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哲學原理》序言讀書筆記

《法哲學原理》序言讀書筆記

根據教授的指導,法哲學是屬於哲學的一部分,不懂哲學便不懂《法哲學原理》,故此帶著梭羅、何新、孫正聿、所羅門等人的哲學思考與知識,開啟了《法哲學原理》的閱讀之旅。

1.在閱讀之中,最給我啟發的便是密納瓦的貓頭鷹,在那一篇頁,我對哲學的概念、意義等等均恍然大悟。

哲學是一個不斷演繹的概念,並且隨著人類在不斷地成長!!!(有點黑格爾的宇宙的能動性的思辨邏輯的意味吧!)哲學自其誕生開始,可以類比一個人,在不斷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她的人賦予了哲學一種精神,也即我們所說的靈魂的概念,即是反思的靈魂。在不斷地歷史演進中,從混沌的靈魂和初始的哲學家賦予的肉體開始,哲學便是不斷在進行自我演繹。而歷史上的哲學家關於她各種各樣的學說便是她的看不見的肉體。哲學的精神是反思,在進行的不斷地反思過程中,必然對世界的本體是什麼產生疑問,這個問題也就成為了哲學家不斷探討的問題。進而發生了如何去理解和發現世界本體從而產生關於追尋本體的方法論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所以,在我的理解中,哲學,philosophy的詞根是愛和智慧等,推斷出哲學的含義原本是一種活動,在其產生定義的一種活動裡面,逐漸成長為一種以反思為精神,以哲學家對本體論、方法論的思索為肉體的不斷演繹的介乎反思活動和體系化「理性知識的系統聯繫」(康德)的一種「東西」存在。

如此,明白了什麼是哲學,那麼哲學的意義在哪裡?我在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序言得到了答案。

在閱讀和觀看孫正聿先生的《哲學通論》的時候,我很疑惑,為啥那小子(破一切妄,無不尊重之意)說哲學是人學呢?哲學追究世界的本體,探討世界的規律,難道世界本體、規律的認識不正是其意義所在嗎???但是如果對世界本體和規律的把握一旦明晰,那麼世界的存在一切被預知,世界存在的意義又是有什麼意義呢?我很疑惑,當然對這種觀點很鄙夷,因為我認為人沒有了,哲學就沒有了,那麼哲學也就沒有意義了。但是在閱讀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序言的時候,我深深感動著。

人類對本體的認識和對規律的把握並不在其本體和規律本身,就像黑格爾在《序言》所說的,「當哲學把他的灰色繪成灰色的時候,這一生活形態就變老了。對灰色繪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態變得年青,而只能作為認識的對象。密涅法的貓頭鷹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起飛」,他是什麼意思?我深深感受到,人類這個生靈的偉大之處!!!在宇宙理性(或者宇宙規律)之外還有人的自我意識的規律(黑格爾也必然同意這一點,因為《序言》中他說「規律分為兩類,即自然規律和法律」,而法律是為了人的自由,那麼他說的法律之意也就是我所體悟到額人的自我意識的規律!而只要把握到人的自我意識的規律並且遵循她,那麼人難道不是自由的嗎???),這個規律相對獨立於宇宙理性,也因此才出現了宇宙並不按照其規律機械的運作,而因為人類的自我意識,使灰色染成灰色卻產生了系列的偶然性,人類的哲學,是宇宙理性和人類理性的密切配合!!!也因此,哲學的存在意義,宇宙的存在意義(宇宙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有了能夠有相對獨立於宇宙理性的擁有自我意識生命體出現以後宇宙才有其存在意義),人類的存在意義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回答(為了一種可能性),!!!這就是黑格爾的密涅法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的原因!!!因為,宇宙的規律和人類理性的規律,偶然(所謂偶然,是人類理性作用與宇宙理性當中,即人類一定的規律與宇宙的規律的相互作用)與必然(宇宙規律,或宇宙理性)在通過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現實發生以後他才變得如此地耀眼和奪目!而對此,我對人這個生靈,報以深深的感動!並由此可以推斷出,人的第一偉大在於他的想像!!!人的第二偉大在於他的理性!!!想像——創造!理性——整合創造!正是因為有這兩個人的偉大之處,宇宙與人類才產生了意義!也由此,我才突然對貝多芬、達芬奇、蘇格拉底等藝術家、音樂家、哲學家、文學家報之以真的理解,報之以真的尊敬!!!

