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洪波 江南三日

高洪波 江南三日

來源: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文學副刊評論區留言,將綜合留言質量和熱度,每月評選2位讀者,分別贈送名家作品集2冊。

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享受。一起閱讀,讓文學溫潤的光照亮心靈

江南又三日

文 | 高洪波

第一日:又走南京

2017年11月7日

在北京平谷雁棲湖兩天,參加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男嬰筆會」,完成了「小豬波波飛過豬年」繪本故事及《蟈蟈日記》和若干童謠後,起個大早,七點鐘便奔赴首都機場。

今日立冬,又是蘇聯十月革命節,很獨特的一天,飛南京出席江蘇第四屆全國著名作家江蘇採風行活動,與老同學袁敏和《人民日報》董宏君同機抵達。入住新華傳媒粵海大酒店,中午一到便接受媒體釆訪,恰好葉辛兄也來了,我下意識地想起第一屆筆會的奇遇!那一天是2014年的10月15日,正好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文藝座談會召開,我們倆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總書記一個上午的精彩講話。葉辛還是發言者之一,談的是知青生活,蹉跎歲月。習總書記也談到了自己陝北插隊七年融入人民的體會,大家感觸良多。座談會將近四個小時,告別時總書記與我們逐一握別。我們從人民大會堂出來便直奔京西賓館,扒拉幾口飯後又一起奔首都機場,抵達南京是晚上七點多,已經是新聞聯播時間段,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藝座談會剛剛播出,於是葉辛兄的手機差點被打爆。我們吃了一頓鴨血粉絲湯,馬上追趕大部隊,在秦淮河邊上找到了訪問江南的作家隊伍,開始了江南採訪。這一天刻骨銘心。三年後又走江蘇,座談會的兩個參加者閻肅與馮其庸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禁不住感慨起來。

下午三點參觀位於南京夫子廟的科舉博物館,今年才開館,投資四個億,拆遷費用十幾億的一個很有品位的建築,以竹瓦為基調,沉入地底四層,先邁過銅龍門檻,這件文物本身就罕見,跨龍門的意蘊在科舉時代盡人皆知,何況此館位於大名鼎鼎的江南貢院地下!入場後滿目皆是科舉文物,是各種狀元卷、進士榜、歷代考生狀況一覽表及遊客家鄉狀元名錄,全為電子互動模式,一碰便知,一目了然,現代感極強。我還發現設計者對少年兒童非常關愛,專門設計了低矮的小朋友瞭望孔,細節處見愛心,或者用另外兩個字概括——精緻。最後有關於科舉利弊正方反方辯論台,正方有康有為、胡適、任繼愈和錢穆。反方則是張之洞和李鴻章等人,注意到一個觀點:科舉廢而大清亡,有一定道理。中國1905年廢了科舉,越南和朝鮮的廢除時間都晚於中國,科舉制度,一個有趣而智慧的制度設計,一個選拔民間人才相對公平的渠道,歷經千年,它由隋起而唐興,直至清廢,儘管有范進中舉的著名悲喜劇,但毫無疑問,這是中國人給世界文明貢獻的特殊遺產。能延續千年,自然有千年的道理,如今這遺產在南京夫子廟的江南貢院下面被藝術地復活,我認為很了不起,是此次走南京的一大收穫。

第二日:泰州,桃園與喬園

2017年11月8日

今天是女兒丫丫的生日,沒法在北京同過。上午參加全國著名作家第四期江南釆風行的啟動儀式,主題八個字:水韻江蘇,美景美文。大夥手持彩色玻璃壺灑金沙於大字上,一個極有創意的動作,省旅遊局陳芬副局長主持啟動儀式,感情充沛,范小青主席講話準備充分,真誠動人,一個好開頭。

與劉兆林、陳世旭、彭程及袁敏告別,與桐淦啟程赴泰州。泰州王瑾副局長和趙庚奎陪同,同行的還有《揚子晚報》的攝影家姥海峰,這個姓還是第一次見到,與母同音。泰州已經到過數次,但全是匆匆路過,從沒有住宿。我們放下行李,先看桃園。泰州三園極為有名,除了孔尚任寫《桃花扇》的這個桃園,還有紀念梅蘭芳先生的梅園,柳敬亭說書的柳園。僅此三園,泰州足矣!

