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鎮西:如此誹謗整個教師群體,說輕些叫「無恥」,說重些叫「無恥之尤」!

李鎮西:如此誹謗整個教師群體,說輕些叫「無恥」,說重些叫「無恥之尤」!

【李鎮西專欄】

如此誹謗整個教師群體,說輕些叫「無恥」,說重些叫「無恥之尤」!

——茶餘碎想(19-27)

原創作者|李鎮西

19

老有網友問:為什麼您要在「鎮西茶館」做廣告?

其實,當你關注「鎮西茶館」時,就會看到我的留言提示:「我每周有一則商業廣告(題目註明「推廣」二字的,均為廣告),但即使有廣告的那一天,我也會同時推出一篇原創文章,請理解;如果您不接受或不適應,請自動取消對我的關注。」

看,我這叫「有言在先」,您沒認真看呢!

在此,我重複我在《我絕不接受道德綁架》一文中的回答——

記得當初我的微信公眾號開放「打賞」功能時,也有不少朋友「痛心疾首」,覺得「李老師變了」,可我無心無愧,依然「我行我素」,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最近,因為「鎮西茶館」偶爾發廣告,有人說:「李老師怎麼變成商人了?」還有人說:「原來以為李老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後一片凈土,現在看來李老師也墮落了!」等等。對此我依然很坦然。我從不接受任何人的道德綁架。

我行事只考慮:第一,是否違法;第二,是否妨礙他人利益。我理解大家對我的尊敬,但我不會也不願按某些人不合理的「期待」去生活。如果哪天我突然去開火鍋店了,請大家也不要驚訝,並且理解我——任何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也不例外。至於有人擔心我推出的廣告內容是否真實可信,這也是我很注意的,所以選擇廣告商我很謹慎,但凡事只能相對而言,絕對的事是沒有的。何況,任何「有效」都不可能覆蓋百分之百的受眾。

還要說明的是,商業廣告我都註明了「推廣」二字,而且當天我依然會同時貼出我的原創文章,並不影響老師們閱讀。另外,凡是朋友特別是我學生的有關產品的廣告,我一律免費發布。至於如果依然有人「見不慣」我推廣告,那我也就沒辦法了。

20

有媒體報道,安徽懷遠縣一小學副班長受賄幾萬元。作為一名副班長,他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的權力——他說誰做了作業誰就做了,他說誰背了課文誰就背了。這小小的權力便是「腐敗的口子」。

這當然不是普遍現象,但依然讓人震驚,因為一個小學副班長受賄幾萬元,已經超出我們的想像力了。

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奇怪。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是成人的問題,學校和班級不過是國家與社會的縮影。

以前我曾經對「反腐從娃娃抓起」的說法不以為然,現在深以為然。

21

什麼叫「優質教育」?

在高素質優秀教師到位的前提下,學校越辦越小,班額越來越少,教育自然「優質」。

22

有傳聞說最近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說了,「教師事業編製取消,變成公務員編製」云云。

但我逐字逐句讀完這個《意見》,根本沒有這個表述,類似的提法也沒有。所謂「教師事業編製取消,變成公務員編製」,如果不是誤解,就是胡說。

難道教師真的就那麼想成為「公務員編製」嗎?未必。

如果真的把教師編製都變成公務員編製,估計多數老師不會同意,因為一旦成為「公務員」,教師職業的自由性質將被淡化。現在國家對公務員的管理是很嚴格的,許多這個不準那個不準。如果把這些規定都用於管理教師,估計好多老師受不了。

其實,是不是「公務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中共中央、國務院這句話真正落到實處:「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來點兒實惠的!

23

今天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一位「高考狀元」的成長經歷。文章竭力渲染這個孩子如何「學得輕鬆」,說他從不熬夜,興趣廣泛:鋼琴、繪畫、書法……特別喜歡運動,「平時放學後,在家玩兒的遠遠超過學習時間」云云。

由此說明「素質教育其實同樣可以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

我看後就想,記者怎麼不說這孩子的天賦是多麼的出類拔萃呢?