2.「本書的前提是:從一個論題進展到另一論題以及進行科學論證的那種哲學方法,即整套的思辨的那種哲學方法,跟任何其他的認識方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黑格爾說的思辨是他在《邏輯學》中闡述的一種完全異於形式邏輯等常規邏輯的思維科學,致力於探尋人類、世界的本質規律。並且在這個基礎上,何新以此創造性的提出了泛演化邏輯一說,其根據此建立的「何新樹」令人驚異。何新也說到對未來的預測時(被稱為中國最牛的預言家),也表示對曾經學習哲學的用處之大。由此,我對黑格爾的《邏輯學》和何新的《泛演化邏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相信,在宇宙理性和人類理性共同作用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於未來的預言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情!同時,在這句話中,教授指出了其中的「科學」二字,並對「二字」進行的探討指出黑格爾的「科學」與引力波等實證科學的含義相關卻又不相同,推薦了黑格爾的《論自然法的科學處理方法》。

3.黑格爾的「膚淺」含義:A在序言的6頁,黑格爾複述了一遍他所厭惡以國家和國家制度未論題的言說,稱是恬不知恥地說出了以下觀念:「在真正的共同精神占統治地位的民族中,一切公共事務的執行,其生命力來自於下面的人民;借友誼的神聖鏈條牢不可破地結合著生機勃勃的社會,將致力於國民教育和為人民服務的每一件工作」。黑格爾稱之為「膚淺」因為「它不把科學建立在思想和概念的發展上,而把它建立在直接感覺何偶然想像上。同時,它把倫理自身的豐富組織即國家,以及國家的合乎理性的建築結構——這種建築結構通過公共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它們的權能的明確劃分,並依賴全部結構支柱、拱頂和扶壁所藉以保持的嚴密尺寸,才從各部分的和諧中產生整體的力量——卻把這種已完成的建築溶解於「心情、友誼和靈感」的麵糊中。B「咋看起來,膚淺性似乎至少與外部的秩序和安寧極相協調,因為它不考慮觸及甚或臆測事物的實體。因此,假如國家對更深刻的教育和洞察沒有需要科學來滿足這種需要,那麼至少首先不會遭到警察的干涉」。 由此觀之,黑格爾所謂的膚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以感性為認識方式形成的觀念和安在以主觀感情和私人信念之上的原則或理念。也因此啊,學習哲學的人,要想獲得哲學的深邃,必先從生活中的思維習慣抽離,再回到生活中,破一切妄。

4.理解「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是研究黑格爾的人討論和研究得很多的一句話,我當時讀到的時候,像閱讀其他字句一樣,在旁邊寫了一個大問號,在後來的研究生課程中,因為時間的關係,老師也沒有為此進行解答、安排討論。聯繫上下文,根據我的哲學的理解,這是我粗淺的看法:首先要超越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當然不能說是因為現存的是合理的,所以對現存的東西的存在表示可以。那麼這樣說,就把黑格爾看得太簡單了。其實,從黑格爾的思辨邏輯去思考,黑格爾本身就認為宇宙的矛盾性,宇宙的自我否定性,如此說來,就像生存死亡同時存在一物體,合乎理性的存在也必然要死亡消敗的。第二、聯繫這句話的下文,在黑格爾的世界裡,可以簡單看成有三層世界,可以想像成一個以「理性」為核心環,概念是二層環,無限的外界是第三層環。而黑格爾說;「通過本質在外界中的映現所形成的無限繁瑣的情況,即這些無限的材料及其調整,並不是哲學的對象。如果哲學糾纏在裡面,那是多管閑事了」可知,黑格爾反對直接把現實生活中的東西直接去進行哲學思維,進而可知黑格爾所說的「合乎理性的東西」乃是一種經過思考的概念化的理論。

5.對「這裡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罷」「這裡有薔薇,就在這裡跳舞吧」的疑惑:黑格爾在解釋這句話的時候說「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現存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這句話和我對哲學的理解來說是一致的,但是我有一個疑惑。最近在對《道德經》了解的時候,常常會將近代量子力學等現代物理知識與道德經相解釋呼應,且其中說法不少令人頗為著迷。對於這樣的觀點我保持懷疑,但是我的真正疑惑是關於文明的輪迴問題。

黃阿明

2016.3.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阿明 的精彩文章:

TAG:黃阿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