各種桃花百餘種之多,可惜秋色深,未見桃花面。桃花笑春風,相約待來年。桃園是個大公園,桃園之中有陳園,便是當年孔尚任寫《桃花扇》的舊居,陳園雖小,桃花滿屋,如今究竟是桃園和陳園誰沾誰的光還真不好說,但孔尚任寫《桃花扇》時的靈光迸現在泰州,則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所以我說桃園了得!

陪同我們參觀的一個人是劉寧先生,他是泰州通,多年前主編過一本有趣的散文集《印象鳳城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賈平凹兄題寫書名,責任編輯是泰州人王干,劉寧當時的身份是泰州市政府的副秘書長兼鳳城河風景區管委會主任,他一手打造了秀外慧中令人驚羨的這片風景。譬如望海樓,范敬宜先生的文采飛揚的賦便是他求來的,後來進入中學語文課本。僅此一點,便讓人嘆服。劉寧由於工作出色,在2012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這可是難得的榮譽。在望海樓上看到清人喬松年的詩,他當過兩淮鹽運使,改造了另一個景點喬園,喬松年的《城樓眺海》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茫茫野色收千里,浩浩秋聲共一音。東海揚塵真旦暮,南樓嘯月此登臨。便生馭氣排空想,更起傷今望古心。欲借飆輪尋碣石,雲帆待掛又沉吟。」一百五十多年前的詩,卻激活了我的想像,喚起了我的詩心。喬松年不是清代著名的詩人,如果不走泰州,不登這四毀五建的望海樓,無論如何也接觸不到喬松年和他的情景交融、意境高遠的好詩。

第三日:早茶,柳園和水上森林

2017年11月9日

沒有想到泰州古月樓的早茶如此美味和有名!吃早茶前剛剛讀到桐淦寫煮乾絲和河豚魚湯麵的美文,肚內正飢,坐在古月樓精緻的餐具旁浮想聯翩,各種包子(甚至有男人湯包和女人湯包)逐一上桌,色香味令人嘆服,加上煮燙的乾絲和小菜,早茶勝過大餐。早茶過後走柳園,聽兩個靖江的年輕演員說傳統相聲《對對聯》,齒牙伶俐,京味十足。他們的語言天賦讓我想起一個人,一個靖江人祁智,江蘇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普通話超一流地好。更讓我吃驚的是曲藝博物館,這可能是中國獨一份的博物館了,從東漢的說唱陶俑到少數民族史詩《瑪納斯》《格薩爾》和《江格爾》,當然柳敬亭這位了不起的說書大師資料更全,柳園因他而得名,評書因他而傳世,風骨與民族氣節也在他的身上閃爍出亘古的堅貞。

從柳園出來,告別劉寧,我們直奔在興化李中的水上森林。十年前我曾到過這個地方,清一色的名貴水杉手挽手形成綠色的陣容,站立成讓你目瞪口呆的江南姿態,只是當時沒有正式開發,周邊環境不好,現在則變得清清爽爽,是上檔次的4A級旅遊景點。我們乘木筏漂流於水影樹林間,樹是十年前的樹,人是十年後的人,只有水無變化,清澈中有無言的美好,十年了,樹增高而人變老,歲月正是這樣遞進著,說流逝也成。這座水上森林,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五千多個,多棒啊!

我們最後一個參觀地點是沙溝古鎮,在鎮上看到幾個近百歲的老人,其中一位居然還自己洗著一大盆衣服,由此可見泰州的確宜居住宜養生,尤其在諸多如沙溝及桐淦故鄉溱潼這樣的江南古鎮上,抵達百歲生命目標似乎是很正常和平常的一件小事。深秋走江南,首次訪泰州,雖行色匆匆,卻興緻勃勃,除了自然風光美食美景,泰州的大學者王艮,王陽明先生的弟子,創立有名的泰州學派,在哲學和社會學界是了不得的人物。這,則是另一個話題了。

本文來自作家雜誌微信公眾號

一路走來,感謝有您!

歡迎分享、點贊、留言!

監製:王雁翔

責任編輯:羅 煒

實習編輯:李國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部戰區 的精彩文章:

海訓,陸航準備好了!
學雷鋒,我們在行動

TAG:南部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