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加索逝世的45周年,我們來看看大師的一生

畢加索逝世的45周年,我們來看看大師的一生

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不僅是畫家、雕塑家、版畫家、陶藝家,還在舞台設計、文學、音樂方面有建樹。

1881年畢加索出生,他被授以教名,巴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諾·瑪麗亞·德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里亞諾·德拉聖蒂西馬·特立尼達·魯伊斯·畢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Picasso)一連串的名字代表對多位聖徒與親戚的敬意。

畢加索的父親也是一位畫家,他悉心培養畢加索學畫。據畢加索母親的所說,畢加索第一個學會的單詞就是「皮茲」,是西班牙語「鉛筆(lápiz)」的簡短髮音。1894年,一次偶然,父親發現畢加索對他未完成的鴿子素描塗色,父親深深覺得兒子已經超越了他,發誓從此不再作畫。

畢加索從小專註於藝術,因此課業不佳。1897年,他在馬德里輟學,卻在普拉多美術館找到屬於他的天地。畢加索特別崇拜埃爾·格雷考,他多彩的畫風深深影響著畢加索後來的創作。


藍色時期(1901年-1904年)

1901年,畢加索前往馬德里,在《青年藝術》雜誌負責刊物插圖,大部分是恐怖漫畫及憐憫窮人的作品。他受到在西班牙的孤單旅行與畫家摯友卡洛斯·卡薩吉馬斯的自殺影響,使得這一期間的畫作常顯現出陰鬱的感覺。此時期的畫作以藍與藍綠的色調為主,極少使用溫暖的顏色。

20歲自畫像,1901年

玫瑰時期(1904年-1906年)

1904年,畢加索在巴黎模特費爾南德·奧利弗(Fernande Olivier),與其墜入愛河,而開啟了玫瑰時期。畢加索受到甜蜜關係的影響,大量使用鮮明、樂觀的橘、粉紅色系,題材多描繪馬戲團的人們、雜技表演者與丑角,這成了畢加索的個人特色之一。

25歲自畫像,1906年


立體主義時期(1907年-1916年)

1906年,畢加索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同年,他初次看到非洲雕刻藝術,黑人原始、大膽、強烈的造型,讓他受到莫大啟發。1907年《亞維農的少女》畫作,成為他創造立體派風格的里程碑,創作此畫期間,他結識同為立體派創始人之一的喬治·布拉克,一起在法國南部作畫。

26歲自畫像,1907年


古典時期(1917年-1924年)

1915年以後,他的畫風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當時畢加索居於義大利,為俄羅斯芭蕾舞劇《遊行》設計布景與服裝,邂逅芭蕾舞演員奧爾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與科赫洛娃結婚,婚後誕下一子。1922年的《競跑》、《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氣勢,是這一轉變時期的代表作。

36歲自畫像,1917年


超現實主義時期(1925年-1932年)

畢加索開始超現實主探索,由詩人與畫家組成的超現實主義團體,自辦《超現實主義革命》雜誌,畢加索1914年的作品《結構》發表於雜誌創刊號。畢加索雖被超現實主義團體吸引,但他的超現實風格創作並不受這項運動局限

57歲自畫像,1938年


後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畢加索持愛國主義氣節,在巴黎閉門作畫。《坐著的女人》創作於西班牙內戰時期,反對佛朗哥政權。1937年壁畫《格爾尼卡》,表達了他不滿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鎮濫殺無辜平民的悲憤之情。

1937《格爾尼卡》

1944年畢加索加入法國共產黨,表示要把繪畫當做武器。20世紀50年代初,他積极參加保衛世界和平運動,他的一幅《鴿子》版畫,被選為巴黎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會標。1950年他獲得列寧和平獎章。1970年畢加索把近2000件早期作品贈與巴塞羅納畢加索美術館。1973年4月8日,92歲的畢加索逝世於法國坎城附近,4月10日葬於法國南部庭院。

91歲自畫像,1972年


藝術創作

畢加索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1907《亞威農少女》

畢加索畢生致力於繪畫革新,利用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的成果,並吸收民族民間藝術的營養,創造出了很有表現感的藝術語言;他的極端變形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有獨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贈給法國政府及各地博物館。

1932《夢》

有了畢加索,繪畫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現形象方面不僅得以再現現實的外表,和通過現實來表達情感,而且還表現有關對現實本身的感覺的思想內涵。從不臨摹實物作畫的畢加索曾說過:「我不是在尋找,而是在發現。」

1924《大曼陀林和吉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熋有話要說 的精彩文章:

每天讀點《道德經》之欲速則不達
每天讀點《道德經》之無為而治

TAG:熋有話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