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梵蒂岡圖書館竟藏了一大波中國古籍

梵蒂岡圖書館竟藏了一大波中國古籍

【歐洲時報網】明清時期怎麼觀天象、測時報時,順治時期如何新編曆法,怎麼給貓相面?古代打麻將怎麼個玩兒法?……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在中國都很難找到,但在梵蒂岡圖書館的中文古籍里,卻都記得一清二楚。

綜合中新網、北京參考消息網、《環球時報》報道,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全世界範圍內,現存明末清初傳教士文獻主要集中在三個地方:上海、巴黎、梵蒂岡,其中,卻是以梵蒂岡為「最」。

作為歐洲最著名圖書館之一,梵蒂岡圖書館的此類藏品可謂品種最多、最全、史料價值最高,館藏中文收藏竟有7000多冊!而且不少還是連中國都已找不到的孤本。

在以前,這些古漢籍中國學者卻是看不見,用不到的。現在,中國學者要用個另一種方式把它們帶回國了。9日,義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辦了一場《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推介會,漢籍回國路一目了然。

9日,《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推介會在義大利駐華使館舉辦,圖為該叢書已出版的第一輯,共收錄170部天主教類文獻。(圖片來源:北京《環球時報》)

有多少漢古籍?什麼內容?

收藏在梵蒂岡圖書館的涉中國文獻到底有多大規模?綜合北京《新京報》、中國新聞周刊報道,今天,館內的中文收藏約有7000冊,其中1911年之前的手寫本和刻印本古籍達2000種,1949年之前的民國印刷品600件,其後的出版物約1000冊。

其中,不乏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等幾百份地圖;開封的希伯來語石碑等碑文拓本。此外,還包括手繪與刻印之輿圖、星圖,稿抄本雙語字典、詞典,以及中國傳統古籍、書法、繪畫、拓片,各種碑帖、刺繡、象牙雕、照片和約3000件古幣等。其中,最具特色的,仍屬其種類齊全、內容豐富的明末清初傳教士文獻。

這些古籍涵蓋的內容也相當豐富。比如,明清時期如何觀天象、測時報時,順治時期如何新編曆法,甚至像《豬狗貓像》介紹怎麼給貓相面,打麻將在古代不光是現在的一條龍等叫法,還有很多別的叫法……

這些藏在梵蒂岡的圖書館裡的歷史,現在也能通過在中國出版的《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找答案了。

漢古籍怎麼流到梵蒂岡圖書館的?

歷史上,基督教傳教士向中國傳播西方宗教,同時也向西方介紹他們了解的中國。梵蒂岡圖書館的中文文獻收藏大多是通過傳教士從中國帶走、寄出以及後來捐獻等渠道進入梵蒂岡圖書館的。

例如,梵蒂岡圖書館早期收藏的最大一批中文典籍就是來自從中國到梵蒂岡向教皇彙報工作的比利時耶穌會士柏應理(PhilippeCouplet)。他經荷蘭、法國而最終抵達羅馬,把從中國帶去的414冊中文書籍分別贈送給了教皇英諾森十一世和羅馬教廷傳信部,這些中文書籍正是此前一百年間由在華傳教士編撰、出版的著作。

此後幾個世紀里,更多中文古籍、文獻直接或間接地進入了梵蒂岡圖書館。

中國學者想在梵蒂岡圖書館查古籍有多難?

因為遠在海外,梵蒂岡圖書館收藏的這批珍貴文獻,中國學者不要說用上,就是看到都很難。

據北京環球網公號報道,叢書編纂組方面透露,想進梵蒂岡圖書館參閱這些文件,至少要經過幾道不低的門檻:

首先,要有一兩封著名專家或者學術機構的推薦信,證明確實有研究需要;

其次,要經過一系列身份認證,得是研究人員,需要是教授或是博士研究生以上;

第三,要有足夠過關的英文能力。

即便是跨過上面的三道關,也不一定就能找到需要的文獻。因為資料實在是太多了!而現存的目錄又並沒有錄入圖書館的全部內容。所以,就算進館了,很多資料也是找不到的。

也正因此,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孟斐璇才會說:「因此作為一個普通漢學家,我認為,這樣的編纂工作價值太重要了。」

2008年「羅馬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收集與整理」項目啟動。中國學者團隊多次到羅馬,完成了數十萬頁的資料拍攝。

《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叢刊計劃分4輯出版,總計300冊,已於2014年出版的第一輯共計44冊,輯錄了170種文獻。

9日的推介會介紹的是即將於今年底出版的第二輯(西方科技與星圖輿圖),其餘漢外詞典、稿本抄本、中國傳統古籍等部分,也將於近年陸續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島城DREAM虎 的精彩文章:

德國明斯特:麵包車沖入人群,致2人死亡

TAG:島城DREAM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