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曠視科技收購艾瑞思機器人,AIoT 會成CV賽道新趨勢?

曠視科技收購艾瑞思機器人,AIoT 會成CV賽道新趨勢?

4月8日,曠視科技 (Face++) 宣布全資收購艾瑞思機器人 (Ares robot),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

在高光的計算機視覺賽道,這筆收購,備受關注,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作為C輪公司,曠視需要用金錢換時間,資本運作基本是必選項;意料之外的,則是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從投資到加碼收購,切入一個看似玩家眾多的新領域。

當下,手握大量融資的計算機視覺公司,都在尋找快速增長之道;而在未來,這條暫時還看不到終點的賽道上,或許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投資與收購。

2017年,曠視已經成立了戰略投資部。收購艾瑞思算是曠視官宣的第一筆戰略投資。

與曠視相比,被收購的艾瑞思機器人 ,並不是聚光燈下的常客,外界的報道寥寥。根據官網介紹,這家公司一直在做智能物流倉儲、智能工廠搬運等行業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公司面向電商倉儲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倉儲系統iWS,提供「貨到人」、「智能搬運」兩種解決方案,可減少60%~70%揀貨人力,人均揀貨效率提高2~3倍,已與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夥伴合力打造智能倉庫,並應用於富士康工廠,提供「P2P」廠內物料搬運服務。

其實,交易雙方早有交情。2017年開始,曠視與艾瑞思開始在技術、產品方面合作,曠視為艾瑞思提供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視覺和智能調度演算法技術支持,以提高物流機器人的智能、增強人機協作效率。同年,曠視對艾瑞思進行戰略投資。

收購艾瑞思之外,此前曠視也曾為商用服務機器人賦能視覺能力。從機器視覺起家,曠視希望能拓展手與腳的能力,這也是曠視「4+2+X」戰略的一部分。艾瑞思在做的AGV,恰恰給曠視的演算法提供了實體的手和腳。這種從軟到硬的策略,也基本成為行業共識,演算法需要落地,軟體需要搭載硬體,場景落地才能真正產生可觀營收。

從自己做到投資,借力的背後其實是落地的需要。除了機器人所需要的視覺演算法,背後還對硬體的穩定性、可靠性有諸多要求,這往往並不是演算法驅動的團隊最擅長的方向。

CTO唐文斌認為,投資像「結拜」,收購更像是「結婚」,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選擇併購,主要是因為這個時間點雙方正好完成了從0到1的樣板打造,商業模式已趨於成熟並即將批量複製階段,合併意味著雙方可以有更緊密的合作,兩個團隊會有更高度的協同,如雙方可以一起制定優先順序、進行資源整合,未來很可能會在搬運之外,解決分揀、物體識別等問題。事實上,在解決了倉儲搬運的問題後,彭廣平還更希望未來能做真正解決客戶問題的智慧倉,搬運機器人之外的願景,正是艾瑞思總經理彭廣平願意接受這次收購邀約的重要原因。

收購往往是用金錢買時間。買來的時間能否換回更多的金錢,往往是衡量交易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唐文斌告訴36氪,這樁交易為全資收購,是一樁「重量級的收購」,但不會對曠視自己的現金流、資金產生影響。這意味著,為了這筆交易,曠視很可能也付出了一筆不小的「彩禮」。生意畢竟不同婚姻,最終預期的還是高回報。

曠視的這筆「彩禮」換取的是切入倉儲物流自動化市場的時間。隨著無軌AGV機器人Kiva在2012年7.75億美元的價格被亞馬遜收購,加上國內VSLAM 技術逐漸成熟、人力成本上升,國內倉儲AGV玩家眾多。

與曠視一樣,這些企業都是看重了這一大市場的潛力。宏觀方面來看,2016年,中國實物商品的網路零售交易總額為4.19萬億元(其中B2C約為2.6萬億元);一般而言,履單成本佔8%左右(2080億元),倉儲費用又占其中一半(1040億元);在倉儲費用的大頭——人力中,揀貨人員大概佔20%-30%,倉儲AGV切入的正是這百億級市場——替代揀貨人員。

AGV其實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機器人產品,上市公司海康威視、新松、SEW等公司都在做倉儲AGV,且在物流以外的冷鏈、供應鏈、配送、港口、危險品等細分場景都有應用。但近年來,電商快速增長提供了新的機遇。國內存量的電商倉有4000萬平米,且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仍在增長,與輸送線等大型物流設備相比,AGV的靈活性更高(可以按需部署,主流的售價是10萬一台),投資回報率最高時可達100%-150%,已經走過劉易斯拐點,在中國,2年能收回成本時客戶就會選擇投資設備。

這意味著在收購艾瑞思之後,曠視有可能切入一個有需求、付費意願的大市場。對於被質疑一直不賺錢的CV行業和曠視來說,是一個好嘗試。艾瑞思告訴36氪,目前公司並不愁訂單,只是此前擔心產能、售後無法跟上;公司2017年已與心怡科技、科捷物流、南京富士康達成合作,2018年會有大量出貨。

