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分鐘帶你概覽心理學

5分鐘帶你概覽心理學

心理學百科|導讀

The Psychology Book

最近和好友一起參與了薄荷閱讀的讀英文書活動,正好是自己鍾愛的心理學,所以趁機決定寫一寫筆記,或是記錄下感悟,若是其中的某些點可以引起你的共鳴或是起到了一丟丟的科普作用,那也是讓我很開心的樂事!

My Piano, The Clouds

 The Art Of The Piano

Fabrizio Paterlini 

00:00/02:46

心理學,早幾年聽到心理學大家可能還不知所云,可最近幾年,心理學成了大火的學科,人人都想學一點心理學,甚至很多人衝去研修學位。可還是很多心理學工作者一提及自己是學心理學的,就會被人追問說,「天吶,好可怕!你是不是都能看出來我想什麼!」,搞得每一位心理學愛好或是工作者都只能露出尷尬的迷之微笑以示回應。

1

究竟什麼才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也有人會說它其實是研究我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科學。常見的內容分類包含以下四類:

?個體心理

顧名思義,個體心理就是我們個人所有的心理現象。包括我們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言語等等,還有我們的情緒情感,以及意志等的心理過程。同時也包括這我們的個性心理,比如表達個體傾向性的需要、動機、興趣,還有就是我們的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氣質和性格。

?個體行為

這個就好理解了!我們的反應系統都算作是我們的個體行為,心理能夠支配行為,也能透過行為外顯,所以我們運用相關的研究方法透過行為分析研究人的心理。所以說行為研究也是心理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個體意識

有了刺激,就會有反應,可這並不是我們的全部,顯然我們會有自己的意識作為中介調整我們的行為,促成某種反應。所以個體意識也會是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我們的認知、情感以及慾望等等這些都是心理學的研究範疇,甚至無意識都在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之內。

?社會心理

前面我們說的還都是個人範疇的研究內容,而顯然我們不會只研究個體,所以我們生活所處的大環境--社會,也是我們重點的研究內容。我們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我們有了團體,小團體擴展到大團體,進而誕生了社會心理。

2

心理學是怎麼誕生的?

一切學科的起源其實都來自於哲學,我們想要把哲學當中所探討的事物用「科學」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心理學的來源之一自然也離不開哲學。可是想要證明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著實是花費了一番功夫的。可究竟什麼科學,估計問一問周圍的朋友,大家可能也會略顯尷尬吧。

科學是一種思考和觀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運行機制的方法。它有三個很重要的特徵即:(1)應用系統的實證主義,(2)產生公共知識,(3)驗證可解決的問題。

所以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確實走了很長的路,之前一直被認為是哲學,所以當時很多高校都會把心理學作為哲學的分支放在哲學院的下面,直到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由馮特建立的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活躍於歷史舞台。所以艾賓浩斯常會講「心理學有著悠遠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而很多心理學家最開始若不是研究哲學,就是研究生理學,所以心理學也被稱為是連結哲學和生理學的橋樑。當然後面也會跟大家分享很多生理學家至死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心理學家的。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Hermann Ebbinghaus

ps:說一點題外話,其實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是第一個在美國建立心理學實驗室的人,不過不知道是因為其因設立在哲學體系下,還是其他的原因,這個心理學實驗室相比較馮特建立的心理學實驗室雖然時間早了兩年,但卻算是非正式的心理學實驗室,所以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誕生的功勞就給了馮特先生,但好歹詹姆斯算是美國第一位建立心理學實驗室的人。

3

心理學有哪些流派?

一提到心理學,我感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除卻看透心理之外這種過於門外漢的反應之外,第二種最為常見的就是,啊啊啊,我知道這個學科!就是弗洛伊德嘛!夢的解析呀!弗洛伊德的聲望真不愧是心理學的巨頭,即使很多不知道心理學的人,甚至都聽過弗洛伊德的名字,但是弗洛伊德甚至他所在的流派,都只是心理學的極小的分支而已。曾經美國心理學會做過調查,其中認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還不到10%,何以見得,大部分現在搞研究的人群,還是屬於很多其他流派的,我們來簡單看下心理學的常見的七大主流學派吧!

