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德國沒有迫害猶太籍科學家,或許製造出原子彈的就是他們了

若德國沒有迫害猶太籍科學家,或許製造出原子彈的就是他們了

海森堡的的參數計算錯誤,葬送了德國人的核武器夢想。這是許多人對二戰時期德國未擁有原子彈的主流認識,但從宏觀上來看,海森堡的計算失誤只是造成這件事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來看,部門的紛雜,納粹德國的亂斗才是造成這件事的根源。

既然說到海森堡,我們就從他本人說起。這位量子物理的主要創始人與諾貝爾獎得主,在計算原子彈成分時卻犯了最低級的計算失誤,他錯將一顆原子彈的鈾二三五計算為幾噸,這對於當時的提取技術而言可以說是天方夜譚。正是因為這筆錯賬,海森堡向領導層遞交了說明,表示原子彈計劃是不可完成的。

但當時由於軍費限制,德國政府已經無力支持他的研究,便隨手給了他三十五萬馬克打發他「繼續研究」。彼時,德軍正深陷與蘇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曼施坦因的陸軍部隊被蘇軍迂迴衝擊。好在憑藉在第聶伯河畔的包夾,使曼施坦因再次獲得優勢,但希特勒卻很快又揮霍掉了所有勝利。

戰局的反覆無常使德國開支巨大,更無暇顧及原子彈的研究。而戰局之外,政府內部同樣混亂。不少科學家因為血統問題被驅逐甚至追殺。愛因斯坦、薛定諤、費米等科學界巨匠相繼流失,成為德國在二戰中的巨大損失。

早在1939年,德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進行原子能軍事應用的國家。當時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鈾礦,同時還擁有勞厄、波特、魏扎克等一眾偉大的物理學家,這都足以支撐希特勒實現原子彈計劃。

可短短三年之後,德國就幾乎放棄了這一計劃,而海森堡的計算失誤正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前線的戰事吃緊,讓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坦克和飛機的製造當中,而人才流失也是促使海森堡團隊計算失誤的原因之一。

直到1944年,希姆萊才再次注意到原子彈的研究。可是此時的德國已經略顯頹勢,德國工業已經受到了巨大打擊,甚至許多油田和石油加工場所都遭到了襲擊,不僅原子彈研究舉步維艱,就連機械化部隊都有擱淺的趨勢。

隨著諾曼底登陸,德軍陷入兩線包夾,面對迫在眉睫的攻擊,德國人已經無法實現原子彈計劃。而作為計劃擱淺的直接因素,海森堡的錯誤計算,不知是歷史的必然發展還是其有意為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爆炸 的精彩文章:

二戰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
他被譽為東方的隆美爾,日軍最怕他,二戰中名聲傳遍世界

TAG:歷史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