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苦地膽根在中藥中的作用你知道么?

苦地膽根在中藥中的作用你知道么?

苦地膽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地膽草或白花地膽草的根。夏末採收,洗凈,鮮用或晒乾。味苦、辛,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利濕之功效。用於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炎,黃疸,腎水腫,月經不調,白帶,瘡癤,濕疹,蟲蛇咬傷。

菊科植物地膽草或白花地膽草的根。味苦、辛,性寒。歸肺,肝,腎經。清熱,涼血,解毒,利濕。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炎,黃疸,腎水腫,月經不調,白帶,瘡癤,濕疹,蟲蛇咬傷。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含漱。體虛者忌之,得寒症者勿用,孕婦慎用。去雜質,篩去灰屑,晒乾。1.地膽草,多年生草本,高30-1500px。根狀莖平卧斜升;莖直立,粗壯,二歧分枝,莖枝被白色粗硬毛。單葉,大都為基生;葉片匙形、長圓狀匙形工長圓狀披針形,長5-450px,寬達2-100px,先端鈍圓,基部漸狹,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兩面被白色長粗毛,下面沿脈及葉緣的毛較密;莖生葉少而小。葯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常生於山坡、路旁、山谷疏林中。

2.白花地膽草,多年生草本,高0.8-1m,或更高。根莖粗壯,斜升或平卧,具纖維狀根。莖直立,多分枝,具棱條,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具腺點。花期8月至翌年5月。常生於山坡曠野、路邊或灌叢中。1.地膽草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地。白花地膽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的沿海地區。

⒈《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本草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廣州植物志》:「治濕熱。」《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氣血不足?多吃點這些天然食物,常吃面色紅潤更顯年輕
竹林長出抗心血管疾病中藥,老農不知該喜該憂?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