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漠孤煙與長河落日——我的西行漫記

大漠孤煙與長河落日——我的西行漫記

2018年4月1日-2018年4月15日,狼圖騰會將所有狼親遊記,發布到微信公眾平台共大家欣賞,4月20日,狼圖騰將開啟投票入口。為了讓狼親遊記更吸引人,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遊記標題進行更改。因遊記全部來源於狼圖騰官方網站,部分作者登記不清晰,請遊記作者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

2017年7月,第四次跟著狼圖騰的團隊來了一次大西北行。此行不僅僅見到了預期中邊塞詩人筆下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還遊歷了蒼涼、雄渾的玉門、嘉峪等西北關隘,見識了祁連雪嶺和柴達木無人區的茫茫朔漠,聽到了懷抱月牙泉的鳴沙山麓的戈壁駝鈴,領略了茶卡鹽湖奇幻的天空之鏡,拜謁了藏傳佛教格魯派聖寺——塔爾寺,邂逅了門源一帶鋪天蓋地的油菜花海,陶醉於煙波浩渺的青海湖畔,徜徉於張掖如血殘陽下的七彩丹霞,驚艷於「東方盧浮宮」莫高窟千佛洞的石雕、壁畫,還體驗了狼圖騰自營基地龍海花境的回族民俗,真真不虛此行!廢話不多說,看圖說話吧。

一、塔爾寺,空氣中都瀰漫著歷史和宗教的味道

桂林——雨中啟程

咸陽——航班中轉

午夜登機飛西寧

從桂林到西寧,飛機需在咸陽中轉,折騰到團隊集合的賓館入住,已是後半夜了,一早就跟團出發去塔爾寺。從桂林出來時大雨如注,這邊倒是陽光普照。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始建於公元1379年,佔地面積600餘畝。寺院建築依山就勢,由眾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組成,布局嚴謹,建築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還是青海省佛學院的最高學府,現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經院),不僅是中國的喇嘛教聖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識分子的高級學府之一。

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塔爾寺景區,下車就見到蕭疏林木環繞的一泓靜水,這便是蓮花湖了。

蓮花湖

從這裡去往塔爾寺的沿途中,我們經過了河湟文化博物館、八瓣蓮花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中心、藏傳佛教特有的吉祥八寶雕塑亭,等等,果然是青海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迹,空氣中都瀰漫著歷史和宗教的味道。

河湟文化博物館

八瓣蓮花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中心

吉祥八寶雕塑陳列亭

吉祥八寶之法輪

說起塔爾寺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呢。據傳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羅桑扎巴(1357-1419)的誕生地,他誕生時,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10萬片葉子,每片都自然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後稱菩提樹。成年後,宗喀巴離家赴藏一心學法多年,其母思兒心切,讓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髮。宗喀巴為佛教事業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鼻血畫成的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並在信中寫到:「若能在我出生地點用10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見面一樣。」於是1379年,其母與眾信徒按宗喀巴的意願用石片砌成一座蓮聚塔,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漢式佛殿,稱彌勒殿。由於先有塔,爾後才有寺,人們便將二者合稱為塔爾寺。

有關宗喀巴佛陀的壁畫

這裡就是塔爾寺的山門了,今天來參觀的人可真多,想清清靜靜地拍張照都難。

進門來到寺前廣場,這兒就是著名的塔爾寺如意八塔了。

建於1776年的這一組如意塔,是讚頌釋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的。它們呈一線形排列,分別為:聚蓮塔、菩提塔、法輪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諍塔、勝利塔、涅盤塔,每座塔的底邊長9.4米、高6.4米。

拍過了如意塔,我們陸續參觀了護法神殿(小金瓦寺)、長壽佛殿(花寺)、彌勒佛殿、大經堂和文殊菩薩殿等。

菩提塔

長壽佛殿(也稱祈壽殿)

這長壽佛殿是為七世達賴喇嘛念長壽經而建,又名小花寺。院內的菩提樹枝葉繁茂,殿內塑有釋迦牟尼等佛像30餘座。

時輪壇城和大金瓦寺

大經堂

大經堂是塔爾寺宗教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藏式平頂建築,面積1981平方米,面寬13間,進深11間。初建於明萬曆34年(1606年),後經幾次擴建,成為擁有168根柱子的大經堂。