24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演唱的《我愛你,中國》,真是太棒了!令人落淚。

難怪成立五百多年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過我想,如果是一群中國人唱《我愛你,奧地利》,或《我愛你,美國》,多半會被一些「愛國同胞」斥為「崇洋媚外」;若是唱《我愛你,日本》,那更是會被罵為「漢奸」了。

25

一位朋友告訴我,一次她坐人力三輪車,師傅一路都在罵貪官。到了目的地,朋友下車後問他:「如果你當了市委書記會貪嗎?」師傅不假思索地回答:「那當然要貪了,不然我當官幹什麼?」我朋友說:「你這一路白罵了!」

剛好讀到一篇文章,給大家推薦,建議去網上搜索:《說貪官禍國殃民,人民難道就乾淨?》

作者認為,腐敗意識其實存在於廣大痛罵貪官的民眾當中:「貪官的貪慾很強,貪贓、受賄,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總是希望享受特權,但是,不是官,不是吏,不是公務員,難道就沒有貪慾?就奉公守法,就不覬覦特權?」

還不只是「意識」,而且還有行為:「無論什麼人,一遇事首先想到的仍舊是如何走後門,依然是怎樣找關係、託人情。看病,求職,評職稱,要項目,打官司,處理交通事故,哪一樣不想通過關係獲得比別人多的特權,高別人一等?在受託的人中,很多就是普通醫生、普通司法人員、機關基層公務員,在單位里他們都被稱作『群眾』,而托的人很多也是民。無論是拖民還是托官,利益輸送都是少不了的。」

這些話聽起來很不舒服,但說得很準確。

不得不羞愧地承認,我有時候就是其中的一員。

因此,扭轉社會風氣,不只是抓貪官,還要提升我們自己的素質,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當我們努力讓自己正直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成為光明中國的一部分。

26

網上有一個著名的段子——

有的人,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講法制;你跟他講法制,他跟你講政治;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國情;你跟他講國情,他跟你講接軌;你跟他講接軌,他跟你講文化;你跟他講文化,他跟你講老子;你跟他講老子,他跟你裝孫子;你跟他裝孫子,他跟你講道理……

我發現某些所謂的「教師」也是如此——

你跟他講提高待遇,他跟你講教師素質;你跟他講教師素質,他跟你講師範生源;你跟他講師範生源,他跟你講教育體制;你跟他講教育體制,他跟你講道德情懷;你跟他講道德情懷,他跟你講提高待遇……

27

在今年兩會答記者問時,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

這幾句話引起了許多老師的不滿,他們認為根本就沒有所謂「課上不講課下講」的現象,陳部長這麼一說,等於公開承認有這種現象。

其實陳部長這麼說並沒有錯。教師隊伍中確有個別人有此行為。雖然這並非普遍現象。

可有人卻抓住這個別現象肆意中傷教師形象,居然還杜撰出一個詞——「師腐」,把教師群體「一鍋端」,全歸為「師腐分子」!

這是用心惡毒地污衊,是對絕大多數有良知教師的詆毀!

有沒有「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老師?據我所知是有的,但這絕對是少數。哪個行業敢說沒有個別敗類?因個別害群之馬,便如此誹謗整個教師群體,說輕些叫「無恥」,說重些叫「無恥之尤」!

2018年4月10日

作為教師,我們也想「減減負」

原創作者|因渺

首發「三聯生活周刊」

周五下午的放學鈴聲剛過,同事小白盯著電腦中QQ群的對話框,在辦公室一一宣布,「交材料啦,聽課記錄表、師徒結對錶、集體備課表,還有教案。」好幾個本專註於課本、練習冊中的腦袋又開始一周一次的快速填表工作。

小張把要交的資料齊刷刷往桌旁一放,長出一口氣:「今年兩會不是剛提出要給教師減負嗎,怎麼這些表格,各種活動、周末補課,還是那麼多啊?」「1996年就有人提議要給教師減負,哪裡有減?到了現在全都『負負』得正!」

整個辦公室里的人開始七嘴八舌,集體吐槽,力求找出中國教師工作的不能承受之重。

這些重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首先是教學管理方面,與教學有關的各類檢查、評比不斷。許多初高中都有一張教師值周表,上面安排著各個老師,早中晚抓遲到,中午晚上檢查宿舍,白天巡堂。每周還有班級衛生紀律、公開課、開放日的評比和會議,各種活動應接不暇。

