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錄蘭若寺墓地,最接近皇陵的南宋墓葬——羅汝鵬

實錄蘭若寺墓地,最接近皇陵的南宋墓葬——羅汝鵬

4月7日(周六)上午11點-12點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蘭若寺墓地考古領隊

羅汝鵬老師

蒞臨「挖啥呢」第4期「大咖微信群」

獨家解讀蘭若寺墓地!

——蘭若寺墓地

具體有多少重大發現?

——蘭若寺墓地的主人

到底是誰?

——蘭若寺墓地與南宋帝陵

透露了南宋時期的哪些秘密?

答案就在這裡!

「挖啥呢」第4期「大咖微信群」

Q:蘭若寺墓地是怎麼發現的呢?

A:蘭若寺墓地的發現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為平水鎮有一個酒店項目要建設,2016年我們就和紹興市的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考古處組織聯合考古隊進行前期調查。之前這個峽谷地區長滿了很細的小竹子,長期以來又沒有什麼人居住,所以我們起先根本不知道這裡存在著這麼重要的墓地。

發現蘭若寺墓地也是出於幸運,我們沿著建設方挖開的一條山間道路調查,沒想到第二天就發現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盜洞,再一天就清理出一條十米長的須彌座。須彌座一出來,我們就給專家發圖片,確定了蘭若寺墓地是宋代墓葬。

主墓保存狀態

我本身不是學宋代考古的,是學新石器和商周考古的,我的學習背景中聚落考古的思想是比較深的。我去看我們所鄭嘉勵老師的《浙江宋墓》,他提到我們江南地區南宋墓葬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從原來重視對地下墓穴的布置,轉為重視對地上建築的營建。當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們還是應該按照挖聚落的方式來做蘭若寺墓地的發掘。

南宋墓葬有一個很讓人失望的地方就是,墓穴太小了,我們浙江地區南宋墓穴大部分都僅能放下棺木,這裡面可以存下的寶貝就很少。所以一直以來有人說南宋墓葬不受人重視,南宋墓葬的主動性發掘也不多,往往都是配合基建發掘,而且主要集中於對墓穴的清理。其實鄭嘉勵等老師早就意識到了墓園部分對於南宋墓葬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囿於現實,實際上真正對南宋墓園進行整體發掘的,還是很少。

Q:所以蘭若寺墓地是怎麼個構成呢?

A:我們對這個墓地的認識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後來認識到蘭若寺墓地其實是一處非常典型的南宋高等級貴族墓地「標準組合」,是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標準、最完整的南宋高等級貴族墓地典範。

蘭若寺墓園建築格局

最開始我們很快就找到了殿門的位置,它距離主墓室就有大概一百米的距離。而實際上殿門往下還有明顯的神道延伸,後來我們就在神道的部分發現了一個獨立的區。也就是說蘭若寺墓地有一點重要的意義:我們原來認識南宋墓園,往往就是從享祭建築開始一直到墓室(上園區)。但是除此以外我們還發現了與墓園配套的、有可能像南宋帝陵「下宮」一般的獨立院落區(下園區)。

其實有文獻記載,比如「妖髡毀墓」時,上百守陵人跟盜墓團伙鬥爭(雖然後來還是被打得很慘)。那麼這上百守陵人可能住在什麼地方呢?過去我們一直沒有清晰的認識。蘭若寺墓地下園區的發現,也許就為我們研究守陵人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蘭若寺墓地墓園復原效果圖

還有就是老鄉一直跟我們說,這個地方原來就有個寺廟叫蘭若寺。蘭若寺現在已經被淹沒在水庫下了,但是去年八月我們運氣很好,因為天氣太熱加上之前基建施工周圍做了封閉,水庫不再進水,水位就下去了,蘭若寺的基址就露了出來。我們立刻做了調查,發現了兩點:第一就是蘭若寺的台基邊緣砌石方式和蘭若寺墓園的砌石方式是一致的,第二我們對蘭若寺地表進行了採集,發現遺物也是從南宋一直到明清的。另外聽說蘭若寺西側谷底里還有一個尼姑庵,我們也確實調查發現了院落門軸等遺迹,雖然整體來說尼姑庵已經被破壞得非常徹底了。

所以我們就推斷,蘭若寺很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的墓園的功德墳寺。而且從等級上看,蘭若寺墓地也應該有一個功德墳寺才說得過去。那麼這個尼姑庵,也就很可能是文獻記載中的墳庵。按照宋代的制度,皇帝為了拉攏大臣,是需要冊封這種功德墳寺和墳庵的。

蘭若寺寺廟遺址位置圖

另外,蘭若寺墓地是很典型的南宋時期「形勢派」風水觀念所選擇的懷抱之地。它的背後是青龍山,是墓園的「靠山」。然後它兩側的山脊稍微隆起,看起來正好是一個靠背椅的狀態。前面一條小溪流經,又正好有兩座山,就分別是所謂的「案山」和「朝山」。

目前來看,我們除了沒有發現墓儀石刻,其他的南宋墓地的構成因素,在蘭若寺墓地都具備了。不過按照文獻記載,南宋帝陵也就是宋六陵的「攢宮」,也是不使用墓儀石刻的。

蘭若寺墓地墓園發掘成果圖

Q:大家都很關心,蘭若寺墓地的墓主人到底是誰呢?

