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臣武將之間沒有矛盾?不可能的,就這還釀成了惡果

文臣武將之間沒有矛盾?不可能的,就這還釀成了惡果

自從宋高宗開始逃離金兵的各種追捕,上山下海,到了最後直接給逼到了海上。歷時四年的顛沛流離,最終還是回到了臨安,這給宋高宗趙構的內心刻上了不可泯滅的傷疤。最慘的時候就是看到兩個買橘子的船還以為是金兵,嚇得腿打哆嗦,這樣看來,這皇帝當的是真夠窩囊的。但是自從韓世忠把金兵困在長江一帶,不管是從氣勢上還是策略上,金兵都認識到了自己的弊端,不走水路,改向東邊打。

就在這時,高宗作為一個皇帝起碼也要管一管啊,於是,他就派了一個進士出身的文臣主持東邊川陝地區的軍務。為什麼這麼重用這個文官?因為他曾經就過哪個皇帝的命啊,苗劉兵變就是張浚平定的。因為救過他的命,另眼相看,直接陞官進爵。然後還問他關於大政設計的看法,簡單來說就是要守住關陝。既然說的這麼頭頭是道,那我就任命你去擔任處置使。再怎麼說,你也是一個文官,再造反還能強勢到哪裡去?

但是一個文官真的能夠適應戰場么?戰爭瞬息萬變,張浚因為一次的取勝就以為金兵就是一個小菜兒子,我們不用那麼怕他們。就因為這一點的出來這麼誇大的結論,這個文管還是不如一個武官。他們倆在軍事策略上起了好大的衝突,一個是輕敵,一個是激進,軍事策略的不同這就引起了倆人的仇恨。

當一個隊伍兩派人嚴重失和,原來正確的策略也會因為軍心不穩而失敗。張浚過於急功近利,他把自己的功績看的比戰爭的結果還重要,不考慮實際情況。到最後倆人直接下賭注,倆人直接賭人頭。其實他們這一吵,就是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但是張浚的官大,直接氣的把曲端撤下來了,少了前線的一員猛將,怎麼會有啥成功的機會?

本來想著和金兵約個時間約個地點打一架,這樣看看好像有點不切實際,金兵憑什麼那麼聽你的話?又不是你家的小狗。就在這時,又有一個有經驗的軍隊統帥王彥來勸他,張浚也不是不知道,他和曲端就是一個意思。聽了他的話那不就是服軟了,死活不,我要收住我的面子呢,我要和金兵打仗,那麼菜我害怕他么?我才不和你們那些武將那麼慫!

金軍不理他,沒法了,只能用錢來賞賜,說要金兵領導人的人頭,給你封官給你賞錢。金兵也不傻,呦,和我打心理戰呢,我就不出來。然後也模仿著張浚立了一個約定。誰要是拿到了張浚的人同意給你一頭驢,一匹布。呵,我這居然就值一頭驢?氣死了,我要打你。金軍就是我這頭不出來,你還要我怎樣?要我怎樣啊。他們越是這樣,這群以張浚為首的宋軍就越猖狂,到最後的懈怠就是他們敗給金軍的原因。

因為張浚那所謂的面子,讓整個軍隊都跪了,這樣的管理操作,真的是太差勁了。張浚輸的不僅是自己的臉面,也輸了宋朝軍隊的臉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