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拯鐵面無私,活著時受人敬仰,死後子女下場凄慘

包拯鐵面無私,活著時受人敬仰,死後子女下場凄慘

原標題:包拯鐵面無私,活著時受人敬仰,死後子女下場凄慘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賢內助。包公清廉的一生離不開她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榮譽中有董氏一半的功勞。 董氏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讀書識字,知書達理。她與包拯成婚後,對包拯說:「大丈夫當為君上效力,家裡自有我來照料雙親,我會像對親生父母一樣侍奉他們,你放心去應試吧。」於是,包拯留下賢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趕赴京城參加考試。



後來,包拯考中進士,被派去做知縣。由於父母年邁不願遠行,包拯毅然辭官回家侍奉雙親。為盡孝心而拋棄官位,包拯此舉不僅沒有惹惱妻子,反而贏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盡孝後盡忠」的想法,心甘情願地陪伴丈夫奉養雙親。11年後,包拯的雙親都過世了,包拯才出任知縣,踏上仕途。這期間,董氏無怨無悔地伴其左右。


包拯之妻董氏生一子,名包鐿,包鐿娶妻崔氏。包鐿早亡。包拯的夫人孫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綬,包拯夫人同長媳崔氏一起將他撫養成人。由於長媳崔氏使包拯家既後嗣有人,又能很好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哲宗皇帝的嘉獎。



長子包鐿,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歲就病故。雖然包鐿當官時間不長,但在父親包拯的教育下,政績顯著,為官清廉正直,獲時人好評。 次子包綬,歷任太寺太祝、國子監丞、濠州(進安徽鳳陽)團練判官,48歲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據史書記載,包綬為官如其父,清苦守節。箱囊之內,除朝廷誥敕、書籍及著述外,別無他物,真是為官一場,兩袖清風,一身清白。


包拯的孫子包永年,為官與其先輩一樣,保持清廉之風。他曾任開封咸陽縣主簿及崇陽縣縣令。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時,幾乎家無餘票,身無分文,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其喪事還是兩個弟弟出資為其辦理的。死時人們「相顧嗟嘆」,並稱譽說:「包公之後,信乎有是賢孫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咖秀秀 的精彩文章:

千古最陰毒的計策:為救主公 送2000名婦女上戰場
多爾袞死後被封為皇帝,後又遭鞭屍,皆因他活著的時候太跋扈

TAG:歷史大咖秀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