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析清乾隆時期高價值 瓷器

淺析清乾隆時期高價值 瓷器

清乾隆 御制寶石藍地洋彩蓮花如意萬代尊。口唇邊,寬頸,鼓腹,撇足。瓶器面以琺琅描繪,寶石藍為地,頸部彩繪如意雲紋,並垂掛珠花及吉慶蓮花紋;頸處蕉葉紋、及描金凸棱兩周;以描金如意為耳,銜掛松石綠萬壽及礬紅描金綬帶;肩為纏枝番蓮,腹為主紋為洋花及纏枝番蓮;口足及部分裝飾描金,器內口頸及底皆施湖綠色釉,底心留白方框內以紅料書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款。

乾隆洋彩與同時期西洋此器風格相近,大多滿地繁花,極少留白,此器繪滿洋蓮、銀蓮花、洋菊花卉,其中亦加入中國傳統裝飾,配置罄及如意雲紋,描繪精妙細緻,充分表現紋飾之外特有的吉祥連連寓意。葉紋及圓點紋均以白料暈染或點飾光點,明顯表現西洋光影明暗的繪畫方式。此器所用釉彩至少在十種以上,釉彩亮麗,描繪精妙為監陶官唐英所監製,此類洋彩器為宮廷的藝術收藏重器,而非一般陳設用器。

頸部前後飾玉磬吊墜西番蓮紋,諧音「喜慶」,使富有中國傳統色彩的符號與西洋流行的巴洛克圖案相結合,體現出乾隆洋彩獨有的中西合璧之特點。

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對中國的最直接影響莫過於當時宮廷文化對西洋元素的吸納和運用,康雍乾三朝來華的西洋傳教士帶來的「西學東漸」之風深刻地與三代君主的精神生活產生互動:前者擴寬後者的文化藝術視野,後者的鐘情和認同亦極大推動前者在清宮的影響,從而啟導了清宮西洋風的盛行。

康熙皇帝潛心西方格物之學,著重實務,積極吸取外國先進文明,對西洋當時流行畫琺琅工藝竭力摹制,並獲得成功,開啟中國彩瓷發展新境地,彩繪工藝首次運用「泰西」之法;藏品想送拍至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等),詳情可詢:一八七,一五五一,一八四零,陳經理!雍正皇帝鑒賞品味脫俗超軼,對西洋文化的運用亦獨具匠心,宮廷畫琺琅工藝臻於極致,品格不凡,而紋飾題材仍是偏重於中國傳統範疇,西洋元素主要使用在青花和鬥彩瓷器的裝飾上;乾隆皇帝興趣廣泛,對西洋文化的借鑒更多側重於具體裝飾功能方面,他頗為推崇西洋裝飾形成富麗堂皇之效果,因此登基之初即命傳教士設計並建造了圓明園當中的西洋樓建築群,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一處時代標誌,在宮廷工藝品的設計與製作上,乾隆皇帝的喜好致使西洋元素的運用空前絕後,也讓西方為之驚嘆不絕,其中洋彩瓷器的廣泛出現與流行,使得西洋技法與西洋題材在瓷器上得到完美結合,鑄就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洋溢西洋氣息的佚麗篇章。

清雍正 檸檬黃地洋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尊貴典雅,釉彩妍美多姿,彰顯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珍罕程度必為世人所推崇,其最具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之處,即在於它的出現豐富雍正朝洋彩瓷器的實物資料,印證文獻關於雍正朝洋彩燒制的記載,還原一段近乎遺忘的輝煌歷史,它的出現開啟了中國陶瓷工藝史上一個新潮流的到來,見證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盛況,蘊涵著千古一帝的無比自信與至高品味,殊為可貴。

宣窯品格之美,為有明一代之冠,其選料、製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創新發明極多,器類與釉色之豐富,為此前所未經見,從而鑄就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十年,其中青花一門,極負盛名,終明之世,精光不泯,由此衍生出黃地青花者,更是宣窯最傑出之發明,開啟後世低溫色地裝飾御瓷之先河。

清宮內府典藏豐富的宣窯佳作,以致雍乾二帝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優勢去領略宣窯之風采,從而對宣窯各方面的藝術成就取得深刻的認識,感悟更在古人之上。如此所凝積的美學思想使得他們由欽慕古物轉入摹古抒情之際,更具獨特的藝術視野,往往擷其最精華之處組合化裁,既保留經典元素,又另見新意。本品當是其中之經典佳例。

清乾隆 黃地青花折枝花卉梅瓶傳承顯赫,原為徐展堂先生舊藏,著錄於《徐氏藝術館——陶瓷Ⅳ清代》之中,為當前拍賣市場流通乾隆御窯黃地青花瓷器當中品格最高者,成為鑒賞雍乾同類御瓷之標準,具有深刻的美學意義,寄託了雍乾二帝對宣窯的無限欽慕,在十八世紀清宮摹古之風尚中留下一抹華麗的倩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紀曉嵐貌寢短視,並非鐵齒銅牙,還受乾隆冷落
中國歷史上危害上危害最大的人,是誰呢?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