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大佛普拉斯》也沒有《起跑線》,政策加持之下,國內現實題材電影現狀如何?

沒有《大佛普拉斯》也沒有《起跑線》,政策加持之下,國內現實題材電影現狀如何?

什麼時候我們也能拍這樣的電影?

什麼時候我們也敢拍這樣的電影?

如此種種,大概在我們看完《大佛普拉斯》、《血觀音》、《1987:黎明到來的前一天》、《計程車司機》等讓人深有感觸的電影之後,總會湧上心頭的哀嘆和疑問。

甚至,在看完如今正在院線上映的講述教育問題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之後,也會有一些網友發出類似感慨。

大概是由於國內電影市場環境的影響,似乎在大多數人眼裡,國產電影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和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或者說是和以上那些揭露社會現實、具有批判意義的電影還差了一大截。

但其實,在這個教授成了「叫獸」、「紅黃藍」不再單純的年代,我們最不缺的就是題材和故事,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

只是,要把它們搬上大銀幕,確實可能會面臨方方面面的挑戰。不過,樂觀來看,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現實題材的影片已經從前些年的市場邊緣地帶逐漸進入主流視野,越來越多這類型的電影能夠擁有與大眾見面的機會,即便並不能在票房收益上和一些大製作相提並論。

比如正在上映的《暴裂無聲》《清水裡的刀子》也屬於泛現實類題材影片,只是相對而言它們的力量還比較薄弱。

此外,在國家的相關政策指導和鼓勵之下,其實已經有一部分現實題材電影或是通過植入主旋律的表達,或是加之以商業化的外殼,取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市場上的成功,此前的《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都可以歸入此類。

那麼,伴隨著國內電影市場容量的擴增,國產現實題材影片發展的現狀如何?該怎樣才能夠做到兼具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呢?

現實題材電影 從邊緣逐漸走向主流

以去年為例,不管是在小熒屏還是大銀幕上,「現實主義」題材的內容可以說是迎來了久違的小高潮。

電視劇以《人民的名義》關注度最高,成為年度現象級爆款,也堪稱是行業的風向標,而其所能引發的全民討論熱潮主要源於電視媒介的大眾性。

電影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放在以往或許會難逃厄運的影片:

涉及慰安婦題材的記錄電影《二十二》,以300萬成本獲得超1億的票房,成為年度逆襲電影的代表;

根據海南校長開房案改編而來的《嘉年華》雖然票房僅過2000萬,但也是超出了預期,同時也獲得了金馬獎的肯定;

而年底上映並且拿下過10億的《芳華》,則是首次表現了越戰。

放在大環境里看,這些電影的出現打破了電影市場娛樂性的壟斷地位,能夠引發關注就已經是一種進步和成功。此外,也是由於市場上IP熱、玄幻熱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觀眾的需求也隨著而改變,因此這類電影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其實,整體而言,伴隨著電影市場的產業化改革,現實題材影片也在經歷著它的周期性沉浮。

大概在2002年電影產業化正式改革之前,就已經湧現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愛情麻辣燙》等優秀作品,同時也誕生了像賈樟柯這樣的代表性導演,《小武》、《站台》等電影是這一時期的精華。

而在電影市場進入產業化改革的21世紀初,在這個突飛猛進的大躍進時代,娛樂化的商業大片成了市場的主流,而「藝術性」的現實題材影片逐漸邊緣化。

雖然仍不乏佳作,像李楊的《盲井》《盲山》、王全安的《驚蟄》《圖雅的婚事》、賈樟柯的《世界》《三峽好人》等,但多走國際化或者地下路線,成了獨立電影的代表,很少能與大眾見面,即使能夠上映基本票房收益也不足以和影片質量匹配。

當電影市場進入百億時代,現實題材影片開始拓寬它的邊界,並不停留於單純的藝術性表達,而多了商業化的包裝,其敘事內容也更多元化。

陳凱歌的《搜索》陳可辛的《親愛的》皆是來源於社會熱點,但在類型化的包裝之下也取得了還不錯的市場回報。同時,《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改編自真實案例的主旋律影片則是將現實題材電影推向了另一個維度。

政策支持 走向不同表現形式

或許,現實題材影片就像很多藝術類電影,敗也市場,成也市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場趨向於成熟化機制發展的時候,必將會出現更多有利於這類電影成長的因素。

以當下電影市場來看,現實類題材影片也正在與時俱進,做著它的堅守和妥協。

其不同的市場境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諸如《北方一片蒼茫》《村戲》等影片,依然會因為其「敏感」性因素邁不過審查這道坎,現階段很難在大範圍內與大眾見面,只能藉助相關放映活動或者電影節期間做展映(這兩部影片都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而大多數觀眾也只能通過地下渠道獲得觀影機會。

另一類則是能夠上映,但市場之路極為坎坷的,這當然也是由影片自身的品質和氣質所決定。

像《暴裂無聲》這樣具有一定現實表現力的電影,可能過於緩慢的節奏、晦澀的隱喻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能會略顯沉悶和沉重,不太符合他們的觀影需求以及情感訴求,因而在獲取票房收益上顯得較為艱難,只能憑藉口碑獲得更多關注,也正是由於口碑才能讓其立足於市場。

當然,也有「運氣」好的,恰巧碰上社會熱點,又或者是影片中包含著能夠觸動大眾的普世價值觀從而能夠以此降低觀影門檻的,就能相對引發更多的熱度,比如《嘉年華》《二十二》這樣的影片。

此外,和市場結合最密切的則是走商業化包裝路線的現實題材影片。

這其中有走犯罪嫌疑等類型化路線的,比如《白日焰火》《烈日灼心》等可以歸入此類;而近些年走的最成功的分支則是自《湄公河行動》以來的主旋律影片。

這類影片往往根據社會重大事件改編,且有國家和政府資源支持,在內容上極具正能量,同時也易於調動觀眾情緒,是最大眾化的現實題材電影。

而這也將會是接下來幾年電影的發展趨勢之一。

一方面,是隨著電影市場自身發展階段而定;另一方面,則是國家鼓勵現實題材創作已經成了影視行業的指標。

在政策支持和推動之下,這類影片會迎來一段時間的大爆發,這點從去年以來的電影備案中就可以窺見趨勢,如根據昆明火車站改編而來的《反擊》已經於去年立項;此前轟動全國的「白銀連環殺人案」也交由陸川工作室籌備。

只是,這類影片本身涉及內容就關係重大,想要成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兒,尤其需要專業且成熟的電影創作團隊共同努力。從前期的策劃,到製片從導演、編劇、演員到攝影、燈光以及後期等人員的碼盤,都需要配合默契,同時也得有相關資源的支持,才能順利完成,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因而,即便是爛尾也是情理之中,可以說現實題材影片成趨勢在所難免,但質量如何還得用最後的結果說話。

作者:嘉棲

責編:譚如謙

播報當日票房、排片數據、檔期資訊、深度票房數據挖掘、電影產業觀點速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影票房吧 的精彩文章:

7年票房暴漲近8倍至5.6億,「雞肋」清明檔或將再現「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象
《水形物語》拿下最佳影片,科恩嫂無敵稱霸,這是不是你心中的奧斯卡

TAG:中國電影票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