大經堂內矗立的108根(有60根隱形柱)大柱子,綴以各色刺繡飄帶。經堂內懸掛用各種綢緞剪堆、堆繡的多種佛像、佛教故事圖與宗教生活圖,並懸掛各種壁畫(捲軸畫)。經堂內設蒲團上千個,可供2000多喇嘛集體誦經之用。數以百計的經卷存放在四壁的經架上;上千尊小巧精緻的銅質餾金佛像置於四壁的神龕中。

這是始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的彌勒佛殿,內塑彌勒佛像一尊,像內裝有宗喀巴的頭髮、僧帽和宗喀巴父親的額骨等。此殿是塔爾寺的早期建築之一。

目前塔爾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大小建築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殿宇僧舍,其建築涵蓋了漢宮殿與藏平頂建築的風格,獨具匠心地把漢式三檐歇山式與藏族檐下巧砌鞭麻牆、中鑲金剛時輪梵文咒和銅鏡、底層鑲磚的形式融為一體,和諧完美地組成一座漢藏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建築群。殿內佛像造型生動優美,超然神聖。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綉,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文、史、哲、醫、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遊人如潮。不過由於多數殿里不允許拍照,因此留下的照片有限。

精美的酥油花(因不準拍照,這是網上的資料)

今天有佛事活動,穿紫紅僧袍的佛門弟子隨處可見,還有寺前廊下磕長頭的虔誠信徒。

佛學院的佛子們

磕長頭的信徒

最後,我們來到一個較為開闊的院落,四圍都是殿堂,坐北朝南這座大殿好像叫做遍知殿,參觀的人都擠在殿旁拍照,因為這是最後一個景點了。左側一溜殿堂共有九個開間,所以就叫做九間殿,裡邊分別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世音菩薩,還有宗喀巴大師和三世、四世達賴喇嘛。

九間殿

九間殿前這個規模頗大的院子被稱為「社火院」,除了平時寺中僧人用作「辯經」場外,每逢塔爾寺的幾個重要宗教節日,就會有大型宗教舞蹈,所以也叫「跳神舞院」。而南面一個角門通過去的,就是我們參觀過的小金瓦寺和有菩提樹的祈壽殿。

從這裡出去,又來到寺前廣場,如意八塔前依然是人潮如流。

不過在參觀的過程中,我還是拍到了喧囂中的靜謐,所謂禪院深深,佛門深似海,心中有信仰的人,即便身處鬧市,仍葆有一分「心遠地自偏」的寧靜與坦然。這是我十年前在西藏體味並為之震撼過的一種情懷,10年了!久違了。

禪院深深

離開塔爾寺,我們去往青海湖。

二、二郎劍煙波浩渺青海湖,黑馬河人潮蜂擁觀日出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它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湖泊地域面積遼闊,環湖一圈約360公里,面積44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為3260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高原湖泊。青海湖水浩瀚無邊又蔚藍空靈,湖周群山環抱,而貼近湖畔則為蒼茫草原,景色壯觀優美。

我們先到了位於青海湖南側的二郎劍景區,這是青海湖的主景區,又稱151景區,因距西寧151公里而得名。(也有說這裡是建國後151魚雷基地的所在地,因而得名。)

不過,在我們的車還未完成151公里時,青海湖那一抹碧藍已經迫不及待地映入我們的視野,而與這一抹碧藍相伴生輝的,則是湖畔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當碧波萬頃的湛藍遭遇漫山遍野金燦燦的亮黃,那才真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了!大家都禁不住歡呼喝彩,並不停地按相機快門。

當車停在二郎劍景區廣場,一座高聳的奔馬雕塑映入眼帘。初以為就是旅遊景區常見的馬踏飛燕標識,後來看到介紹才知是「風馬四緣」,又是藏傳佛教的東西。在西藏已經見多了風馬經幡,不過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雕塑出來的風馬,它背上還有一尊端坐蓮花寶座的佛呢。

風馬四緣

二郎劍景區最有特色的,是它擁有深入湖內十幾公里的一條窄窄的尖形半島,狀如一柄利劍,這也正是景區名稱的由來。而正是這蜿蜒深入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青海湖旅遊區的一顆耀眼明珠。

我們沿著這把「二郎劍」的劍鋒所指向湖心走去,沿湖兩畔是很有特色的藏式小街,有迎風招展的經幡和雕塑,有充滿藏族民俗特色的展館和藏式建築風格的商場、餐廳、賓館。

當然最吸引人們眼球的,還是那藍得醉人的青海湖水,那種有層次的、卻又渾然一體的藍,真的難以用語言描摹!尤其是在海天一色的蔚藍湖面上,點綴著白色的艦船、磚紅的建築和彩色的遊艇,簡直就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卷!