A:因為蘭若寺墓地的墓園部分目前發現的遺迹分布面積就達到一萬兩千平方,這還要排除文獻記載中所說的墓園外可能還有竹籬、木籬這一類外圍結構,但這些東西考古又不太可能發現。南宋時期權臣貴族的墓園,像寧波東錢湖史氏家族墓地,蘭若寺墓園基本上是這些墓園面積的兩到三倍甚至更大。目前能跟蘭若寺墓園面積相近的,也就只有湖州風車口那一個懷疑是宋孝宗生父的墓園,它也接是上萬平方。不過風車口墓園因為考古工作比較早,很多發現非常有限,而且它的山谷地形似乎不如蘭若寺墓園開闊,還有風車口墓園是多代人合葬,和蘭若寺墓園夫妻合葬不同。所以目前看來,蘭若寺墓園應該就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南宋墓。而且我們在蘭若寺墓園裡還發現了四角闕樓,按照宋代官方制度,闕樓必須是三品以上官員才能使用的。

殿門復原圖

那麼蘭若寺墓園有如此大的規格,又具有明確的等級標誌,它又正好處在紹興,如此說來用鄭嘉勵老師的話說就是,這樣的人物在南宋時期尤其在南宋晚期的紹興,就極有可能是宋理宗的生父趙希瓐——之所以說南宋晚期,是因為我們在墓園裡發現了大量瓷器,目前情況來看它們沒有早於南宋晚期的,也只有一兩片元代的遺物。

不過對於趙希瓐這個身份,其實也存在著一些爭議。文獻記載確實說趙希瓐的墓在平水。但是在南宋墓葬發現史上有一個現象,比如說像南宋高官胡紘的墓,就是明確記載於一個地方,但實際上考古發現它並不在那裡。另外很奇怪的是,趙希瓐和他的父親、爺爺還有爺爺的爸爸,這些人的文獻記載都不存在,但是趙希瓐在南宋末期身份是得到明顯提升的。是不是因為「妖髡毀墓」的原因,它們曾經在歷史上被刻意抹去過?實際上趙希瓐的父親、爺爺還有爺爺的爸爸在趙希瓐被封為榮王后,都是被加封進爵了的。所以鄭嘉勵老師也分析,蘭若寺墓地當然最有可能還是趙希瓐的墓,但也有可能是他上三代祖先改遷的墓。

享殿復原圖

然後我自己之前還有一個推論,不一定正確,就是我懷疑蘭若寺墓地會不會是賈似道或者他生母的墓。但後來賈似道的墓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了,因為賈似道是橫死在漳州的,他死後應該身份得不到這樣的提升。但文獻記載賈似道生母去世的時候,賈似道為她修建的山陵非常巨大,很多地方採用了天子的禮儀,百官在下雨的情況下都為他的母親守靈。賈似道生父和他原配夫人的墓,現在發現在天台。而賈似道生母的墓,還沒有發現。不過賈似道的母親又不是正房,她能不能真正享受蘭若寺這麼大規模的墓地,確實我自己也覺得比較心虛。

墓志銘殘片

目前我們發現的實物證據基本上是沒有。我們在墓室里已經清理出了一些殘碎的墓志銘,但是還缺乏跟墓主人身份的直接對應。當然也不是說希望一點都沒有。我們在墓室里還發現了一塊鐵板。這塊鐵板可惜鏽蝕得非常厲害,但是我們在對它進行保護、清理的時候,發現它的正反兩面都有用硃砂寫的文字。雖然目前的技術下我們還不能把這些文字清理出來,但不管怎麼說如果以後技術能發展,可能我們會有機會把這些能看出明顯筆畫的文字復原出來。

這個硃砂的測定還很有意思。這個硃砂是人工硃砂,它是用汞和硫化物蒸出來的,顆粒就非常鋒利,而自然硃砂是用天然礦物磨出來的,顆粒是圓圓的。人工硃砂文獻記載唐初就有了,但是之前發現的真正實物,最早的例子是在明代。所以我們鐵板上的人工硃砂還成為了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實例。

鐵板及其上硃砂寫的字

硃砂顆粒圖

Q:蘭若寺墓地又和宋六陵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A:這張圖標註的就是宋六陵和蘭若寺墓地的位置關係。可以看到宋六陵和蘭若寺墓地的直線距離只有六公里,它們相當於屬於同一山脈的南側。所以我也在懷疑從宋六陵到蘭若寺墓地,整個這個山脈南側的峽谷區域會不會都是皇家墓園的分布區域。

蘭若寺墓地與宋六陵相對位置關係圖

第一呢我們在發現蘭若寺墓地建築構件的時候就認識到,它們和在宋六陵發現的一些遺物特徵基本一致,看起來好像是統一規制建設的。第二個它們如此接近。我們常說南宋時期地位低但財力強的人也能修很大的建築,但畢竟墓園還是有一定的等級規劃的。如果蘭若寺墓地的墓主人跟皇室沒有直接關係的話,在距離宋六陵這麼近的範圍內,他是不敢建設如此巨大規模的墓園的。第三就是我們除了發現陶制建築構件外,還發現了大量建築構件的陶范,以及一塊帶有商標性質戳印文字的貼塑花磚,文字識別可能是「雲間陶(氏?)」。這是不是說明這個雲間(也就是現在的上海松江)陶氏是具有一定官營技術背景的陶制建築構件作坊?

