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芒果系」出走後,被資本市場裹挾的「電視人」風生水起or「水土不服」?

從「芒果系」出走後,被資本市場裹挾的「電視人」風生水起or「水土不服」?

《歌手》總導演洪濤從「芒果」離職的消息依然沒有「實錘」,但這些年來,「芒果系」從管理高層、製片人、導演再到主持人等諸多核心骨幹頻繁「出走」早已不是大新聞。鐵打的「芒果」流水的兵,一線「老將」們紛紛離開的真實原因是何?經歷「離職潮」後,這些「電視人」在資本市場上,是延續往日輝煌還是有「水土不服」的趨勢?人才是推動影視行業不斷發展的「命門」,在台網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還會有更多「傳統手藝人」選擇離開?或是留守?

洪濤離職?《歌手》江河日下?「芒果系」人才出走大勢所趨?

在執導《歌手》之前,洪濤曾參與制作了萬人空巷的「超女」、「快男」,這兩檔節目帶領娛樂圈進入了「選秀時代」。除此之外,《舞動奇蹟》《百變大咖秀》均出自他之手。深耕音樂類綜藝的洪濤具備豐富的創作經驗,作為《歌手》的「六朝元老」,這檔「現象級」綜藝也深深地烙上了他鮮明的個人特色。

曾幾何時,《歌手》的走紅,引來兄弟電視台的競相模仿,同質化競爭雖未壓倒這檔老牌綜藝。但政策壓頂、創新停滯、歌手資源難覓等因素也成為桎梏其逡巡不前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收視率驟降、網綜衝擊等「內憂外患」才是當前懸在《歌手》頭頂的一把把利刃……

《我是歌手》系列表現

所以,很大程度上來說,如果洪濤「出走」塵埃落定,那麼《歌手》的舞台就此宣布擱淺,也顯得名正言順。

至於洪濤未來的走向,有人根據本月底即將在騰訊亮相的《創造101》標註有「原《歌手》製作團隊」字樣,猜測他將進入騰訊或者優酷等新媒體平台。

這位「老將」如若真的告別「芒果」,其實也見怪不怪。因為在他之前,已有多位「一線幹將」主動離開。王平、聶玫、龍丹妮、張一蓓、易驊、謝滌葵、都艷、李銳……這些人出走之後,或加盟影視公司、或擁抱視頻網站或自主創業。

離開後,是延續輝煌風生水起?還是水土不服潦草收場?

「電視人」先後出走,離開熟悉的地方,少了份束縛,卻多了份冒險。但每個人都能在新平台上延續昨日輝煌嗎?未必!

2016年,湖南廣電副台長、被譽為「超女之母」的王平離職,作為目前從體制內出走的省級衛視最高職位者之一,王平擁抱互聯網,加盟合一集團,擔任優酷土豆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綜藝娛樂版塊,成為當時輿論焦點。

在優酷任職期間,她主控了現象級自製綜藝《火星情報局》,與「老東家」湖南衛視在《爸爸去哪兒4》《花兒與少年3》等頭部內容上展開了深度合作,並與芒果TV聯合打造了《快樂男聲2017》,引發偶像養成類節目熱潮。

無獨有偶,開啟國內電視媒體引進國外綜藝節目模式先河的湖南衛視副台長聶玫,她對芒果TV的影響不容小覷,有人將她的辭呈歸咎於體制的原因,也有人參照之前出走的高管,認為其即將自立門戶、自創品牌。

憑藉《爸爸去哪兒》大火的謝滌葵,從「芒果台」離職後,出任皙悅傳媒CEO,主攻網綜製作。2016年,他主控的首個創業項目《約吧!大明星》開播,該節目貼近生活輕鬆有笑點。但集齊「井柏然、王凱、蕭敬騰、王嘉爾、楊爍、白敬亭」等「大咖」的《我們戰鬥吧》卻是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爛的典型。