青海湖:層次與色彩

在這平均氣溫只有15度左右的涼爽夏季,在明媚可人的麗日藍天之下,徜徉於如此空靈澄碧的青海湖畔,該是有多麼的愜意!

瞧這些在湖上蹬船踏浪、嬉戲於粼粼波光中的人們——

看這些迎著海風舒展身姿、歡笑拍照的青年——

還有這披掛上陣、裝扮俏麗的「高原美女」白氂牛——正等著遊人與她合影留念呢。

離開二郎劍景區很有些不舍,不過我們和青海湖的緣分還沒有結束。當晚我們入住的是黑馬河鄉,它位於青海湖西南部,是青海湖環湖西路的起點。由此沿環湖西路向北再走70公里,便是著名的鳥島景區,而這一段的環湖西路,是青海湖最美的路段。更重要的是,黑馬河是觀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我們正是為了第二天凌晨看日出,才入住這裡的。

看日出的路上擁堵不堪

不過實在沒想到的是,這個昨天傍晚還僻靜空曠的黑馬河鄉,次日凌晨怎麼突然間冒出這麼多車與人!通往湖邊不算太仄狹的泥土路上擁堵不堪,最後只有下車步行。

氣溫很低,儘管我們已穿上冬裝,可還覺得寒風凜冽。

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也與不少日出和日落不期而遇。如在飛機、游輪上看日出,在峨眉山、富士山看日落,在埃及的熱氣球上問候朝陽,在尼羅河的航程中邂逅晚霞,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陣里向夕陽祈暖。也許由於這一次是專程安排、提前守候,所以覺得這青海湖的日出,更隆重一些吧。

你瞧,它終於出來了。

相較之下,它的開闊與大氣,都是無與倫比的。

看過日出用罷早餐,告別美麗的青海湖,我們又出發了。

三、「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茶卡」是藏語鹽池的意思。茶卡鹽湖位於青海湖西側的烏蘭縣茶卡鎮境內,距黑馬河鄉約80公里。這是一座3000多年的鹽場,湖水含鹽量很大,會自然結晶成為一片白色湖面,將天空、雲朵和對岸的山都倒映在湖裡,真如同一面天空之鏡,奇幻迷離,美輪美奐。

位於約20萬平方公里的柴達木盆地中的茶卡鹽湖,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崙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湖面海拔3100米,東西長15.8公里,南北寬9.2公里,呈橢圓形,總面積105平方公里,相當於16個杭州西湖那麼大。它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早在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西漢時期,當地羌人就已知道採鹽食用。據《漢書·地理志》記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鹽池。」仙海即今青海湖,鹽池就是茶卡鹽湖。

我們的車還沒抵達鹽湖,就已經有遠山的晶瑩雪峰在向我們招手了。

甫一下車,就看到清晨陽光下的草原,一匹白氂牛卧在草地上,一幅略顯蒼涼的畫面。不過,一當走進鹽湖景區,畫風已是迥然不同。

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底部有石鹽層,一般厚5米,最厚處達9.68米,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初步探明的儲量達4億4千萬噸以上。開採過的滷水,幾年之後又重新結晶成鹽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因此,這裡是白茫茫一片天寬地闊,視覺上有種很奇怪的變異:

放眼看去,遊人很多,但撒進這片鹽海,竟如同芝麻粒兒般渺小!因為視野太開闊了,所以那些行走在瑩白如鏡的鹽湖岸邊的人們,當然還有他們的倒影,都如同在蠕動的螻蟻。這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視覺體驗,彷彿來到了小人國般的童話世界。

