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樣打了敗仗,為什麼趙雲能斂眾固守,關羽的軍隊卻逃散了?

同樣打了敗仗,為什麼趙雲能斂眾固守,關羽的軍隊卻逃散了?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5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那個亂世中,湧現出了太多太多的名將。而這些名將中,又有一人最為出彩,論驍勇,他能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論用兵,他嚇得曹操想要遷都,從而威震華夏。然而他不但經歷了威名赫赫的光彩,還經歷了英雄末路的悲壯。《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說到此處,我們在為他唏噓的同時,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作為一員久經沙場的大將,他麾下的士兵為什麼會出現四散奔逃的情況呢?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那個時代的士兵都是被迫服兵役,他們的忠誠度不高,遇到危險的時候逃亡是最正常的反應。然而同樣是蜀漢名將,同樣是打了敗仗,趙雲軍中的情況,卻與關羽完全不同。《三國志·趙雲傳》記載:「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也就是說,同樣是面對強大的敵人,則已經敗過一次,趙雲的士兵卻沒有直接作鳥獸散,導致趙雲變成光桿司令。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大約是關羽的統兵能力不及趙雲,或者他對待士卒太嚴苛,不及趙雲「柔賢慈惠」?答案是否定的,關羽自黃巾軍起義爆發之時,就隨劉備起兵,在軍中三十餘年,而且一直被劉備委以重任,可見他的統兵能力應該是不錯的,另外史料中明確提到關羽雖然驕於士大夫,卻善待卒伍,並不像張飛「刑殺過度,日鞭撾健兒」。那麼為什麼趙雲敗後能收斂殘卒,關羽卻會出現士兵四散奔的情況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士兵的家屬問題

關羽傳中明確提到,他兵敗之後,孫權佔據了江陵,而他麾下士卒的家屬都集中在此地,因此孫權「盡虜羽士眾妻子」。另外,呂蒙等人的傳記中還提到,當時關羽派使者去與呂蒙溝通,結果呂蒙讓使者在江陵城隨處尋訪,給關羽的士卒帶回了家人安好的消息。這種情況下,他的士卒怎麼會為他死戰呢?趙雲的士兵則不一樣,當時他們的家屬都在漢中或益州,如果此時叛逃,其家屬一定會被牽連。所以,他們只能與趙雲一起死戰。

二、士卒的希望問題

關羽戰敗之時,不僅敗在了前線,其後方也已失守,幾乎陷入了絕境,這個時候,士兵為了活命,叛逃的可能性非常高。而趙雲戰敗之時,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的損失並不算嚴重。而且就算敗了,他們還可以選擇退兵。所以士兵沒有必要冒險叛逃。

三、趙雲能夠士卒以安全保障,關羽沒有做到

《三國志》注引《雲別傳》中提到,趙雲回軍之後,諸葛亮詢問道,為什麼你們的軍隊損失不大,鄧芝回答說,這是因為趙雲親自斷後,抵禦曹真,才避免了損失。作為一員大將,進攻時能身先士卒可貴,撤退的時候能夠親自斷後,則更加可貴。一個願意親自斷後的大將,其手下的士卒自然更加忠心。而關羽卻無法做到這一點,甚至他從麥城逃亡的時候,他只帶走了數十騎。兩相對比之下,關羽與趙雲對士卒的負責態度有了區別,他們軍隊的凝聚力自然也會有區別。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同樣是蜀漢名將,同樣是在敗軍之際,關羽的士兵四散奔逃,趙雲卻能收斂殘卒,繼續禦敵。這既與他們所處的境況不同有關,也與他們對士卒的負責程度不同有關。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父親被黃忠所殺,妹妹被張飛所奪,他卻心甘情願投靠姜維北伐曹魏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