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有一座山,或是傳說中的古崑崙虛

山西有一座山,或是傳說中的古崑崙虛

昆崙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那裡眾神居住,是天帝下都,萬山之祖。周穆王西上崑崙求見西王母,鯀也曾西上崑崙偷取天帝息壤以治洪水。《海內北經》記載:帝堯台、帝嚳台、帝丹硃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崑崙東北。可見,堯舜禹等人生活的地方離崑崙不遠。

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昆崙山並不是遠古時期的崑崙虛。《穆天子傳》記載「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黃帝生活在陝西、山西的南部一帶,登上崑崙,可見黃帝住所,可見崑崙並不在西北。要知道,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昆崙山,那麼真正意義上的崑崙虛也應該在這一片,那麼山西陽城的析城山就有很大可能性。

析城山,又叫聖王坪、伏羲王都崑崙丘。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這是伏羲生活的地方。析城山山體呈碗狀,故名宛丘,正是伏羲的家鄉。據記載,伏羲於崑崙丘王天下,演八卦、造六峜、定節氣、制禮儀,是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首。析城山龍脈以聖王坪為龍頭、大羅嶺為山脊、軒轅台為龍尾,又擎天一柱對應天上北斗,故為天帝下都。

《山海經·海內西經》:「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淮南子·地形訓》:「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懸圃......掘崑崙虛以下地,中有九井九門,弱水環繞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綜上所述,昆崙山山頂有懸圃仙境,中間有九重增城,九井九門,弱水環之,炎山外圍。

析城山山頂很平,與歷山舜王坪相對,是高山草甸氣候,山頂有一湖泊,周圍繁花盛開,似瑤池懸圃。析城山南麓有紅砂嶺,紅砂遍地,疑炎火之山。當地居民千百年來一直稱呼析城山四個缺口為東、南、西、北四門,另有五處道路通往山頂,合稱「九門」。

析城山屬喀斯特陷落窪地,有無數的天坑,古稱井。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溶洞、地下河,暗合「弱水環之」。析城山窪地內部有五座矮丘,邊沿有十二座低丘,組成「五城十二樓」。

此外,《山西通志》記載「山峰四面如城,高大險峻。」也就是說析城山四周崖壁似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所以才起名析城,故為應和「九重增城」之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門侃史 的精彩文章:

許世友武功蓋世,卻打不過他;酒量如海,卻喝不過她
曹錕主動與張作霖結親,女婿成了開國少將

TAG:九門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