這是鹽湖景區氣象站的實時氣象信息顯示板

這是茶卡鹽湖的穆瑤洛桑瑪女神(藏傳佛教護法女神系列中主掌天下美食百味之首——鹽的女神,稱為福食之尊。塑像是依據塔爾寺230年前繪製的女神唐卡形象雕塑,據說此唐卡由時任七世班禪丹白尼瑪授意畫工繪製,為茶卡地區信眾頂禮膜拜之聖物,從此地經幡招展、信眾如織的盛況,可見一斑。

景區里有眾多巨型鹽雕可以觀賞,以前看過木雕、石雕、銅雕、根雕、雪雕,鹽雕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這是卧佛

景區內還有電瓶車和觀光小火車,遊人可以乘坐它們深入湖區深處觀光。因入口處人多繁雜,鹽湖水的倒影難得見到,越深入湖心景緻越美,真正的「天空之鏡」,是需要邁開雙腿、付出努力,用鏡頭去尋覓和捕捉的。

茶卡鹽湖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東距省會西寧298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200公里,被譽為柴達木東大門,歷史上是商賈、遊客進疆入藏的必經之地。與其它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天空的悠悠白雲,遠處的蒼山雪峰,以及此地特有的深邃湛藍的天空,都一一映入湖中。那如詩如畫的空靈境界,真美得令人沉迷和陶醉!

最後,我們來到可以親身涉水體驗鹽湖的地方,水底的礦石凹凸而堅硬,硌得腳生疼。因為人太多,近處根本拍不到水中倒影,只好體驗一把就上了岸,含鹽度相當高的湖水,立即在我們趟過水的皮膚上結了一層鹽霜。

在等候坐小火車返回的時候,又拍了些遠處「天空之鏡」的唯美片子,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鹽湖。

四、玉門關春風難度,魔鬼城雅丹地貌

今天出發前往敦煌,沿途需穿越柴達木盆地無人區,並探訪古玉門關遺址和與新疆烏爾禾魔鬼城一脈相承的甘肅雅丹魔鬼城。

我們的車首先要穿越柴達木盆地無人區,臨行前設想過可能見到的畫面:茫茫朔漠、滾滾黃沙、滿目蒼涼。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這是我們途中休息時拍的片子,畫風明麗著呢。

主要是藍天白雲太給力了!但是後來進入敦煌玉門關景區,畫風卻來了個大逆轉,真的反差太大了。

去往敦煌玉門關

玉門關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的兩大關隘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它的設立始自西漢武帝時,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了。

途徑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玉門關之名,相傳因於闐美玉的傳說而來,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借玉門關抒發情志,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涼州詞》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打小就會背的詩句。不過今天真的來到這玉門關,才實地見識了什麼叫做邊關蒼涼!如果說穿越柴達木盆地感受到「無人區」的寂寥,但那藍天白雲下起伏有致的山脈、筆直平坦的公路,還是讓途中小憩的我們感到一種雄渾美的話,玉門關一帶的蒼茫與荒涼,確是最最形象地將古詩中的意境展現給我們看了。

舉目所見,茫茫戈壁除了黃土就是砂礫,偶有趴在地上的駱駝刺叢泛著一點綠色,但還是難改灰頭土臉的主色調,連帶著天空也一片灰黃了。這就叫做「春風不度」,如果此時真有幽怨的羌笛響起,怕是真的會催人淚下了。

不過,玉門關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卻建得很有現代化氣息。

遊客服務中心

展館中的張騫塑像

1907年斯坦因考察玉門關留下的照片

大屏幕上放映著相關圖片與資料:玉門關遺址以小方盤城為中心,各類型遺存包括2座城址、20座烽燧和18段長城邊牆遺址。

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垣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城頂四周有寬1.3米的走道,設有內外女牆。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 靠東牆向南轉上可直達頂部。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小方盤城了。遠遠看著不很起眼的一方土垛子,走進去看還是蠻震撼的,2千多年前不用一磚一石,僅僅靠黃土壘築,卻歷千百年風霜雨雪依然聳立,可以稱得上是奇蹟了。

走進玉門關

離開蒼涼的玉門關,我們去往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一般俗稱魔鬼城),那是另一番景象。

