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總是怕什麼,來什麼?

為什麼總是怕什麼,來什麼?

昨天公司進行員工培訓,老闆讓我們下一次每個人準備一個5分鐘演講,一聽到要演講,同事就跟我說:怎麼辦,怎麼辦,我最怕演講了。其實,我以前也特別害怕演講,每當要上台講話的時候,都會極度緊張。雖然我總是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緊張,不要緊張。但結果往往是一上台腦袋裡一片空白,什麼也說不出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呀!

就像墨菲定理告訴我們的那樣:黃油麵包總是塗了黃油的一面先著地。也就是我們俗話所說,怕什麼,來什麼。

墨菲定理涉及到的是概率問題,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看似跟墨菲定理相反的說法:你認為事情會怎麼樣,它就會怎麼樣。這叫做自我實現效應,又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希臘神話里,皮格馬利翁是一名雕塑家。有一次,精心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的少女。他深深愛上了這個「少女」,給她取名,給她穿衣,並且擁抱它、親吻它。最終,他的真心感動了女神,便將雕塑變成了真人。

但其實,這兩個看似相悖的說法,說的是同一件事。這是因為,在讀取個人願望的時候,我們的潛意識裡存在一個bug:它無法讀取不。一切否定詞,都會被直接忽視。所以,當我們說怕什麼的時候,對於潛意識而言,就是我們想要什麼,於是越是害怕的事,越是會發生。

就像我剛學會自行車的時候,我第一次騎車上街。眼見前面一個老大爺迎面走來,我心裡一緊,擔心自己會不會撞到他。於是反覆默念:千萬別撞到他,千萬別撞到他……,結果我好像變得不會拐彎一樣,直接撞向了他。我儘管車技不佳,但轉彎總是會的。真正的原因是,當我說「千萬別」的時候,大腦讀到的只有撞到他,腦海里的畫面也是撞到他,於是情不自禁地就撞到了對方。

經常當眾講話的人都知道,一開始發言都難免緊張,但說上幾句之後人就放鬆了。而如果反覆提醒自己不緊張,大腦反而會固著在緊張的狀態下,無法放鬆了。

戀愛也是一樣,如果你不斷擔心對方會離開你,你整個人都處於一種負能量態。兩個人在一起時,呈現的必定是個緊張兮兮的狀態,這種狀態會讓對方變得非常難受,反而把對方推離你身邊。

生活里,我們做一些簡單的調整就可以改變事情的走向。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消極暗示改變為積極暗示。我們在念叨千萬不要怎樣的時候,是在潛意識裡給自己一個消極的暗示,消極暗示來自消極語言。在《不抱怨的世界》里,作者認為語言可以改變思維,從而改變整個人生。

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使用正面辭彙。把「不要緊張」改為「放輕鬆」,把「不要離開」改為「在一起」,把「不要什麼」變成「要什麼」。「要什麼」不僅可以明確目標,正面辭彙的使用也讓大腦呈現正面積極的畫面,帶給我們更加積極向上的能量。

複雜一點的方法是,巧妙地利用這個心理規律。我曾經為了處理演講緊張這個問題,嘗試了很多放鬆技巧,但是效果都不好。最後,我想出了一個奇怪的方法:下次上台講話前,請一定努力保持住這個極度緊張的狀態。好玩的是,當我有意識努力去緊張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保持緊張的狀態。這是因為,當我們有意識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潛意識收到的是,我不再害怕這件事了。

但最根本的方法是,將自己從匱乏態轉變為豐盛態。要明白,之所以會害怕和擔心,表現的是一種匱乏狀態。這種匱乏的根源,是內心安全感的缺失,或者更加本質的說,是拉康所謂的原始的缺失。

只有在生活中不斷自省,終於明白我本自足的時候,我們即成為一個豐盛的人,而一個豐盛的人,不會擔心失去這個失去那個,他們自信自愛,也活的更加輕鬆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塊心理 的精彩文章:

哈佛等藤校為何拒絕成績第一的他

TAG:方塊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