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甘肅一處農田發生塌陷,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開國皇帝的陵墓

甘肅一處農田發生塌陷,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開國皇帝的陵墓

導讀:五胡十六國是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從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的一百多年間,中國北方先後誕生了數十個割據政權,匈奴、羯、鮮卑、羌及氐五個少數民族輪番登場,相繼建立國家。

甘肅古稱涼州,歷史上一直被匈奴人統治,漢武帝從匈奴人手中奪回河西走廊之後,在此建立武威郡,東漢時期改稱涼州。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先後出現了: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五個割據政權。其中西涼王朝是在公元400年,由西漢名將李廣的後代李暠建立的。

《晉書·李暠傳》記載,李暠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十六世孫,從小聰明好學,因為出生亂世,練了一身好武功,並且熟讀兵書。長大之後,李暠便開始在涼州做官,最開始只是敦煌令,後來因功被封為寧朔將軍。

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在晉昌太守唐瑤的大力支持下,李暠被擁立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公,統領秦、涼二州大權。同年,李暠自稱為王,稱「涼公」,因為地處涼州西部,所以史稱「西涼」。李暠出身漢族,在當時胡人橫行的北方地區,為了站穩腳跟只能依附東晉王朝,所以西涼一直向東晉稱臣。

李暠在位期間注重經濟發展,大量接受前來避亂的中原移民,促進了西涼地區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西涼成了亂世中的避風港,國力不斷增強,百姓安居樂業,盛極一時。李暠共在位十七年,死後葬於建世陵。

唐朝建立之後,追尊李暠為先祖,唐玄宗天寶年間,追封李暠為興聖皇帝。為次玄宗還派人前往涼州地區,對李暠的陵墓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並親手御書「興聖皇帝祠」匾額。唐朝滅亡之後,建世陵毀於戰火,從此不見蹤跡。

2001年,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丁家閘地區,有一座巨大的封土堆,當地人稱之為小土山。以前這裡都是荒無人煙的礫石灘,後來土山的東北邊被開墾成農田。有一天,農民在灌溉農田時,靠近小土山的地方發生了塌陷,出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洞。

當地博物館聞訊立刻派考古隊到現場調查,通過勘探確認地下是一座古代墓葬。為了進一步保護地下古墓,考古隊決定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考古隊介紹說,這是一座魏晉時期的大型磚室墓,埋深超過20米,由長長的墓道和主墓室、側室、耳室組成,總面積接近一百平米。是迄今為止,甘肅酒泉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魏晉十六國墓葬。雖然古墓多次被盜,但還是出土了包括銀簪、銀扣飾、鎏金的銅泡釘等珍貴文物。

關於墓葬的主人,考古專家說:在河西走廊地區發現如此大規模的古墓,至少應該是王一級別的墓葬。而在酒泉的歷史中,稱「王」的只有西涼王李暠。關於李暠建世陵,在《晉書》中記載「王葬建世陵,於酒泉西十五里」。在《元和郡縣誌·酒泉縣》中,同樣記載「西涼武昭王陵在縣西十五里。」

而小土山古墓的位置,與史書中的記載完全吻合。同時通過對墓葬的形制、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專家最終認定古墓的墓主人就是西涼開國皇帝李暠。

參考文獻:《晉書》《酒泉十六國墓考古發掘報告》《元和郡縣誌·酒泉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此人畫了一幅乾隆召見妃嬪的畫,乾隆下旨:子孫後代不能看
湖北一座100米高的土山,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3個國王29位王爺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