其次,是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文件、檢查、評比活動和接待任務。外調過來的小周說,他原來的學校每逢年底總會無償提供場地,供外來單位搞活動,這就不可避免地輪流動用部分師生去為之服務。另外,還時常有其他單位到學校里借場地開會、搞競賽。負責招待和提供服務的也是本校師生。教師被要求犧牲周六周日時間去監考非本行業考試也是常態,誰叫這個學校佔了社會的資源(大塊土地、校舍),這些也都算為社會做貢獻吧。

聽著眾人煞有介事地概括、歸納,辦公室里資歷最深的老黃端起茶杯慢慢呷了一口,輕嘆道:「時代的要求隨著社會發展不停在變:教材在變,考試在變,學生在變,所有的管理和教學都在變,負擔哪裡這麼容易減掉?與其期待減負,不如自己先卸下身上可以丟掉的重負!」他聲音不大,卻終止了所有的抱怨,眾人都陷入了「卸下身上可以丟掉的重負」的沉思。

「身上的重負」指什麼呢?那些外在加於教師身上的教學或非教學檢查、評比、周末補課?但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說減就能減的。沉痾宿疾,需要精心診療,長久的調理、整頓。那麼,真正現在就能慢慢卸下的恐怕就只能是教師內在心靈的重負了。

社會各界從來對教師這個職業有著相當高的期望,要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力求讓教師無所不能、無所不會,這自然會令教師產生許多焦慮。但拋開這些不說,教師在定位自己時,何嘗不是按照這個職業的理想人設來努力?當沒辦法達到理想人設的標準時,就會產生自身無法負荷的焦慮和挫敗感。多少老師讀過《這條小魚在乎》的故事,多少人被「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感動得一塌糊塗,多少人在各種優秀教師的事迹宣傳中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然後發誓決不放棄一個學生,把自己的生活也活成「救小魚」的故事,總認為自己似救世主、聖母般無所不能,自己的善良與熱情可以拯救所有的學生,不願意看到任何人掉隊。在這樣聖母心的召喚下,但凡遇到學習或者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就會不停變換方法、反覆做學生的工作,燃燈苦熬,為幫助一個人殫精竭力,晝夜不眠,傷心痛苦。然而有時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也許讀到這裡,有人會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很有道理,提醒我們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和育人水平。可它忽略了一個事實:很多時候一個學生被教好了,並不一定是因為一個老師能力足夠強。學生的成長和成功,一定是他自身以及其他多方面共同作用努力的結果。記得初為人師時,有次絞盡腦汁反覆做一個學生思想工作卻無果後,我苦惱地向一位老前輩請教。他微微一笑說起他的故事來。兩年前,他遇到了一個總喜歡無禮冒犯他人的傲慢學生。作為班主任,前輩採用各種辦法打開他的心扉,讓他改變對待他人的態度,可惜直至畢業都未有改觀。誰料那學生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國慶竟主動來探望前輩,態度恭敬,言談得體,仿若換了一個人。原來,事情的轉機不過是參加大學軍訓時,他因出言不遜被教官好好地修理了一頓,頓悟之前的不該。老前輩無奈地總結,自己的幫助或許只是一個鋪墊,改變那學生的卻是社會現實扇來的巴掌。而在這學生被改變之前,作為他的老師,前輩總是被深深的挫敗感所困擾。

其實,從心理學的深層動機上看,真正驅動教師去幫助學生的不完全是理想人設帶來的激勵,更多的還是一種功利心——希望學生在解決其問題後提高成績。這種功利心在無形中反覆折磨著教師,成為壓在他們頭上的累累重石。