「雅丹」是維吾爾語「險峻的山丘」之意,國際地質學界採用它來作為一種地質遺迹自然景觀的代名詞,那就是「經長期風蝕,由一系列平行的壟脊和溝槽構成的」雅丹地貌景觀。由於風的作用,形成風蝕地貌的雅丹景觀群;又由於風的作用,使得這數百平方公里的雅丹城堡成為「魔鬼城」(夜晚風肆虐嘶吼產生的效應),於是,這一世界地質奇觀成為了今天的旅遊勝地。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玉門關西北方,距敦煌市西北約165 公里,地處新疆、甘肅交界處的大漠深處(距羅布泊湖心約120 km)。其地質地理構造及其演變,與新疆羅布泊一帶數個魔鬼城一脈相承,都經歷了由湖底沉積、地殼變化、雨水沖刷、勁風侵蝕到形成頗具規則的溝谷、高矮不等的土崗和如刀刻斧鑿過的雕塑作品的漫長過程。

我看過新疆烏爾禾魔鬼城(它是中國最美雅丹地貌之首),那已經是差不多10年前了,面積、規模沒有這裡大,但是其雅丹地貌的視覺景觀,要比這裡豐富。也許是開發得較晚吧,在約400平方公里的園區內,主要是風蝕作用形成的第四紀地質遺迹和自然地理大漠景觀。場面過於空闊,景點過於分散,又沒有相應的代步工具供人們深度遊覽。

不過它的幾個代表性景觀還是維妙維肖、巧奪天工,尤其是最後的「西海艦隊」,場面相當壯觀,可惜距離太遠,又沒有一定高度的觀景平台,眼力不好的人領略不到它的磅礴大氣。相信隨著進一步開發與完善,將來會更值得觀覽。

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孔雀玉立

金獅迎賓

西海艦隊離開雅丹地質公園時看到了這個敦煌地質公園的大門,只見大門兩側的對聯寫著:「 看大漢孤煙長河落日,聽塞外羌笛胡角馬嘶」。

這就是雅丹,它不僅僅是最全面的地質資料寶庫,在繁榮的絲綢古道和當今的一帶一路征程上,它還是並將繼續是,一個個最醒目的天然路標。

五、鳴沙山月牙泉駝鈴搖落日,莫高窟千佛洞東方盧浮宮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甘肅敦煌城南5公里,佔地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鳴沙山東西長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因沙動有聲而得名。而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的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因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往今來,它們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這裡我十多年前曾來過,因此旅遊大巴一到景區,熟悉的場景便映入眼帘,依然是那有著迷人線條與漂亮棱面的鳴沙山體。從景區入口到月牙泉的路程有三種方式可選:步行、乘車、騎駱駝。上次來是坐四驅越野玩沖沙過去的,這次自然是要過過騎駱駝的癮了。

駱駝塊頭高大但性情溫順,一開始我們害怕,緊張得不敢鬆手。但駱駝那不急不緩的步幅,和那雙溫柔善良的眼睛,很快就讓我們放下心來。任由牽駱駝兼攝影師的小夥子指揮:出左手、抬右手、雙手高舉、兩臂打開——不亦樂乎。

我們的駝隊出發了,它的行進路線是:鳴月廣場西側東山頂小泉灣。因此走了沒多久就開始上山,儘管沙山的高度不算什麼,但那沙壟相銜、峰如刀刃的山脊,還是相當陡峭的。

不過,坐在駝背上登沙山,到底輕鬆多了,後來我們自己爬山去看月牙泉,可就沒那麼瀟洒了。到了東山頂,視野驟然開闊,俯瞰那些蜿蜒于山腳和山腰的駝隊,竟然細小得宛若蟻隊!

這方圓數十公里的鳴沙山,純系流沙聚積而成。試想,如此偌大延綿的山體、1700多米的高度,完全靠這手掌都把握不住的流沙堆聚而成,那是需要多麼深厚的底蘊與恆久的積澱?又是需要多大的風力和多久的時日?!神奇的是,鳴沙山「沙壟相銜,盤桓迴環;沙隨足落,經宿復初」,永遠保持著山體稜角分明、山峰如戟似刃的唯美形狀,且隨空氣的摩擦振動殷殷發聲,輕若絲竹,重若雷鳴。如此景觀,世所罕見!

