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讀美國名牌大學,需要什麼樣的領導力?

就讀美國名牌大學,需要什麼樣的領導力?

美國高中畢業典禮上的中國學生。 MARK PETERSON/REDUX,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隨著3月29日Ivy Day(常春藤日)的發榜,「驚心動魄」的申請季走向尾聲。今年常春藤八所盟校的錄取率再創新低。例如:哈佛大學錄取率首次跌破5%,由去年的5.2%下降到4.59%,普林斯頓由6.1%降到5.5%。而耶魯即使新建了兩所本科學院,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了約15%,但錄取率卻仍然持續走低到6.3%。包括很多中國老牌精英名校的申請者在內,大家都在感嘆今年美國名校申請競爭太過慘烈。

名校錄取率越是走低,人們就越是想了解那些被名校錄取的幸運兒究竟有什麼共同的特質。常春藤盟校以及其他美國頂尖大學總是強調學生的領導力(leadership)。因此,領導力可謂它們要求學生所具備的共同特質。不過,在去年3月美國大學錄取發榜季,作家蘇珊·凱恩(Susan Cain)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名牌大學都在強調領導力,但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領袖嗎》的文章。文中對於領導力的定義進行了分析,也解讀了名校招生官對於領導力的片面理解。文章說到,美國本土學生為了申請名校,普遍關注領導力而忽略其他方面,比如放棄自己的愛好,停止追逐夢想等。這篇文章也同時質疑,大學招生官對於未來領袖的青睞,會讓學生只關注職位與權力,進而限制學生們的健康發展。這,就又讓家長和老師難免產生一些困惑。

細細品味此文,結合這些年來自己從教師、申請外國學校的升學指導再到國際學校管理者的切身感受和經驗,我倒是覺得美國名牌大學招生官強調申請學生的領導力這一素質,是十分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的。美國名牌大學強調領導力,到底意味著什麼?美國招生官真的有錯嗎?

申請大學,只是一個階段性事件。一個學生,將名校對申請者的領導力素質的要求,作為追求完美的動力,這不能算錯。但是,在此,尤為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只是把美國大學要求申請者具備的領導力素質,當成中國某些名高中所看重的「奧數」技能。如果把這個並無具體衡量指標的素質的培養,變成無中生有的精心打磨包裝,再以此作為進入美國名校的敲門磚,則更是錯上加錯了。

實際上,領導力素質只是美國名校要求申請者具備的素質之一。比如哈佛大學所中意的申請者,既有那些已經在同齡人中堪稱優秀、從而可為他人示範人生經驗的人,也有那些通過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可以激勵他人的學子。比如幾年前哈佛從我當時任職的北京四中錄取的一位同學。她深入了解中國塵肺病人狀況,採用多種手段號召全社會關注這個弱勢群體。這就說明,申請大學的學生具備領導力素質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定義學生優秀的唯一指標,學生的個性與特徵、經歷與思想才是最重要的,這種多元化學生主體的構成,正是使大學保持激情和動力的根本。

對於領導力與領袖的定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無論如何,把領導力當成領導者以及指揮甚至指使別人的能力,這未免過於幼稚。領導力,是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和影響周邊的人們一同參與和行動,以服務社會的能力。名校對申請者領導力素質的要求,是一種正向激勵,是要求那些大概率成為社會精英的人,在開始步入社會之時便要具備服務社會的理念和初步技能。

在近些年做升學指導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行動起來:有一個學生成立了互助小組,利用自己的數學優勢幫助他人,堅持數年,結果收到的不僅是同學的感激和自我成就感,更有名校招生官的青睞;還有一個學生積極投入和推廣各種形式的愛心長跑,從影響班級、年級、學校開始,逐漸擴展到同區學校,最後推廣到全市。