大市場往往也意味著強競爭。2017年初,「快倉」宣布獲得由菜鳥網路、軟銀中國投資的近2億元B輪融資;2017年中,Geek+宣布獲得完成 6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基本被行業認為倉儲AGV領域的兩強領先地位已經很明顯。曠視和艾瑞思是這個市場的新玩家,搶蛋糕很可能並不容易。

唐文斌做過分析,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切入,一個原因是當前市面上並沒有實際可規模化的方案,艾瑞思在機器本身有優勢,曠視擅長VSLAM演算法、決策演算法,依然有機會。體現在產品端,曠視提供的是一套播種式倉儲與摘果式倉儲結合的智能物流方案,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播種式貨架到人的方案,實際改造的成本接近,但為廠商提供的價值和創造的效益更高。

彭廣平告訴36氪,雖然此前市面上已有不少玩家,但多是Kiva的中國學徒,並未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美國電商其實是「慢銷」,訂單往往要多日才能完成配送,而中國的電商是「快銷」,一些情況下當日達已經比較普遍,這就決定了Kiva貨架到人的模式,在中國不能適用所有倉儲場景;若是如此,這些廠商前期的投入很可能就相當於教育了市場。

吸金的計算機視覺賽道,前排玩家的一舉一動,總會備受關注,且會被聯想到沖高估值。

一種業界的觀點,切入物流倉儲市場,最終很可能會對曠視提升估值有一定幫助。樂觀估計,傳統工業機器人/AGV 市場,上市公司的PE、PS倍數分別在70-80倍、10-20倍左右,再參考KIVA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50%(亞馬遜2015年有3萬台Kiva,2016年增長至4.5萬台),艾瑞思若快速推廣,很可能對曠視本身的營收、估值起到幫助。

這種解讀背後的原因並不難理解。作為賽道上的先行者,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已經進入公司發展的第7年。成為賽道上的前排玩家。但曠視科技認為,估值過高對於行業來說並不完全是好事,此次併購的初衷也並非對估值的考慮,而是希望更深地與行業結合,推動技術變現。

作為上游的技術供應商,恰恰是離錢最遠的環節。過去幾年,計算機視覺方向的公司,雖然在金融、安防、手機等領域貼身肉搏,刺刀見紅,但在高昂的人力成本之下,至今難有公司能總計盈虧平衡並快速擴張。

當賽道上的重量玩家估值不斷創造新高至數十億美元,有與之匹配的營收或可規模化複製的產品就是必須項。這種外界不斷傳達的觀點,其實這些公司內部很可能也有關注。唐文斌認為,過去幾家公司都完成了很多從0到1的探索,現在都處於從1到N的快速複製期,營收是證明公司能把這些業務規模化的重要體現。

從行業實際的情況來看,當前各家的營收基本都來自於互聯網金融、安防、手機領域,新零售、汽車、醫療、倉儲物流等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則逐漸成為幾家新的業務關注點。以曠視為例,目前主要的營收來自於金融與安防業務,金融方向市場份額很可能已經超過80%,安防方向已經在全國一百多個城市有落地,倉儲物流以及智能製造則被公司認為有可能會是新的增長點。

新增長點的不同選擇,背後是各家公司不同的判斷與取捨,很可能會是影響賽道排位的重要因素。對於賽道上的玩家來說,這些原本未必擅長的新領域,資本運作很可能也是一種手段。

2017年,處於快速擴張期的曠視、商湯、依圖等紛紛成立戰投部門或者涉足相關業務,在產業上下游進行布局。去年開始,依圖對外公布了對AI晶元公司ThinkForce、AI生物製藥公司AccutarBio的投資;曠視也戰略投資了其他公司,暫未披露。

概括來說,這種資本的布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上游,投資晶元、感測器、其他演算法與技術,增強自身的技術厚度、產品寬度;二是在下游,投資有合作可能的下游應用,快速進入更多行業。

作為前排玩家,幾家超級獨角獸公司手握大量融資,有進行資本運作的基礎;行業競爭異常激烈,時間窗口有限,需要用資金換時間,有進行基本運作的必要。可以預見的幾年內,幾家獨角獸的競爭很可能依然激烈,很可能仍會有資本方面的動向,所以也很可能會看到一批初創公司對巨型獨角獸做出站隊選擇,以獲得資金支持。

不過,對於一家公司來說,資本運作並非是重點,永遠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需要通過外部力量加強自身發展的手段。正如唐文斌所言,「我們在做產品和業務的時候要腳踏實地,要不斷地質疑:你能給誰、在什麼場景、給他提供什麼價值。所以要在什麼領域進深和投入取決於我們對技術和產業的洞見。如果需要通過外部的力量加速我們自身的發展,我們會做這件事情,但我們希望最終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更加速的推進業務發展,我認為那些為了投資而投資,為了最後把報表做上去的資本運作沒有任何意義。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A16Z 合伙人 Ben Evans:事故頻出,全自動無人車其實可以「分級」實現
人工智慧不會「大爆炸」,只會線性或 S 型前進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