有位入職近十年的同事打電話給學校里的心理老師,向後者請教如何做好某個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原來她所執教的班上有個男孩子,在班上從不與人交談。上課的時候總是低著頭,盯著書本發獃,極少做筆記;大家齊聲讀書時從不開口,提問到他時,他也只是低著頭。其餘時刻總是一副很「喪」的樣子,感覺全世界的無望都縈繞在他身上,成績也差。同事作為科任老師,出於關心,多次嘗試和這個學生交流,回應她的都是清冷無聲的空氣。心理老師在了解這男生的學習和各方面情況後,發現同事在做思想工作時無意中流露出一種「我為了你好,和你溝通是為了幫你提高成績」的情緒,那男生顯然捕捉到了這種功利性的味道,這是他一直拒絕敞開心扉的原因。

後來,心理老師建議同事放棄以提高成績作為目的的高姿態,不斷尋找合適的教育契機,以人格魅力打動學生。雖說如此,但真要教師完全拋棄功利心去教育孩子,確實很難,因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其教學水平、育人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也只能通過成績來體現。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仍以應試考試為主,這使得社會各界不自覺地將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作為教師能力的評價標準,並把這些與對教師的獎懲牢牢掛鉤。在一項調查中,8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升學壓力是自己最大的壓力源,坦言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學校以分數定英雄,用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老師也按教學成績被切分了等級。想要升級,只有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與學生溝通、鼓勵並幫助學生提高成績,最終才能讓教師的綜合水平在中、高考成績的各種各樣的比率中展現出來。

可以說,只要評價體系不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內心的重負是不會減輕的。但教途路漫漫,與其心負重荷,不如輕裝前行。教師要如何減負自救,實現優雅轉身呢?

首先,要改變認知,接納自己,承認自身的不完美,局限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育和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教師朋友得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別把理想中的教師人設與現實中自我的形象等同,不必為了滿足社會各界的過高期望而對自己產生脫離個人實際的過高期望,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扮演完美的教師形象。一個班的學生將近70人,如果幫助不了所有學生,儘力而為,問心無愧就好,至於結果,要交給時間。

其次,不以分數作為衡量自己和學生的唯一評判標準。有功利心可以理解,只是別把急功近利的作風教給孩子。我們要堅信學生和自己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只要肯攀登,總能登上屬於自己的高度。理想的教育是像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然而骨感的現實是沒有好的升學率,一切都是空話。我們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功利了,學什麼都要問對中高考有沒有用,不能抱著「無用之用」的心態去認真鑽研學問。怪社會、怪孩子的同時,或許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該反省一下自己,功利之心就像是火苗,只要它在教師心中紮根,那麼定會形成燎原之勢,燃滅所有稚嫩心靈上的浪漫幻想。如果阻斷功利主義在校園裡的橫行霸道,必然得從我們教師自己做起,別讓功利之心成為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成為壓垮教師心靈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作為教師,確實得學學智慧工作和生活的藝術。教師兢兢業業的理想人生,別總把犧牲個人和家庭的悲情故事作為背景。某著名中學為宣傳自己老師的愛崗敬業,為學生全力的付出,在網站貼出了電視台對一位班主任的一天工作的跟訪。從早上5點半到學生宿舍催促學生起來跑操,到晚上10點半回到家,那位班主任都無暇顧及家人,訪談間談起家中情況已淚流滿面。與之相似的是該校另一位老師,因為做班主任工作繁忙,據說他孩子3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這些優秀老師確實值得人敬佩,但細思之下,覺得可悲。教師也是人,也是父親、母親、兒女,如果大眾煞費苦心樹立起來的教師理想人設都是這般以校為家,犧牲自我、犧牲下一代的苦逼形象,那誰還會覺得教師這個行業是值得羨慕的?況且,很難想像學生以這樣苦哈哈的老師「為范」,會獲得很高的幸福感。在這個意義上講,恐怕把自己和學校、學生經營得風生水起的教師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吧。

「牢騷太盛防腸斷」,為了健康工作三十年,我們得「風物長宜放眼量」 。教師朋友,讓我們試著放下心頭重負,學會在頂住種種不可抗的重壓之下,管理時間,高效工作,平衡好工作生活,活成真正健康、幸福的教師模樣。那麼不管減不減負,減多少負,我們都腹有詩書氣,人存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校長傳媒 的精彩文章:

所有的舒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史錄選:一個「傻」孩子的回歸歷程

TAG:校長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