相反,也有學生為了在申請美國大學時不落人後而總是想一鳴驚人,甚至不計成本地赴海外進行短期性、「表演性」義務支教。然而,這種追求形式上的與眾不同,其實有時是本末倒置,結果適得其反,這種高成本的「領導力」往往會受到質疑。2016年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就發布了由80多所高校招生官參與的題為《Turning the Tide》(扭轉趨勢)的報告,其中對於學生為申請名校而過度包裝的現象進行了抨擊。

要知道,這種基於進名校的功利之心包裝而成的領導力,對於名校的招生官而言絕不新鮮。招生官既看一個申請者在申請之時已經獲得的能力,更從申請者從這種能力的獲得過程所產生的認識、形成的氣質,來判斷申請者的感悟力和潛在能力。他們根據以往的錄取經驗,一定會明白,一個人對目標持之以恆的堅持,對服務的投入、執著和熱情,是增長才幹、激發潛能、產生領導力的源泉。

四年前,來自北京四中的一名同學,並沒有迎合潮流參加被認為最能體現領導力的「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項目,也沒有參加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各種類型學術挑戰杯賽。相反,他從幫老師批改作業,輔導同學,由淺入深專註於一項科學研究,前後四五年時間,對於北京水文狀況和人文特點進行分析,他撰寫的論文業界評價具有「極高水準」,而後他將論文提出的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作為建議提交給政府相應部門。這項只是出於熱愛而非出於讓自己的申請材料更光鮮的研究活動,獲得了一所以培養學生領導力聞名的美國名牌大學的青睞。由此可見,領導力會在潮流之外體現出獨特氣質。這種氣質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及其對周圍人們的感召、對人們思想認識的影響,也正是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許多因職責所在而時時要施展領導力的學生會幹部,並沒有被名校錄取的根由。這就是說,一個人即使沒有領導他人,而只是專心而投入地做好一件事,這不能等同於沒有領導力;同理,一些學生雖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領導崗位」上策劃、組織和管理各種活動,也並不能全部與領導力直接划上等號。領導力,尤其是學生時代的領導力,不是領導位置與普通參與者之間的位差,也不是基於權力而產生的優勢。領導和領袖不等於領導力。當年有一個來自清華附中的學生,雖然只是學生會一個部門的幹事,卻是學生會工作的各個環節中都不可或缺的人物。當招生官問他為什麼不去競選學生會主席或部長時,他回答說,一個人相對於社會的價值,體現在其為社會所提供的服務,可以將這種服務最大化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因此,當一個有80名學生的年級存在超過60個學生社團,因而有60多個「領袖」時,招生官只要依據價值原則,就不難甄別出這些「領袖」的領導力。

表面看來,名校錄取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好、參加活動多的高中生。但是實際上,名校往往看中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以及參加活動所能獲得的經驗,更看中的是在如此繁重的課業和課外活動的壓力下,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科學分配和管理資源,以及利用已有經驗準確預見未來的能力。這是我與一位前任耶魯大學的招生官在交流中了解到的。這種能力,當然也是領導力的重要方面。具備這樣能力的人,由於管理和分配時間和精力的關係,在某個方面可能只是一個跟隨者,但在其投入專註力的領域,恰有條件成為一個領跑者和領導者。

說到底,「領導力」是一個很難量化的素質與能力。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具有領導力,是否具備成為領袖的潛力,肯定不止於其是否去斯里蘭卡照顧大象孤兒,是否去南美山區教英語。無數學生的經歷表明,熱情和執著才是領導力的源泉。名校指明錄取具備這樣素質的學生,是對學生價值取向的正向激勵,其效應當不在鼓勵學生「當官」,更不存在「僧多粥少」、「官多了怎麼辦」以及「都有領導力成為領導,誰人被領導」的問題。具備以服務社會為標準的領導力素質,這樣的學生不應該多多益善嗎?

本文作者王實(Shiny Wang)是北京海淀凱文學校學術校長。兼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升學指導辦公室主任,曾常年擔任北京四中出國留學申請顧問的工作。

下載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YT教育頻道 的精彩文章:

打噴嚏時應該捂住口鼻,但不是用手

TAG:NYT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