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專訪張一山:對於自己喜愛的東西,付出的都不叫代價

專訪張一山:對於自己喜愛的東西,付出的都不叫代價

題記:採訪過程中,張一山兩次提醒現場的人安靜一點,說要對正在採訪的媒體表示尊重。當時他那個架勢又man又蘇,特別圈粉。

橘子君獨家福利!關注橘子娛樂 微 信 公 眾 號 :(juziyule),發送「張一山」,查看明星專訪大稿! 還有機會獲得明星獨家照片套裝~快關注起來吧!

張一山,靠譜的北京爺們兒。

他說話愛拖著懶懶的京腔,會插科打諢,也言之有物,有種很特別的人情味。

換個詞來形容,有魅力。

他表面看起來嘻嘻哈哈的,甚至有點懶散,但是談起關鍵的工作和生活,態度明確,愛憎分明。

人們會稱張一山「藝人」、「明星」、「小鮮肉」、「青年老戲骨」、「未來的影帝」,但他自己說:「我覺得能一直做一個青年演員就挺好的。」


「我真的就是一個青年演員」

張一山是童星翻紅的範例。

《小兵張嘎》出道,《家有兒女》走紅,捱過一段青黃不接的尷尬期,他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深造,最後憑藉《餘罪》轉型,一舉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青年老戲骨」。

知乎上甚至有人說:「張一山是註定要成為影帝的。」

他聽到這句話,嚇得連忙打趣道:「喔,簡直是太可怕了。」

觀眾對張一山的要求,似乎要比同年齡段的小鮮肉高一點。

「我知道大家這是充分喜愛我,對我認可,但有點誇張了,對我來說也是有壓力的。所有人都說你好,但凡有一點不好,那你就會有很大的問題。所以我也不希望大家都覺得我特別好,我沒認為自己演戲達到他們說的那種程度,我真的就是一個青年演員。」

演好每一個角色,才是張一山目前最在乎的事情。

至於獎項,其一離他尚且遙遠,其二他本人確實也不敢奢求。

「我覺得我這輩子跟獎沒緣。因為我從來不想達到一個里程碑,我就想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又能掙點錢養活我爸我媽,養活家裡人,為觀眾多奉獻一些好角色、好的戲,就行了。至於能不能拿獎,我從來沒想過,也不願意想,因為有時候你拍戲之前想結果的話,就會表演得不純粹。」

鏡頭下的張一山全情投入,情緒飽滿,有著很強的代入感。

記得《餘罪》里他第一次看到有人行兇那場戲,從眼泛淚光,到奔潰大哭,最後眼神渙散,張一山的情緒遞進層次鮮明,感染力極強。

儘管如此,張一山依舊要求自己保持清醒,保持謙卑,不要被讚美聲沖昏了頭。

「我也一直都說,我覺得自己演戲一般,沒覺得我演得有多好。」

拍戲的時候,他一樣會遇到瓶頸。

「很多次都覺得自己演得不對,演多少遍都覺得特別彆扭,挺難受的。所以我一般會去跟導演探討,讓導演教我怎麼演,或者是讓導演告訴我應該怎麼樣。因為到最終剪輯或者是定稿,都是要由導演來取捨和決定的,所以要問最後的決策者哪樣更好。」

他甚至說自己不太懂表演。

「好多人跟我談論表演的時候,我都不願意談論的原因,是我也沒覺得我特懂。再一個呢,我覺得表演這事也說不明白。所以很多人問我什麼是好演員,什麼是好的表演,我真的一概不知。我覺得好演員、好的表演,就是觀眾喜愛的就對了。」


「有的時候知道這事錯了,我沒準還成心選錯呢」

相較於對獎項的「寡淡」,張一山對觀眾就在乎多了。

「我覺得很多老演員、藝術家說的那句話,我非常認可。我不是假惺惺地說這句話,是真的想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為你拿了一獎又能怎麼樣呢,觀眾認可才是最好的認可。如果有一個獎叫老百姓杯,如果有一個獎叫觀眾杯,我覺得那個獎才最有意義。」

張一山會追看自己的作品,還會開著彈幕看。

看到有彈幕吐槽自己演得爛,他轉念一想,覺得這是在為觀眾朋友們「解憂」。

「我特喜歡看彈幕,就是他們能罵你還不帶髒字,就挺有意思的。有喜歡你的,有不喜歡你的,他們倆在那對罵。我就覺得這是演員的意義,不管你拍好還是拍壞,都能夠為觀眾解憂。

比方說,我演特爛的戲,觀眾就會在彈幕上發泄,說你看你演的什麼破玩意,是吧,這真噁心,其實他也能泄憤。無論演得好還是壞,你都能幫助觀眾朋友們抒發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積壓的一些負能量,我覺得這是好事。」