「選秀教母」龍丹妮是《超級女聲》《快樂女聲》《快樂男聲》等節目的創始人。2017年,她正式退出天娛傳媒。並與原《快樂女聲》的總導演馬昊一起創立了哇唧唧哇傳媒。出走後她的網綜首秀《明日之子》斬獲了2017網綜播放量TOP1。

前《越策越開心》《天天向上》的製片人張一蓓,在2013年離開「芒果台」加盟燦星,出走之後的首個綜藝《中國好男兒》幾乎沒有任何反響。沉寂多年後,她在2017年操刀完成了《美少年學社》,可惜並沒有砸出太大水花。

隨著《花兒與少年1、2》的熱播,廖珂也備受矚目,他曾製作了《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和《中國最強音》等節目。在離開「芒果」之後,他的《生活相對論》在台網熱播,口碑挺好,收視也不錯。

被稱為「改變衛視格局的人」——《快樂大本營》的創始「元老」之易驊,從芒果台調入深圳衛視,製作了《年代秀》《極速前進》等;2015年成立日月新光傳媒,製作了《極速前進第二季》《非凡搭檔》《二十四小時第二季》等節目。

原湖南衛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樊旭文,出任響巢看看擔任首席運營官;原《歌手》製片人都艷和總編劇孫莉則加盟影視公司……「電視湘軍」征戰網生內容的新聞總是層出不窮,台里的主持人也在頻頻接洽外部資源。

比如,何炅一向分身有術,《你正常嗎》《拜託了冰箱》《嚮往的生活》等節目中都有他的身影;汪涵與優酷合作《火星情報局》;謝娜有《娜就這麼說》《偶滴歌神啊》……

總之,從管理高層、金牌製作人、導演到主持人,他們的「出走」,既從側面表現了「芒果台」不再似當年「一家獨霸」,也與當前影視環境的格局有關,是台網競爭與融合的必然趨勢。

台網競爭日趨白熱化,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爭奪戰?

其實不僅「芒果系」,整個行業都在遭遇著人才流失。互聯網的崛起,給「電視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這無疑讓市場運營、管理模式、激勵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廣電系」在如何留住人才方面顯得十分被動。

隨著網綜內容全面爆發,在《奇葩說》《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偶像練習生》等新鮮勢力的衝擊下,曾經「風景這裡獨好」的電視綜藝被打得落花流水,網綜新穎的製作模式和創新質感更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擁護,老牌綜藝失去觀眾的注意力,背後的「電視人」也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尤其是2018年,堪稱 「超級網綜」的大時代,愛奇藝上市,加速了行業競爭;優酷不甘落後地推出「這就是!」系列,更有甚者招商高達6億……在好的資本風口上,也許「電視人」選擇「另立碼頭」將會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與此同時,相比電視綜藝嚴苛的審查機制,網綜在創作方面擁有相對寬鬆的創作空間,張一蓓就曾坦言:「視頻網站的試錯空間更大,耐心也比電視台強。」

加之視頻網站也不再燒錢「買買買」,而是逐步轉向自製綜藝,「財大氣粗」的他們,自然有底氣拿出「高薪資本」向廣電人才拋出橄欖枝。總結來說,絕大部分「電視人」在體制內賺足資歷和影響力後,進入資本市場大展身手,將「資歷」和「經驗」的變現,這正是當前無法逆轉的大趨勢所在。

事實上,人和平台永遠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優質人才在好的平台上往往能發揮出更大能量,平台也因為有優質人才才能形成內容和資源上的優勢。需要提醒的是,有人離開原平台,自立門戶 、更新自我,也有人「出走」之後一蹶不振、不溫不火。「內容為王」倒逼人才流動,但二者也該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專訪《閨蜜2》導演黃真真:不後悔嘗試女性喜劇,想為女性演員多開創一條路
看了兩期《我是大偵探》,成功激起了我的求生欲!懷念原來的配方,想念撒撒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