帶戳印文字的貼花陶磚

蘭若寺墓地其實對於我們認識南宋皇陵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因為我們都知道宋六陵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它一共經歷過三四次比較徹底的破壞。而蘭若寺墓地我們發現它的享殿是七開間,按照文獻記載宋高宗的享殿才三開間,那我們就認識到,南宋晚期的皇帝陵園一定不會是文獻記載的規模那麼小的。在他們南宋皇室已經回不去的情況下,南宋帝陵肯定也會有變化。

高浮雕須彌座構件

Q:蘭若寺墓地的建築遺存多嗎?對於研究《營造法式》有新材料補充么?

A:這是我們通過在蘭若寺墓地發現的大量建築構件,自己拼裝出的一個斗拱的組合形態。應該說這批建築構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浙江地區南宋時期的建築基本上是沒有了。可是這批建築構件因為本身是原生堆積,也就是沒有怎麼被擾動過,所以通過它們以及墓園保存得比較好的建築基礎,我們是完全可以按照宋代官式建築的法式以及一些相關資料,復原一組比較標準的南宋時期官式建築的。

建築構件拼對復原效果圖

因為古代的營造有一定的規範,就如《營造法式》所寫。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對蘭若寺墓園的營造尺進行計算,並根據考古發現的墓園建築平面布局,對墓園建築的立面進行恢復。另外還可以參照一些現存的遺迹,如東錢湖史家墓地的拜台、祭台,進行復原。比如這張圖就是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古建專業同學的復原,當然可能房頂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它的整體狀況應該是基本接近南宋時期建築的原型的。

陶制建築構件復原標本

對於研究《營造法式》有什麼新材料的補充,我想主要還是在於闕樓是使用陶制建築構件組裝的。其實陶制比木構的建築,還要麻煩。我們所也在通過我們自己的科技考古力量,對這些陶制建築構件進行研究,比如它們有沒有使用加固劑、粘連劑,它們陶制的材質有什麼特殊之處。

Q:蘭若寺墓地的被盜是在現代嗎?其墓室結構是怎樣的呢?是否還有棺槨遺存?

A:蘭若寺墓地的盜掘還是比較清晰的。我們在墓室上發現了十個盜洞,而且它們是明顯可以分期的。我們可以看到最早一期盜洞是在墓園建好後,被盜後把盜洞填好又重新用相同的墓磚在盜洞上面做了鋪墊,又把盜洞的地方恢復到了原始的狀態。

最早發現的蘭若寺墓地盜洞

第二期盜洞是直通墓室的主穴的,墓室受到了很

大的破壞。這期的盜洞已經用石頭填滿了,並且石頭一直填到封土的表面,它具有了防盜的效果。這次盜掘我們懷疑和文獻記載的妖髡毀墓有著直接的關係。之所以懷疑和妖髡毀墓有關係,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蘭若寺墓園發現的確切年代證據,目前看來沒有高於南宋晚期的,也沒有晚於元代初年的,元代初年的東西非常少。

第三期盜洞就是現代盜洞了,現在還留在那兒。我們最開始的時候還通過爬進去一個盜洞,了解了一下墓葬的基礎環境。

墓室結構

棺槨遺存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我們在對洞里剩下的土進行清理的時候,還是發現了大量的漆皮,說明棺槨應該是曾經存在的。另外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南宋的墓葬不是橫穴的,就是棺槨不是從正前方送進去的。它是豎穴的,是從上面掉下去的。蘭若寺墓穴上方壓了兩塊完整的石板,我們粗略估計了一下一塊就有五噸之重,那麼這個墓穴應該是已經使用後才徹底封閉的,裡面的棺槨應該還是曾經存在的。

Q:在發掘蘭若寺墓地的過程中,最感動您的故事是什麼?

A:哇這個問題太煽情了。其實感動的故事真的很多,因為基建考古確實很不容易。說句實話,我希望大家能理解就是,不僅我們考古人不容易,所有相關的人都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我們考古人當然是希望保護好文化遺產。我想真正感動我的就是點點滴滴,我的工人們、同事們在整個過程中,一直都在支持我幹下去。

考古隊員合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賬號

文中圖片來自羅汝鵬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挖啥呢 的精彩文章:

十大之外,也請為去年中國這些考古發現,獻上掌聲!

TAG:挖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