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弼《草書元宵七言絕句軸》

張弼《草書元宵七言絕句軸》

張弼《草書元宵七言絕句軸》 98.9×36.4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去年南郡賞元宵,歌舞聲中度畫橋。爛熳新詩誰記得,紅梅零落路遙遙。東海翁。

此草書七絕與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一幅內容略有不同,那一件款署醉書,這一件亦為應酬之作,用筆、結構、章法嫻熟,信手走筆,疾如驟雨,矯若游龍,一氣呵成,堪稱佳作。只是應酬之作,難免有精粗之分,誠如陳獻章所品:「好到極處,俗到極處。」

《唐張蠙寄友人五言詩軸》

世道復何如,東西遠索居。常疑只見面,翻致久無書。甸麥深藏雉,淮苔淺露魚。相思不我會,明月幾盈虛。

《草書王維詩》

《草書評書帖》

金城黃諫嘗評之曰:如緣壁枯藤,勢多屈曲。按察使柯啟暉書,如新來媳婦饋翁姑,常恐觸怒。黃翰書如攘袂歌呼,志肆音紊。此近來據所見,偶評前輩數公之臨,弗深知者弗論也。尚求具九方皋之眼者訂正。弼識。

《御溝流紅詞軸》

選入深宅,年光如箭,承恩未遇車便羊,隨班長在昭陽殿。自拾丹楓,霜痕一片,御溝堤上無人見,都將一點少年心,西風寫入長門怨。御溝流紅詞樂大軍作。東海書。

這裡介紹的作品顯然系張氏較為成熟時期的作品。

作品採用五行式草書布局,滿滿當當,筆勢飛動,大小相間,用今天的話說,極具視覺張力,是典型的明代中堂幅式,即供人觀賞的書法作品。該軸用筆奇崛古瘦,既有驟雨暴風般的酣暢淋漓,也有逆勢澀行的沉著痛快,印證了古人對張弼草書「欹如墜石,瘦如枯藤」的評語。從筆墨間表現出的節奏感來看,此作用硬毫書寫,運筆速度並不算快,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奮筆如飛」,「頃刻數十紙」,甚至「滿座失聲看不及」,只是在情緒波瀾起伏中時疾時緩。而且此作在章法上大開大合、穿插避讓,打破了行與行之間的界限,給人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進而營造出疾筆如飛的錯覺。

張弼草書在章法上最具特色,注重一個「滿」字。此幅作品從縱向看,不僅字距緊密,筆畫之間連屬較多,且欹側相依,大小參差錯落,有黃山谷之風。從橫向看,左右穿插避讓,行距不再明顯。如第四行下部的「風」字收斂窄而長,形成讓右之勢;而「寫」字寬博、字形碩大,又與右側的「見」字並立,從而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互為穿插關係。從整體上看,張弼又十分注重各種對比關係的運用,如用筆的方與圓、粗與細,行筆的緩與疾、澀與暢,筆勢的收與放、順與逆,用墨的蒼與潤、輕與重,特別是草法的繁與簡,強化了章法的虛實對比。儘管此作總體筆觸纖細,鋒芒畢露,但細而不弱、尖而不滑,其奧妙即在於各種對比關係的妙用。如第二行下部的「丹」字,單從字形上看,似從張旭《古詩四帖》中來,蒼勁樸拙,行筆遲澀半枯,與上、下、左、右諸字的纖細靈動相比,顯得十分醒目,但又不顯突兀。整體觀之,和諧相安,真正體現了「和而不同,違而不犯」。再如,前面提到的「寫」字,其字形之大,竟是其他較小字形的近十倍。運用這種極度的反差對比,需要作者具備較高的審美修養和超強的統籌協調能力。運用得當可使草書布局更加宏偉壯闊、氣勢奔放;反之則成江湖氣,俗不可耐。歷史上善用此法的書家還有懷素、?山谷、毛澤東等人。據史料記載,張弼曾經有一段意味深長的答客問:有問「何以深解書法」,答曰「好到極處,俗至極處」,又問「如何則可?」答「寫到好處,變到拙處」。可見,張弼對反差對比是深有感悟的。  《明史·文苑傳》稱張弼「自幼穎拔,善詩文,工草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自號東海。張東海之名,流播外裔。為詩,信手縱筆,多不屬稿,即有所屬,以書故,輒為人持去」。張弼曾說「吾平生,書不如詩,詩不如文」,好友李東陽戲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張弼作書與張旭有相似之處,常常酒酣興發,草書筆走龍蛇,世人以為「顛張復生」。看來張弼不僅工草書,頗有時譽,還是一位性情豪爽、常以筆墨抒懷的藝術家。

張弼生活在明代上半葉,其書法追求不與人同,在「規模宋元」的大環境下獨闢蹊徑,獨愛顛張醉素,以草書抒情性為方向,終於自成一格,贏得時譽,成為明代前期草書的代表人物之一。據明張鼐《寶日堂初集》載:「東海張先生守南安時,各郡收兵議賞,武夫悍卒乃惟願得侯墨妙,而過客亦往往以是罷誅求焉。」張弼晚年,書名日盛,「四方求書者無虛日,甚至海外諸國,都知張東海之名,前來購求墨寶」。但是從今天來看,張弼的傳世作品並不算多。以本文所述草書軸《御溝流紅詞》為例,即有嘉靖十九年(1540年)延安知府高氏所跋「往予游浙西求觀海翁真墨跡,不可得。此則真墨跡焉」。高氏言語間透露出對張弼書法的喜幸之情,而此時距離張弼去世僅53年。

張弼的草書藝術既開啟了明代末年浪漫主義書風之先河,也是明代中期「吳門書派」崛起的鋪路石。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吳中地區相繼湧現出祝允明、王寵、文徵明等一大批傑出書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東海在當時以氣節重,其書學懷素,名動四裔。自吳中書家後出,聲價稍減。」此語正應驗了那句俗語「長江後浪推前浪」,張弼公若地下有知,亦當欣然矣。

張弼(1425-1487),字汝弼,號東海,晚稱東海翁,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員外郎,遷南安(今江西大余)知府。工詩文,善草書,詩文清健,草書取法張旭、懷素。著有《東海文集》5卷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行書《紈扇賦》三希堂刻本
袁桷行書《一菴首座詩帖》賞析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