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副其實的收藏家

名副其實的收藏家

大概十年前聽到王世襄名字的,源於一次採訪。當年做雜誌記者,採訪王剛,主題是藝術收藏。王剛說他的入門老師是馬未都,但他最佩服的人是王世襄,真正的大家。

事後筆者立刻買了王世襄的書,十幾年前三聯出版的,《錦灰堆》全三套,橫版的,現在好像已經買不到了。翻開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樣,沒有一件瓷器,除了明式傢具外,全是一些不很起眼、甚至很陌生的小玩意。書裡邊也是一篇一篇的短文,生活瑣事很多。總之,有點失望,搞不清楚他為何如此高山仰止。

十幾年過去了,再一次翻開王世襄的書,漸漸有所領悟:收藏的起點可以是升值,但終點還是賺錢、撿漏和一夜暴富,那你就永遠不會理解王世襄。古玩收藏中,拍品徵集海選開始啦:一捌久 四久捌二 五二五一;朱經理。小中見大是品鑒的標準之一。意思是說:一件小器物,別看外形小,但含有大氣象,所謂氣場足。拍賣圖錄上可以直觀感知到:照片中是一件大器,很可能實物很小。而一般的小型器,一放大圖片就漏洞百出了。

就是能把一件起初並不為人重視的小東西、便宜的東西,經過自己的把玩和研究,重新賦予了更深文化的內涵,最終使小東西變成了重器。聽著的確有點玄,因為能達到此境界的人,極少。

別人稱是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對曰:以我之家庭背景、個人經歷,實不具備收藏家條件......大都掇拾於攤肆,訪尋於舊家,自難有重器劇跡。在收藏家心目中,不過敝帚耳,而我珍之。

由於這樣的身世,文革中不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你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但凡遭受極不公正待遇者,可能自尋短見,可能鋌而走險,罪名同為「自絕於人民」,故萬萬不可。我則與荃猷相濡以沫,共同決定堅守自珍。自珍者,更加嚴於律己,規規矩矩,堂堂正正做人。

讀到這裡,我被震撼......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做好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界朱經理 的精彩文章:

翡翠玉文化的傳承
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塊厚重的基石

TAG:文博界朱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