構造主義

1

以馮特為主要代表人物的流派,主張像研究化學元素一樣,將人的心理也拆分成各個元素,研究人們的意識,也就是他們對於直接經驗的感知。研究的方法是內省(xing三聲)法,所謂內省法,就是讓被試主動的報告自己是如何進行心理活動的,俗稱將你的想的儘可能詳細的說出來。

所以由此我想你也可以感知這個流派的局限所在了,太過於主主觀,也不切合實際,我們不可能是單個按元素進行心理活動的,所以自然也遭到了其他後起流派的反對,不過還是要肯定他們的貢獻在於終於讓心理學離開了哲學媽媽的懷抱,成為了一門獨立學科!

機能主義

2

還記得機能主義代表人物有誰嘛?就是剛剛提到過得建立了非正式心理學實驗室的詹姆斯,詹姆斯等人強烈反對構造主義提出的觀點,認為心理學應該要有用!要有實用性,所以他們強調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功能的心理活動,強調意識的作用。不能把心理過程看成是那些單個的元素散點,它們是一個有機連續的整體。

他們的貢獻在於雖然歷史被德國開了頭,但我們美國的發展要緊隨其後,所以他們開創了美國的科學心理學,促進了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發展,強調了心理學的應用價值。但無奈,他們並沒有開發出什麼更好的科學研究方法,加之他們意識觀也存在著矛盾性,所以慢慢也有了不同的聲音反對他們的主張。

行為主義

3

叮咚!這應該是「荼毒」你最深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啦!為什麼這麼說你以為為什麼公司會有激勵制度!你以為為啥媽媽會告訴你想看電視要先寫作業!你以為為什麼你會考試焦慮!這些種種的始作俑者都是來源於這個流派!

他們也是極力反對構造主義的觀念,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行為。他們借鑒了生理學家,這就是前面說的打死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心理學家的巴甫洛夫的狗搖鈴實驗,簡單敘述,就是一開始狗只會對事物產生流口水的反應,後來為啥搖鈴也會流口水的,就是因為實驗者經常把事物和鈴聲同時呈現給狗,狗進行了「學習」,所以他以為搖鈴就會有吃的,所以原本對於搖鈴沒興趣的它,現在也會流口水了!

所以後來華生把這個實驗對象拓展到了人,還是可愛的小baby阿爾伯特,所以有了一個算是臭名昭著的實驗,他成功地嚇壞了一個小孩,他把刺耳的金屬聲和毛茸茸的卡哇伊的小兔子一起呈現給這個11月大的孩子,可想而知,可憐的小baby不僅對兔子感到恐慌害怕,就連對一切毛茸茸的東西都產生了恐懼的反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恐懼性條件作用,所以因為這個實驗華生沒少挨噴,不過人家作為行為心理學的大牛,即使心理學界混不下去,還是可以好好發揮這一套理論的!所以華生後期也去參與了很多廣告設計,比如我們熟悉的麥斯威爾、強生等品牌,華生都曾位他們的廣告設計服務過,可謂狠賺了一筆,所以筒子們,學好心理學的用武之地可謂很多啊!關鍵是要學精啊!

所以顯然你們懂得,這種來自於華生「給我一打嬰兒,我可以將他們變成任何樣子」的論斷太過於偏執,也忽視了我們對於意識的研究,顯然也會被抨擊。不過因為他們的方法不再是主觀色彩強烈的觀察和內省法,而是有了實驗法的介入,因此這對於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助攻是非常巨大的!

格式塔心理學

4

格式塔,其實是來自於德文,意思是完整,顯而易見,他們主張的心理學研究的是個整體,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特彆強調在知覺加工中的應用!想想也是,比如你看見一個虛線的圓,你還是會認為是個圓,為啥不說是一堆散落的曲線呢,這就是說明我們在知覺加工的時候是整體加工,而不是單個局部認知的。而後我還會寫一個小科普的冷知識,就是基於這個流派,提前預告下!這個流派也是採用實驗的方法,所以其很多結論現在還被廣為流傳。好好記住這個流派吧,這是那些心理學門外漢不常提到的流派喲,記住它,以後可以好好「嘚瑟」一番!老實講,我覺得這個流派也是我們接觸做多的流派之一,至於為何這麼說,敬請期待我的某一篇文章。

