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一部傷風敗俗,抹黑中國女性的翻拍劇

《北京女子圖鑑》:一部傷風敗俗,抹黑中國女性的翻拍劇

這兩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一部名為《北京女子圖鑑》的「北漂劇」?

4月10號才開始播放的,每天更新一集,但是土豪會員就另說了。

主要劇情是:大學畢業後的陳可依(戚薇飾)一心想去大城市北京發展,本來說好一同奮鬥的男友楊大赫(魏大勛飾)卻因家中變故與其意外分手。陳可依一人在北京奮鬥,深感自己的無助與無力後將名字中的「依」字去掉改名陳可,想讓自己強大起來,從小公司前台,外企小白領,商務代理再到自媒體,經歷了痛苦也邂逅了眾多的紅男綠女,在對與錯中逐漸成長。

也許有人會好奇了:為何叫女子圖鑑呢?

其實這是一部日劇《東京女子図鑑》授權的國產翻拍劇,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東京女子圖鑑》,「図鑑」在日語意思是「記錄和反映」,翻譯成「圖鑑」,似乎有點不妥,但是大家就理解成「女子的生活記錄」。

《東京女子圖鑑》是2016年的一部日本網路劇,講述了一個自小嚮往大城市的秋田縣女孩兒綾(水川麻美飾),從地方大學畢業後來到東京所經歷的20年人生。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憑著勤奮、努力以及好運,一步步踏入了光鮮亮麗的時尚行業的奮鬥史。

這部日本網路劇,貼近生活,以紀錄片式的手法,講述了當代女性追求經濟獨立、完美愛情和美味麵包的奮鬥故事。出身小鎮、經歷過相親以及被催婚,體驗過婚後被催孩子的煩惱......種種這些正是千萬現代女性都經歷或者要面對的。

每個女性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是此劇一推出,就大火的原因,在國內眾多都市女性生活劇中,此類題材絕對少見。

也許國內看到了機會,果斷買版權,翻拍,你叫《東京女子圖鑑》,講的是日本東京;

那我就叫《北京女子圖鑑》,講講大北京的故事。

但是,翻拍劇,你懂得。任何沒有創新的拿來主義,都會犯機會主義的錯誤。

劇組以為都是大城市的女性奮鬥史,你播出來就火,我為何不可以???

但是這幾集下來,真心讓人看不下了。

GIF

不知道隔壁領居——東京的劇組是不是已經在銀座偷偷哭泣了 :「你這毀我名聲啊!!!」

首先肯定一點的是:一集35分鐘,劇尾都有一個類似懸念的小插劇,完善劇中的細節,也算是一種創新吧。

第一集主要講了陳可依不甘心在家過平凡的生活,她來到北京找工作。借宿老同學王濤那,每天找工作卻屢屢遭拒。王濤對陳可依起色心,陳可掙脫後流落大街,打男友電話打不通,終於接通後,男友楊大赫突然提出分手(母親癱瘓而不想連累陳可依),陳可依傷心欲絕。

整體來說第一集還算可以,面對老同學的背叛以及男友的分手,工作沒著落,很現實地刻畫了一個人剛到北京無依無靠的窘迫。

但是第二集劇情就開始狗血了。

無可奈何的陳可依投靠王佳佳,一個高中沒畢業就來北京打拚的半個閨蜜(閨蜜的閨蜜)。

兩人一起住地下室,睡一張床。

要工作了,總得有件體面的衣服吧。王佳佳就帶陳可依去逛街,陳看上了一件白色連衣裙,很喜歡,可一問價格1000多,不捨得啊。

這時候,王佳佳把很久都沒見過面的某企業吳總喊來,這位吳總不僅幫陳買了連衣裙,還花2000多元請她倆吃了日本料理,另外每人送一瓶迪奧香水。

事後,陳一臉懵啊,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就問「他憑什麼對我們這麼好?」

王佳佳直接回答,「咱們倆逼他了嗎?是他主動買給我們的啊,怎麼了?有什麼呀?一條裙子而已,還有不就是一瓶香水,還有一頓日料嘛,算什麼呀?人家不圖咱們什麼,不就大家在一起開心開心嗎?」

對於一個幾乎把自己長什麼樣子都快忘記的老闆,王佳佳都敢這麼利用,想想,她是怎麼在北京混的?

