突去拋售美國債券。但是如果貿易制裁使得中國最後想維持目前的持有水平都變得很艱難的話,也將是一種被逼無奈的結果,它不是一個起因,而是一個結果。

中國也在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包括金融業的開放,哈繼銘強調在金融行業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政策。現在中美之間還談不上貿易戰,最後也不一定會打起來。但是這種以做生意的方式來談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很不可取的。哈繼銘比喻稱,現在中美的關係就像《生意經》遇到了《孫子兵法》。

現在更重要的還是要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哈繼銘也就中國經濟的走勢做了詳細解讀。

關於近期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哈繼銘指出,由於這些年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監管各自為政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監管套利與信息不流通。但是既然銀保監合併,為什麼證監會沒有一起合併?哈繼銘認為這是因為證監會的職能與銀保監很不一樣,首先銀保監的監管對象基本上都是金融機構,而證監會的監管對象為上市公司,很多是非金融機構和非機構投資者,在監管對象上有差異。在監管內容上也存在差異,證監會監管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強調信息披露,這也與銀保完全不同。第三,中國在與國際上的大國接軌,例如美國除了美聯儲充當貨幣政策制定者和銀監會的功能之外,還有一個證監會(SEC),中國的做法實際上是與國際接軌。

關於國稅與地稅監管合併,哈繼銘稱,中國政府財政中事權與財權的失配是中國經濟出現各種問題的根源,中國中央政府獲得的收入相當於總收入的70%,而地方政府則是要承擔70%左右的支出責任,儘管他的收入只佔30%,這就出現了一個40%左右的缺口。儘管中央政府有各種各樣的轉移支付機制,但是地方政府仍然是通過各種手段來增加收入來源,包括抬升地價,搞土地財政,所以中國現在很多地區房價非常之高。第二就是建立各種融資平台,從銀行獲得融資,最近幾年換了一個形式叫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搞的中國政府的債務大幅度上升,並且這種債務帶有很大的不透明性,風險很大。現在許多地區的PPP項目在不斷的壓縮,有的甚至叫停,就是因為PPP項目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地方融資平台。

哈繼銘稱,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不僅是國稅、地稅機構合併的內容,是與整個的控制宏觀風險都是密切相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烈火如歌》:IP潮水漸退,如何將觀眾包圍
美日韓安全高官在美會晤,討論韓朝、美朝首腦擬會談事宜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