精神分析

5

大家廣為流傳的學派!你知道的弗洛伊德和榮格、阿德勒都來自於這個流派!他們主張我們的一切行為來源於我們心靈深處的某種慾望或動機,特彆強調性本能,這就是弗洛伊德常說的「力比多」。強調慾望以無意識的形態支配者人的行為,並且這種狀況也會出現於非正常的行為中。大家要知道弗洛伊德是一個精神科醫生,所以他的理論對於臨床心理學有著很大的貢獻。這個流派所主張的研究方法包括催眠療法、夢的解析、自由聯想、生活史法等等。

這個流派因為廣為流傳,所以市面上的相關讀物和作品也非常的多,可以安利給大家一些書籍或是電視劇以供參考。

第一個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夢的解析》,這是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及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

第二個就是榮格相關的有《紅書》,這個比較難以看懂啦,不過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考榮格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它所代表的心理分析也是現在有很多的研究者,比如沙盤技術等等都是基於榮格的相關理論而開展進行的。甚至我們說的塔羅所言的鍊金術等等,都和這位心理學家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

第三個就是阿德勒《超越自卑》,因為阿德勒自身的生理原因,他對於自卑這件事情有著自己獨到的研究,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另外我自己比較喜歡的跟其相關的一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有同名的日劇,如果大家看書動力不足的話,也可以先從電視劇切入,也許會給你一個新的角度去認知自己,我們都很害怕被人討厭,而阿德勒是在鼓勵你獲得被討厭的勇氣!ps: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開勇氣小賣鋪的點,我想要個大家更多的勇氣去擁抱自己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人本主義

6

人本主義也是被大家越來越熟知的一個流派,它其實很好理解,它主張以人為本,強調人性本善,且會持續不斷地成長,強調人的自主選擇,尊重並重視自我。所以我們常常說的公司要以人為本啦,心理諮詢說的無條件接納、積極關注和尊重來訪者,教學中談及的「以學生為本」,都是來源於這個觀點。它打破了過往大家糾結的心理過程是如何加工的這樣的討論點,而是轉而研究人,看中人的本質,故而成了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之外的第三勢力!雖然也有人強調這個流派的局限性在於過於看重人的本質,甚至是略帶錯誤的狀況,沒有研究人所屬的社會關係,對於人的內心世界描述過於局限,太過於強調綱領等等,但這些都不能掩蓋住它所強調的人文關懷思想的光芒,這個理論帶給大家許多啟發的意義,沖淡了多年來心理學作為純科學的色彩,成為不容小覷的心理學勢力。所以很多其他學科也會站到人本主義的流派,比如其實就有人本主義的占星學等等。這個流派的主要代表任務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是馬斯洛,很多人看過他的需求金字塔的圖!而後還有就是羅傑斯,這也是人本主義的重磅人物!以後你身邊的人再要求「人文主義」關懷的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人文主義關懷出自於哪裡啦!

圖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認知心理學

7

感覺認知心理學有望成為史上最火的流派之一,其實已經有這種趨勢啦!我們說的用戶體驗、人工智慧等等都離不開這個流派的發展。它主張研究信息加工的過程。話說到這不得不提及,這個流派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的發展,它將人腦類比於計算機,計算機有輸入輸出,故而我們進行信息加工也是如此,我們從外界感知到某種信息,並將其加工內化於心,最終可能又在問題解決等時候將其運用輸出出來。它不像行為主義主張只研究那些外顯的行為,而是要研究內在的那些看不見的心理機制,比如記憶、思維、推理、問題解決、信念形成等等,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於信息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它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反應時記錄法、口語報告和計算機模擬等等。認知心理學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而且和神經科學結合在一起產生了認知神經科學這一學科,所以如果你身邊有心理學的同學在做著近紅外研究,在搞著腦電以及核磁共振等等,不要驚訝,這對於認知心理學的小夥伴來說已然是家常便飯啦,很多國內的心理學工作者也是在這個領域努力奮鬥者,其在心理學界的地位也是日益提升!日後我們也可以給大家介紹更多關於認知心理學的學科知識和相關進展。

以上,便是給大家初步介紹的心理學科的相關概述啦!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可以到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官網獲取更多的分支結構,你會發現心理學真的是一門龐大的學科,有著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分支機構!如果你對於那一個方面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學小知識,歡迎持續關注「熊貓談心」,我是熊貓,一枚認知心理學碩士,想要和你一起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希望因為心理學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與社會,同時更好的生活!我會努力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心理學知識,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好的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

——羅傑斯(人本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貓談心 的精彩文章:

TAG:熊貓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