開始下山了,比起上山來,嚴重前傾的駝背,讓我有點擔心自己會栽下去,不過還好,陡峭的山脊幾步就下來了,沙山的坡度還是相對和緩的。

攝影師又為我們拍了不少照片,鳴月廣場到月牙泉小泉灣這一路上,駝鈴聲聲、駝隊逶迤,蔚為壯觀。

來到騎行終點,駱駝跪著讓我們下來,我為它溫柔和善的眼神而感動,於是為我的129號坐騎拍照留念。

來到月牙泉景區。我們原本是想走近去看月牙泉的,可是發現人實在是太多了,要拍景很難避開人,且近處也無法拍全景,於是拍了幾張照片後,就果斷轉身去爬鳴沙山了。

登山的人真多啊,這鬆軟的沙山委實難爬,一腳下去,人就會隨陷落的流沙下滑,好在有事先固定好的登山木階,踩著木階一級一級往上走,才能最後到達山頂。這不高的山爬得我們氣喘吁吁,畢竟都是60出頭的人了。為了一睹沙漠明珠月牙泉的芳容,我們咬牙登上了鳴沙山頂。

可惜我們登的山峰不對,恰好在月牙泉的背面,還是沒能看到那一彎清澈的碧泉,不過月牙泉畔的建築和環抱月泉的蔥蘢樹木組成的那一幅如工筆畫般唯美的畫面,還是讓人心曠神怡。

而且,我們還意外邂逅了鳴沙山的日落。雖說今天的天空不是很明麗,金黃的落日被雲霧遮掩得若隱若現,卻也別有一番情致。

尤其是夕陽下靜坐山脊,俯瞰這舉世聞名「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自然景觀,心中有著莫名的感動。古往今來數千載,在這沙山深谷中,「風夾沙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此情此景,真真是美絕人寰!

(網上的月牙泉圖片)

讓人們莫名驚詫的是,這塞外的風沙可以造山塑嶺,卻為何填不平這一彎深陷瀚漠沙山之中的月泉?卻原來,能保這顆沙漠明珠永不幹涸、永遠璀璨的,是鳴沙山月牙泉自身特有的地質結構和地理條件。月牙泉位於周邊有高定位區域性地下水位的低洼地,因此其泉水有源源不斷的補給,歷經千百年而不竭。另一方面,由於環繞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間低,自東吹進環山窪地的風是向上方走的,因此風力作用下的沙子總是沿山樑與沙面向上卷,而不會刮如泉水中,於是成就了這沙泉共存的自然奇觀。

(網上的月牙泉圖片)

今兒的天氣也特別給力,山上幾乎無風,(上次來時風颳得人睜不開眼,相機鏡頭進了沙子,差點兒毀了。)登頂的人們可以從容觀景拍照。我們看了日落又拍沙泉奇觀,直到鳴沙山懷抱中的月牙泉景區燈光燃起,才慢慢走下山來。

園內的夜景燈次第亮起來了,白日的喧囂歸於平靜,燈光給園區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導引著遊人回歸的腳步。

參觀敦煌莫高窟是在第二天。一大早,車子就把我們送到了標有「人類敦煌,千年莫高」字樣的氣派的遊客服務中心前。

新建的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位於距莫高窟20分鐘車程處,高端的影視放映廳和球幕電影廳,可以將敦煌莫高窟最精華的內容全方位呈現,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共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勝地,因此有「東方盧浮宮」的美稱。它與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合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看過遊客中心的球幕電影,我們來到莫高窟,實地參觀了十幾個洞窟,只是洞窟內禁絕拍照,只能拍些外景了。

儘管已經實行了景區內的限額准入,以保證接待遊客量不超負荷,但是仍感覺到處人滿為患,和十幾年前的情形比,變化真大。

參觀後我們又來到敦煌博物館。

整個建築仿莫高窟的洞窟形制,館藏文物十分豐富。由於實地觀覽不可拍照,所以這裡複製展出的洞窟、壁畫與佛雕更加引人關注。

莫高窟碑記

馬圈灣遺址復原模型

各國王子聽法圖

莫高窟各類代表窟型菩薩

縮微復原的洞窟

看來看去,最喜歡的,還是這飛天的形象。

六、嘉峪雄關天下第一,張掖丹霞幻彩迷離

「天下第一雄關」,為左宗棠1873年所提

嘉峪關也是第二次來了,不過上一次是在傍晚景區閉園前匆匆一瞥,這一次就從容多了。

進關後通道上的壁畫

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距今甘肅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的嘉峪關,已有646年的歷史了,它比山海關還要早建關9年。據史料記載,嘉峪關城始建於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北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這裡恰處於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連陲鎖鑰。