最後王佳佳還是向陳可依透露了其中的奧秘:「走個腎」。

這句話把她「撈女」的本質徹底暴露了,沒本事,沒實力,整天想著怎麼靠男人獲取生活,且不以為恥。

試問,剛來北京的小白陳可依,長此以往的耳濡目染,能不被她帶壞嗎?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王佳佳帶陳去工體蹦迪,計程車上,她說「工體,遍地都是金子,就看你能不能看得到,能不能撈得著了」,「有些女人因為一張床,就可以奮鬥出一套房」。

在「撈女」王佳佳心裡,成功要靠「撈」,不是奮鬥;女人靠床,會有房。

這種劇情,雖說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但是在一部講述女性奮鬥史的劇中,大量灌輸如此多的、聽起來有辱眾多獨立女性的橋段,真的合適嗎?

事實證明,在王佳佳的「無心插柳」下,陳可依最終「柳成蔭」。

看過第二集的,應該知道,在和吳總的飯局後,陳可依說過這樣一句很正能量的話:

那雙可以去參加舞會的水晶鞋,既然全程的女孩都在搶穿,那我不如自己掙錢買一雙,或許能到達得更快。

開始她還是鄙視那些投機取巧的人,但是後來卻成為了那樣的人。

通過吳總的人脈,認識了劉總,從前台變成了外企小白領;

自己沒病,找了一張國企HR笨笨的輸液照片,發給公司,順利請假;

因為氣色不好,就謊稱是「高燒不退」,私自推遲和客戶的見面;

陳可依喜歡LV包,新任男友張超沒給她買,就和人家分手,一句理由都沒?

狗血的是,張超其實給她買了,只是還沒送到。。。

除了這些投機取巧,小聰明不斷以及愛慕虛榮,冷血無情外,沒看到一點奮鬥的影子。

這還是「北漂劇」嗎?可以算是編劇的「意淫劇」吧?

能有多少人的「北漂經歷」是如此的順利以及不近人情呢?這絕對不是人們印象中的「北漂故事」,更不是觀眾期待的女性奮鬥故事。

簡直就是在抹黑正在「北漂」的熱血女青年!!!

要知道《東京女子圖鑑》可是女主靠著自己的初衷,一步步努力,最終才得到了她所想要的生活。

而《北京女子圖鑑》卻到處宣揚投機主義、利己主義和物質崇拜,這樣三觀不正的劇,觀眾從中學習什麼?女性觀眾怎能取得共鳴?

都說《東京女子圖鑑》雖然肯定了女性的價值,但是還是沒逃脫日本「男權社會」的本質。但是我想說《北京女子圖鑑》何嘗不是充斥著「男權和金錢壓迫」。

也是第二集,吳總的飯局上,有人是學舞蹈的,老闆想看,你就得跳。

這和之前的《芳華》女主苗苗跳舞事件,如出一轍。

劇中老闆幾乎都是男性,唯一女性顧老闆的台詞竟然是:這也不算我奮鬥的,我離過兩次婚,問題都是男方,所以我拿了不少的賠償金。

這樣的劇情安排難道沒歧視女性的嫌疑?

劇情僅僅安排一個女性成功人士就算了,竟然還不是正能量的化身,難道生活中的女老闆都不是靠實力奮鬥出來的?

編劇以這樣的劇情,莫非是博眼球?引爭議?

前段時間火爆熒屏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哪一個不是講女性追求自我權力時的心酸奮鬥故事?

同樣是宣揚新時代女性獨立和女權意識,為何差距就那麼大?

國內的編劇,自己不創新,別人拍的火了,你就翻拍一個,成功了就皆大歡喜,不成功就說「國情不一樣」。

1991的《東京愛情故事》,抹去了時代背景,抹去了家庭背景,抹去了一切影響愛情的雜音,只談愛情,最終成為經典。

2014年的《北京愛情故事》,我說是《北京房子故事》+《北京汽車故事》+《北京戶籍故事》的合集的話,有沒有人打我?

總之,一句話:三觀不正,何以服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傾海 的精彩文章:

東風本田「機油門」為何沒上3·15晚會,而進口大眾途銳卻被第一個點名?

TAG:愛傾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