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少都要有「赤子之心」,你知道什麼是「赤子之心」嗎

老少都要有「赤子之心」,你知道什麼是「赤子之心」嗎

赤子,出生的嬰兒。如韓愈《行難》:「吾不忍赤子之不得乳於其母也。」也指純潔善良如初生的嬰兒,如《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是心中無雜念,現在更需要老少都要有赤子之心。

要了解赤子之心,首先要了解赤子「赤子」一詞,源於《書經康誥》中載:「若保赤子,惟民其康父。」意思是說,你對人民好像保護嬰兒一樣,那麼人民就都能平樂安康了。這裡的「赤子」是指嬰兒,為什麼呢?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就是赤色,所以稱為「赤子」。如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那麼,為什麼古代稱人民為「赤子」呢?赤,本意為火的顏色,即紅色。甲骨文的赤,從大(人)從火,即人在火上,被烤得紅紅的。如《書經洪洪範五行傳》:「赤者火色也。」又《素問·風論》:「其色赤。」注:「赤者,心色也。」後來,「赤子」逐漸被作為人民、百姓的代稱。

在《漢書·循吏傳·龔遂傳》上載:「其民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大意是說,渤海的人民被饑寒所困,而官吏們又不體恤,所以才使陛下的百姓不自量力的興兵作亂。

這是記載漢朝著名循吏龔遂,被宣帝任命為渤海郡太守,當時渤海多盜賊,他鼓勵人民致力農桑,人民都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後郡中富裕,境內大治。原文中中的「赤子」,就是比喻人民。胡銓(上高宗封事》:「祖宗數百年之赤子,盡為左衽。」這裡的「赤子也指人民

《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二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為抵禦邊界戎狄等族的侵擾,唐太宗親自帶領各衛、將士在顯德殿庭院訓練他們熟習射箭技術。

唐太宗每日率領數百人在宮殿庭院內,教他們射箭,並親自測試,射中箭靶多者,就賞賜弓、刀、布帛。群群臣擔心他的安全,就勸諫他應該避開這種場合。

唐太宗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聯赤子。」這是說:真正的君王視四海如同一家,大唐疆域之內,都是朕的忠實子民,我有什麼害怕的呢!

我們常用的「赤子之心」,即「嬰兒之心」,嬰兒之心當然純潔無瑕,沒有絲毫雜念,有的是純真、忠誠。如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可見,用「赤子」代稱人民、百姓,歷史上主要是指上位者對人民要像愛護嬰兒般的給予保護,而人民也要如同赤子般善良、純真、忠誠地報效國家

個人不論活到多大歲數,仍然需要懷有赤子之心。那就是對人民、對國家要忠誠,像嬰兒一樣沒有雜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中唐詩人最令人血脈賁張的一首邊塞詩,絲毫不輸盛唐氣概
唐朝男人為何怕老婆?連皇帝都如此,宰相的話更是成了古今笑料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