今天的天氣是相當給力,天高氣爽,藍天上的白雲呈魚鱗狀,襯映得高高的嘉峪關城愈發的雄偉壯觀。畢竟是塞外邊關,視野那叫一個開闊,站在城頭放眼四望,胸中不由得就升騰起一股豪氣,這種磅礴大氣,是在小家碧玉的南方家鄉根本體驗不到的。

嘉峪關由內城、外城、羅城、瓮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外城

嘉峪關內城

嘉峪關東瓮城

嘉峪關兩翼長城

另外嘉峪關的關城布局合理,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還有面積各500餘平方米的瓮城回護。瓮城門均向南開,西瓮城西面並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因此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

嘉峪關城牆

這是位於嘉峪關中軸線上的三座城樓,分別為位於羅城西牆正中,作為關門的嘉峪關城樓、和作為內城東西門的光化樓和柔遠樓。

這是羅城城牆正中面西所設關門,出了此門便是出關了。

關城內的建築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等。現在還有身著古代服飾的演員在景點中隨機表演,這是身披鎧甲的軍士在列隊操練。

嘉峪關古戲台

嘉峪關文昌閣

列隊操練表演

這裡和已經廢棄的玉門關不同,雖說西望關外也是荒涼的茫茫朔漠,但有一座扎紮實實的關城立在這兒,怎麼就感覺這心裡有了底氣呢?正如林則徐當年的詩句「嚴關百尺界天西」,有此關隘,百寇莫侵。

下一站張掖七彩丹霞。這是我此行最期待的景點之一,因是此前從未見識過的,而它也果然沒讓我失望。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張掖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處,是我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

來到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走進丹霞景區

所謂丹霞地質構造是指紅色砂礫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這裡的丹霞地貌發育於距今約200萬年前的侏羅紀至第三紀,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岩和泥岩組成,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稱奇。

這一點從一進景區我們就感受到了。那整座山體如彩緞般鋪陳開的條紋色帶,那如火焰升騰般紅紅火火的山峰,還有那滿目色彩斑斕的千溝萬壑,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真的令人震撼!

景區一共有5個觀景台,其間有電瓶車往來穿梭,遊人可以隨時上下。由於我們的時間有限,問過電瓶車師傅後,我們直奔景觀最好的4號觀景台。

1號觀景台

2號觀景台

3號觀景台

4號觀景台

這裡的山勢不是很高也不甚陡峭,登上觀景台後視野開闊,對面是一片連地接天、起伏跌宕的丘陵地帶,猶如上帝打潑了的調色板,滿目繽紛。

這裡匯聚了景區的幾個著名景觀:小布達拉宮、、刀山火海和火焰山等。

小布達拉宮

火焰山

刀山火海

而在這凹凸錯落的丘陵之間,蜿蜒著一條粉紅色的小路,幾峰駱駝載著人優哉游哉,在我們的鏡頭裡組成唯美的畫面。

就這麼捕捉、拍照,不知不覺間,太陽就快落山了。更多的人湧上山來,準備抓拍七彩丹霞的夕陽。

預感到過一會下山的路上將擁擠不堪,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往山下撤了。下到山腳,落日的餘暉映得丹霞山如火如荼,也把人們的影子投射在紅色山體上,我們抓緊拍了一組照片,就去乘電瓶車趕往出口集合地了。

透過車窗,向如血殘陽下的丹霞山投去最後的一瞥。哦,幻彩迷離的張掖七彩丹霞,美得一塌糊塗!

七、碧雲天黃花地,門源花海美到醉;祁連雪紅山村,夕陽無限龍海境

我們的西北之行即將接近尾聲了,此行最期待的另一個景點——門源花海,也在我們的期盼中來了。

從張掖到門源,再到我們今晚入住的狼圖騰西北基地龍海花境(紅山根回族民俗村),有260多公里5個小時的車程,這一路的景緻太贊了!

