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寒山寺和合二仙解說

蘇州寒山寺和合二仙解說

SIGHTS COMMENTARY

寒山寺解說,和合二仙

◆◆◆

這個巨大的太湖石上有「和合」二字,和合的和,指和諧、祥和、和為貴;和合的合,指結合、融合、合家歡樂。

「和」本身已經包含了「合」的意思,和合兩字連起來,講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夫妻和合」, 「朋友和合」, 「家庭和合」。

到了寒山寺就不能不提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的喜神,他們就是寒山寺里的兩個和尚。

寒山寺的得名並不是因為一座山,而是一個叫做「寒山」的和尚。說到寒山,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拾得,因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好基友--「和合二仙」。

傳說拾得是一個孤兒,剛出世便被父母們拋棄在荒郊,幸好天台山國清寺的和尚豐干化緣路過,便將其帶至寺中撫養成人,並起名「拾得」。拾得在天台山國清寺受戒後,便做了一名廚僧。

而寒山出身官宦世家,屢考不第,入仕無門,憤然隱居在天台山寒岩,故名寒山,又稱寒山子。

寒山性情怪僻,酷愛寫詩,常常跑到天台山國清寺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只是傻笑視之。

寒山的隱居生活貧苦不堪,拾德常將一些齋飯送給寒山,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見他倆如此要好,便讓寒山也受戒進寺做了一名廚僧,自此後,他倆朝夕相處,情同手足,更加親密無間。

不久,兄弟倆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一天,弟弟拾得走在街上,遠遠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姍姍而來,頓起愛慕之心。

從此,弟弟的心一直在那位姑娘身上,茶飯不思,悵然若失。哥哥寒山看在眼裡,明白弟弟的心思,於是許諾要為弟弟安排這一段好姻緣。然後呢,兄弟兩人每天都在那條街上等待,希望能夠再次邂逅弟弟的心上人,終於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了那位姑娘。

哥哥走向前去,準備為弟弟提親,姑娘驀然回首之際,哥哥呆住了,這不是自己在廟會上看中的女孩嗎?有心成全弟弟,但是自己又割捨不下心愛的人,怎麼辦?

就這樣,兄弟兩人默默無語,眼看著美麗的女孩如清風般飄過,那一夜兄弟二人都沒有睡著,他們彼此吐露心扉,互相謙讓,但是誰也不想因此而傷害了兄弟情義。

發展到後來弟弟要和那個女子結婚,哥哥知道後,棄家到蘇州楓橋,削髮為僧。弟弟聽說此事後,也舍女來到江南,尋找哥哥。探知其住處後,折一盛開的荷花前去見禮。

哥哥一見,急持一盒齋飯出迎,二人見面,一荷一盒而欣喜若狂,樂極而舞,弟弟也出了家。二人在此開山為廟叫做「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後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德寫意畫像石刻。

這場面就是經典的「和合二仙圖」,寒山捧盒,拾得持荷,意為「和(荷)諧合(盒)好」。二人蓬頭垢面,笑顏相對,好一副吉祥喜慶的場面。

寒山寺藏經樓內供奉著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名曰寒拾殿。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凈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後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樣和吉慶的象徵。

我國民間推崇他們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們奉為象徵著和美團圓、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在過去江南很多地方春節的門神,還有蘇州地區民間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上都是和合二仙,以此表示對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的祝福。

真的好幽默!寒山拾得這對在傳說中為了友情拋棄了愛情的好基友,後來居然變成了和美愛情的代言人。

關於拾得,傳說他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寒山寺有一副鎮寺之寶《寒山拾得圖》,上面記載寒山與拾得之間一段經典的對話。

說某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氣憤至極,便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答道:「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迹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詩後,該寺便聞名了。

看來寒山寺最有名的就是鐘聲,那年張繼考進士落榜,心情很是失落,半夜划船到這裡,聽到鐘聲後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更離奇的是,這鐘聲還讓他第二年再考時,一舉中得進士。

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儘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

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洗劫,但事後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杭美景日記 的精彩文章:

細品江南古典私家花園(2)寄暢園

TAG:蘇杭美景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