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鰲智慧為全球提供合作共贏機遇

博鰲智慧為全球提供合作共贏機遇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11日閉幕。論壇凝聚了大量共識,成果豐碩,各界對中國和亞洲的經濟主張更加認可,在「一帶一路」等具有包容性的合作項目上,多國政商界期待分享共贏機遇。

智慧盛宴孕育全球化思路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在論壇閉幕式上表示,此次論壇凝聚了各界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聲音,及時抑制了少數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的雜音。

周文重指出,此次論壇代表了亞洲在全球化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在逆全球化的雜音面前,亞洲不會倒退,而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化。在世界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可持續增長的動力不足的形勢下,亞洲將更多依靠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觀念創新,而不是簡單的要素投入,實現新一輪和更高層次的增長。一個更加開放、創新驅動的亞洲,是世界和平、繁榮與發展的壓艙石和不竭動力。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這一主題在過去四天、總共65場正式討論中得到廣泛呼應和認同。」據他介紹,圍繞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創新、結構性改革等關鍵詞,260多位嘉賓、2000多位代表和1000多位記者在博鰲進行了認真、熱烈、有深度、有意義的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的思路和解決方案,令我們深受鼓舞,令代表們深受啟發。」

他還說,出席開幕式的奧地利等6國領導人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負責人,從各自國家和所代表國際組織的角度,闡釋了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對世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為全球化不可逆轉,開放、自由、共贏的貿易,符合亞洲、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共同利益。

「一帶一路」倡議紅利顯現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一帶一路」倡議的紅利集中顯現,夯實了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社會基礎。

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在論壇期間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改變巴基斯坦的命運」。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先行項目。他認為,「一帶一路」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創新和能量,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為消除貧困,給當地人民享受更加繁榮的生活創造了機遇。

他提到,巴基斯坦是缺乏資源的國家,需要從很多地方得到貸款。「一帶一路」倡議幫助巴基斯坦減貧、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促進雙邊關係。他表示,這就是為什麼「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如此受到歡迎。

他指出,很多國家也提出了類似的合作共贏倡議,比如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為巴基斯坦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也同樣在巴基斯坦有項目,進行水利、道路建設,但這些並不像「一帶一路」倡議那麼清晰和綜合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影響和廣度都要強於其他。

國家層面的獲益,增加了「一帶一路」共贏成果的成色,更在不斷吸引企業界加入,在此次論壇上多國企業表示將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倡議。

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在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有了就業就能有幸福的生活。所以「一帶一路」要從發展入手,要修路,要發展製造業,要讓更多的人擁有工作,而且要變成一個個實際落地的項目,為沿線國家的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關鍵是要加強合作,這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一是企業間的合作,因為只有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才能做大市場,將儘可能多的人口納入其中。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很多企業提供了新的重要機遇。」上好佳(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學理說,公司作為菲律賓的民營企業,基礎設施影響著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可以為菲律賓降低物流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率。

美國地產業公司萊納國際總裁克里斯·馬林說,「一帶一路」不僅是橋樑道路等基礎設施硬體建設,還應該是沿線國家實現數字化聯通。包括美國在內的企業應該更多地加入進來。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說,由於發展不平衡,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貧困落後,無法進入全球價值鏈。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基於改革開放融入全球價值鏈經驗的分享,通過推動包容開放、合作共贏的「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幫助一些自身能力還不夠的國家,儘快融入全球價值鏈當中,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商務部數據顯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相關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14.8%,累計直接投資超600億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路線圖更清晰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路線圖更加清晰,與會嘉賓更是積極出謀劃策,為挖掘區域合作潛力提供智慧支持。

在「粵港澳大灣區」分論壇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很快就要出台,我們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

馬興瑞表示,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市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人民幣,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廣東將認真落實中央部署要求,進一步密切與港澳合作,高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馬興瑞表示,廣東省將加快建立大灣區建設協調機構,聚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暢通人流和物流;加快推進大灣區基礎設施連通,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和軌道交通網;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積極促進現有的醫療、教育等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同時將加快促進高新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並為內地科創企業提供境外融資平台。大灣區將協助香港突破土地和人力資源瓶頸,提升發展動能。香港完全可以與珠三角9市優勢互補。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可考慮打造港澳與南沙、橫琴、前海三個自貿試驗區的自貿聯盟。香港南豐集團CEO梁錦松建議,可以從減少通關所需時間、整合大灣區稅制等方面入手,吸引全球人才流入大灣區。在人民幣國際化、生物科技與醫療資源合作等方面,粵港兩地也大有可為。

大灣區配套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將於未來數年間落成啟用。廣東省發改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製工作,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參考報 的精彩文章:

全域旅遊進入黃金髮展期

TAG: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