從出發上路,祁連山就一路伴著我們

高山草原牧場的白色羊群

在進入門源之前,是雪山草原牧場,隨時可見黑色的氂牛和白色的羊群,畫風開闊大氣但色彩略顯單調黯淡。

只在青海見過的黑色氂牛

不過最動人心魄的,還是那祁連山延綿不絕山脈間,不時靈光乍現的晶瑩雪峰了。它們的聖潔與美麗令你肅然起敬,尤其當雪峰與牧民的氈房、搖曳的經幡風馬同框時,自己彷彿又重拾了十年前在西藏朝聖般的心境。

著名的祁連山崗什卡雪峰

進入門源後,畫風明顯不同了,明麗的黃花鋪天蓋地,令人心顏大開。

記得在青海湖畔為見到的油菜花田歡呼雀躍時,導遊就說,比起門源的花海來,這根本不算什麼。是的,只有當你真正走進門源花海,才能切身體會出這話的含義。所以我想到用一句有名的戲詞兒來形容,那就是「碧雲天,黃花地」,因為除了蔚藍的天空之外,我們舉目所見就只有這黃花了。

地處青海北部的門源是北方小油菜發源地,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種植區,種植小油菜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面積達50萬畝,素有「門源油,天下流」之說。近年來,門源又因油菜花而成旅遊勝地。油菜花並不稀奇,哪裡都有,但門源的油菜花氣勢恢宏、壯觀大氣,北依祁連山,西起永安城,東到玉隆灘,南鄰大坂門源油菜花山,綿延上百公里,這才是真正的花的海洋!

一開始我們還在想,要有一個專門的地方,給我們安排一個專門的時間去拍門源花海吧?後來才想明白,所謂的海,就是你隨時隨地身處其中,它無涯無際、無處不在,你的舉手投足、行走坐卧,一舉一動都繞不開、躲不過它。在荒山野嶺、在田間路旁,在民居宅院,在客舍驛站,它們都迎風向陽,為你展示金燦燦的笑模樣。

另外,這裡的油菜花與江西羅平等多丘陵地帶的畫風有所不同,表現出一種青藏高原西北漢子般的粗獷與霸氣。這主要得益於高原格外純凈的藍天白雲,還有最最重要的雪山背景。我以為門源花海最令人陶醉的,就在於它總有綿延不絕的祁連山脈、雄姿千態的晶瑩雪峰作為最長情的陪伴。它們相伴相生、相輝相映,那一種宏大氣勢的美,是那些找片空地種一季菜花,就大言不慚的「××油菜花海」絕不可比肩的!

這裡的人們,把門源一帶稱為被祁連和達坂兩座高山的皚皚白雪圍起來的「金盆地」,盆地里,雪山銀峰映照下的門源,正是一派極富高原特色的田園風光。每年七月油菜花開時節,這兒便成了金黃的大海,而門源,也就有了一個「黃金草原」的美稱。

我們今天入住的門源泉口紅山根村,正是這「金盆地」搖籃里的一個寶寶。

它很普通,並沒有給我們大驚大喜。(日程中預許的回族開齋節和民俗婚禮,不知是因為節期已過還是怎的,無聲無息地取消了。)不過這裡純凈的鄉野氣息和田園風貌,還是讓我們很受用。

這就是村子之所以得名的紅山了,到了這兒,就算進入了龍海花境。

這是紅山觀景台

這是村口隨拍的遠景

這是我們入住的一號農家院,條件差強人意,不過暫住一夜而已。

別看不起眼兒,還不是家家都能被「特約」的哦!

這是我們今晚品嘗的青海回族特色土火鍋

還有團友們即興表演的歌舞節目

活動結束,我們去拍傍晚的鄉村景色。瞧這些陽光下的花花草草多鮮亮!

漂亮的麥穗

山野的蒲公英

農家院前招蜂引蝶的虞美人

夕陽下的鄉村小教堂

暮歸的奶牛

被夕陽餘暉染上一抹金紅的油菜花田

最後是瑰麗的落日和絢爛晚霞,算是為我們這趟西北之旅,划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狼圖騰戶外旅行網 的精彩文章:

夢回北方小江南——哈爾濱之旅
恰逢西北風情盛,風沙落日蔽雲天

TAG:狼圖騰戶外旅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