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項成果顯示:我國慢阻肺高發病率與低知曉率突顯嚴峻現實,控煙與普及肺功能檢查成為防控關鍵

「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項成果顯示:我國慢阻肺高發病率與低知曉率突顯嚴峻現實,控煙與普及肺功能檢查成為防控關鍵

北京時間4月10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我國學者完成的大規模人群研究「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項成果,揭示了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的流行狀況,首次明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約1億,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構成重大疾病負擔。翌日,該研究的牽頭單位中日醫院、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呼吸病學系聯合舉行研究發布會,介紹該研究的專業結果及社會意義。

「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始於2010年,採取嚴格的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10省市5萬餘名城鄉居民,進行細緻現場調查及嚴格肺功能檢測,結合我國2015年人口調查數據,可以準確反映我國慢阻肺等呼吸疾病的流行狀況、患病人數與患病影響因素。這項研究首次對我國20歲至40歲年齡段的中青年人群進行調查,獲得了中青年及各成年階段人群患病狀況,據此首次得出全國患病人數,為制訂防治方略和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我國成人慢阻肺患病率超8%,40歲以上逾13%,患病人數達1億

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全國總患病人數為9990萬,即約1億人。慢阻肺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最常見慢性疾病,構成我國重大疾病負擔。

吸煙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研究顯示,吸煙者慢阻肺患病風險顯著高於不吸煙者,60歲以上吸煙人群患病率超40%,且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風險越高。此外,低教育程度、高PM2.5濃度、幼年期慢性咳嗽、低體重、呼吸疾病家族史與慢阻肺患病率相關。在不吸煙者中,高PM2.5濃度與慢阻肺發病相關性更為顯著。吸煙與高PM2.5濃度兩因素疊加更會增高患病風險。

可以預期,由於我國較嚴重的老齡化、吸煙和空氣污染問題,未來慢阻肺發病形勢將更趨嚴峻。

我國慢阻肺知曉率低,肺功能檢查率低,診斷率低

該項研究還顯示,我國慢阻肺知曉率及肺功能檢查普及率極低。研究的受訪者中,僅約10%知道慢阻肺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訪者曾接受過肺功能檢查。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不足3%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近90%此前從未得到明確診斷。特別需要引起關注的是,60%的慢阻肺患者沒有明顯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說明普及肺功能檢查對實現慢阻肺早診早治的重要性。

今天同期發表於《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呼吸病學》的中國居民慢阻肺監測調查結果亦得出了相仿結論,印證了我國慢阻肺巨大的疾病負擔與嚴峻的防控現狀。

控煙與普及肺功能檢查為慢阻肺防控的關鍵

「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負責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充分說明我國慢阻肺流行狀況的嚴峻性,而我國當前對呼吸疾病的防控體系與能力建設嚴重不足,在公眾認識、衛生政策、醫保政策、業界能力等方面遠遠落後於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作為,成為「四大慢病」防控的突出短板,亟需政府、衛生界及公眾大力提高對慢阻肺防控的重視,儘早採取綜合性防控策略以降低慢阻肺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推動控煙工作是包括慢阻肺在內的慢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同時,早診早治是慢阻肺防控的關鍵,應積極落實在40歲以上人群中普及肺功能檢測的國家政策,此舉刻不容緩。

本項研究將對全球慢阻肺流行狀況評估及防治方略產生重要影響

本項研究結果對全球慢阻肺防控方略制定亦有重要意義。王辰院士指出,本次研究首次基於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和人口調查數據對我國慢阻肺患病人數進行準確測算,明確我國有1億患者。而此前我國的患病人數主要出自國際學者依據分散的流行病學數據綜合分析得出的全球疾病負擔(GBD)數據,該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慢阻肺人數為5300萬人,而本研究得出的確切患病人數較之提升了近一倍。由於中國的人口地位,本研究結果對全球患病人數會產生重大影響。在人口排名全球前十的國家中,有7個在近10年內未開展全國性的慢阻肺流行狀況調查,全球的慢阻肺疾病負擔很可能因此被嚴重低估。本研究結果的發布,提示世界各國——尤其在人口多的發展中國家——亟需開展流行病學研究,更新慢阻肺流行狀況數據,據以對全球慢阻肺流行與防治狀況重新進行評估,為制定全球防控方略提供科學依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吸界 的精彩文章:

進一步誘發或加重晝夜節律性睡眠障礙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其藥物研發新方向在何處?

TAG:呼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