對張一山的讚美聲里,當然也夾雜著質疑。

《柒個我》上映的時候,豆瓣熱評里有人說「張一山好好接劇本行嗎」。

而該劇最終5.2分的口碑,也證明了張一山這次嘗試確實有些欠妥。

「有新聞都說張一山拍了一個爛片,然後什麼豆瓣評分多少多少分,或者票房就幾十萬什麼的。對於我來說,太可惜了,無法傷害到我。」

「因為一個藝術作品不是說你一個人就說了算的,也不是你一個人完成了,別人都完成了,它就能好的。有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運氣也很重要。所以很多層面的東西聚集在一起,才能讓一個藝術作品被很多人喜愛,其實這也挺難的。」

在張一山看來,趁現在多嘗試,甚至多走點彎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我又沒幹壞事,只是嘗試不同的角色和戲。我也不是成心說不好好演,不對觀眾負責,我演的每一個角色都很儘力。但我不是那種,每一種角色都能演得特別好的,我從來沒那麼說過。」

所以那些負面評論,非但傷害不了張一山的積極性,反而能讓他放慢腳步,變得更沉穩、更謹慎。

「我覺得每一個人,他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特別對,而且讓所有人都理解。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有對有錯,然后豐富一點,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吧。」

「有的時候知道這事錯了,我沒準還成心選錯呢。我希望對錯能夠達到一個平衡,這樣才能保持心態的平穩。」


「人總要平衡,不能每天都像打雞血一樣」

鏡頭下之外的張一山是個特別「閑散」的人,非常佛系。

「我沒有那種特別急功近利的,一定要去做一件什麼事。」

他自嘲個人生活非常乏味,說自己一個沒什麼趣味性的人。

「我本身就不想出去玩,喜歡在家呆著。睡到中午之前,然後起來吃中午飯,下午找地溜達溜達,然後晚上跟爸媽吃飯,吃完飯在家跟爸媽一塊看電視,看完電視就睡覺了。」

談到這種過於「閑散」的生活狀態,張一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他們都老說演員需要有很多的愛好,得會這個,又得會那個,我就沒有。因為可能拍戲的時候太累了,人總要平衡,不能每天都像打雞血一樣,我覺得那樣也會出問題。」

「每年拍戲的時間就佔了大半部分,小半部分的休息時間就儘可能的休息,我覺得這挺好的。」

對於《家有兒女》時期的張一山來說,表演是他的愛好,催促著他義無反顧地在高考志願里只填上北京電影學院一所學校。

《餘罪》之後,張一山翻紅,片約越來越多,表演儼然成為了他的工作。

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是一件讓人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但想擁有這份成就感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張一山看來,他付出的代價就是「時間」,就是只能擁有「小半部分的休息時間」,就是犧牲「趣味」,過著「閑散」的生活。

「就是時間。但其實我覺得對於自己喜愛的東西,付出的都不叫代價。對於我而言,如果人的整體是十,為熱愛的事業付出了八,我覺得這都是應該的。甚至為自己熱愛的事業付出百分之百,都可以。」

其實張一山所付出的代價,不止「時間」,還有「被消費」。

即使他一再強調自己只想做個青年演員,但他睜開眼所面對的工作,依舊逃不開很多拍戲之外的選項。

「之前我也不想做真人秀,不想拍那些照片,但是似乎現在很多人都看這個,就是看你火不火,沒辦法。但是嘗試之後,我發現還挺有意思的,也能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收穫。」

「有人覺得你參加了一些非常好的綜藝節目,然後你的曝光度高了,知名度就高了,你對我的作品就有幫助。票房也好,收視率也好,或者是你來了,我的戲就有很多的招商,會有很多的投資。」

「找你並不一定是因為你演戲好,可能是你參加了一個非常好的綜藝,你最近很火。但這個事很正常,觀眾愛看,那我們就去做,我們還是拿來被消費的。」

這是娛樂大眾化時代的大勢所趨,每一個暴露在鏡頭前的人,都要接受這項考核。

「有時候也是無奈之舉,你要做一些新的嘗試,看看能否繼續維持或者是提高自己,讓更多的人認為你有價值。現在不是你有價值就真的能被所有人知道了,而是你要通過一些比較表面的形式和方式,讓別人知道你有價值。」

前幾天,張一山因為「我不是明星是演員」這句話上了熱搜。

他在某節目里,分享了一段受教於前輩於藍老師的合作經歷。

最後他說:「很多人把我當成明星,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你們的演員,僅此而已。」

如果說這句話里有作秀的成分,那應該就是他加了「你們的」這個前綴,有撩人之嫌。

玩笑歸玩笑,那句「一直認為自己是演員」,張一山既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但這句話好像少了他那份人情味,還是這句更貼切一點:「我覺得能一直做一個青年演員就挺好的。」

關注橘子電影 微 信 公 眾 號 :(juzimovie),發送「電影資源」,獲取橘子君推薦電影資源,坐在家裡看經典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橘子娛樂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唱《晴天娃娃》的江語晨嗎?她現在長這樣
就要跟別人不一樣,個性簡約的美甲推薦

TAG:橘子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