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厲害!中國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戰鬥機的隱身技術研究

厲害!中國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戰鬥機的隱身技術研究

近日,又一位航空專家離我們而去,他就是李天。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航空工業官方微信公眾號發的訃告:「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隱身專業領域的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殲八系列飛機和殲十一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我國四代機背景項目課題主要負責人、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4月11日13時31分在瀋陽逝世,享年80歲。」

這則訃告中,有這麼幾句話值得注意:隱身專業領域的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奠基人,我國四代機背景項目課題主要負責人。

李天院士獲終身奉獻獎

從這幾句話不難看出,李天院士是我國戰鬥機隱身技術的開創者,而提到隱身技術,大家都知道,我國目前已經有兩款隱身戰鬥機,即殲-20和殲-31,前者已經裝備我國空軍部隊,後者致力於外銷市場。這兩款隱身戰機首飛時間都是近幾年的事,殲-20於2011年年初首飛,殲-31於2012年10月底首飛。這樣讓廣大軍迷朋友產生一種誤解,以為我國的隱身戰機技術研發是進入21世紀後才開始研製的。

然而,此次在李天院士的介紹證實,我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展開了隱身技術的開發。三十多年前,那時美國的F-22隱身戰鬥機也剛剛處於研製當中,可以說,中國的隱身技術研究起步並不晚。

殲-31的隱身設計就是出自李天院士之手

隱身技術對提高飛機的生存力、戰鬥力的作用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要研究與發展隱身技術。當時的國防科工委隱身技術的發展規劃和研究工作,首當其衝地落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李天也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重要使命,擔任航空工業部隱身技術研究課題組組長。

其後,他帶領院校、研究所幾十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在隱身外形、材料及隱身特性計算、測試方法等方面進行攻關。經過大量的機理分析、試驗研究,以及十幾年的研究和積累,他們全面掌握了飛機主要部件參數對雷達波散射特性的影響規律,提出了解決減小雷達散射截面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其中,由李天院士主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部《飛機隱身設計指南》,為航空設計部門的隱身設計提供了方法。

據航空工業出版的李天院士回憶錄中記載,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競爭我國四代機中失敗後,李天院士又轉入了殲-31的研製工作中,並重點抓頂層設計、氣動、隱身方面的工作

李天一直從事飛機氣動設計和隱身技術研究,他將空氣動力學與電磁散射特性結合在一起,進行先進隱身飛機的氣動布局研究的過程中,開拓性地解決了氣動與隱身在布局設計中的難點,為我國新一代先進飛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李天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4月15日上午8時在遼寧省瀋陽市回龍崗革命公墓舉行。

在些,沉痛哀悼李天院士!祝李老一路走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新觀察 的精彩文章:

這位志願軍「爆破英雄」了不得,炸毀美軍坦克時年僅17歲
向英雄致敬,向烈士默哀: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記

TAG:東方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