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沒有牙刷,古人到底刷牙嗎?看完分析以後恍然大悟

古代沒有牙刷,古人到底刷牙嗎?看完分析以後恍然大悟

秦漢時期,人們就開始有注重口腔衛生的覺悟。在當時,類似現代的牙膏還沒有發明出來,民間就有「晨漱不如夜漱,此善於養齒者」的說法,大意就是通過漱口的方式來護理牙齒,當時,漱口用的水一般多為鹽水、茶水和藥水。《禮記》上有記載:「雞初鳴,咸盥嗽」,這說明了,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就已經有早晨洗臉、漱口的好習慣了。

最初的時候,人們要清潔口腔和牙齒,一般都是藉助手指來進行,到了隋唐五代時期,經由印度傳播過來,人們開始使用楊柳枝潔齒,古語有「晨嚼齒木」的說法,說的就是利用楊柳枝刷牙,這算是早期的牙籤了。

一直到唐朝,人們把楊柳枝泡在水裡,需要用的時候就把楊柳枝咀嚼咬開,楊柳枝就會支出很多細軟的小條,形成了類似於現代牙刷的刷毛,兼備牙刷和牙籤的功能,人們就可以用此進行清潔牙齒了。同樣的,在當時,潔齒用的常用齒木,除了楊柳枝之外,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柳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也是可以用來作為清潔牙齒的工具的。

宋代,人們主張每日早晚用柳枝揩牙兩次,正式有牙刷一詞,郭玉詩中云:「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到了元朝,元代社會上層人物用牙刷,一般人還是用柳枝,和中草藥研製成的揩齒粉末刷牙。當時的牙刷主要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在孔上植入馬尾,這就是牙刷的雛形之一——馬尾牙刷了。據說,世界上第一把牙刷就是由中國明朝皇帝明孝宗於1498年發明,方法就是把短硬的豬猔毛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

中國豬毛牙刷傳播到當時的歐洲,由於豬毛非常粗糲,人們改用馬毛作為刷子,增加柔軟性,但是馬毛過於昂貴,豬毛牙刷一直延用到1900年前後。直到1938年,杜邦化工推出以合成纖維(多數是尼龍)代替動物猔毛的牙刷,第一支以尼龍紗線作刷毛的手動牙刷於該年2月24日正式上市。自此,現代牙刷開始走進千家萬戶,並在全世界迅速流行起來。1950年,牙科醫生勞勃·哈森博士發明全球第一支尼龍軟毛牙刷,只是保健牙刷的鄒形。

刷牙一是為了牙齒健康,二是為了口氣清新。以前人們的食物較為粗糙,對牙齒摩擦更大,不易壞牙,現代人的食物精細,對於牙齒摩擦度不夠,而且飲食中含糖量太高,糖在口腔細菌的分解下會產生酸,會腐蝕牙齒,不刷牙用不了二三十年就掉光了。其它動物有的會一生不停地換牙,比如鯊魚,有的會一生不停的生長,比如老鼠,但更多的動物的食物含糖量很少,不易蛀牙。人,還是刷牙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感停留地 的精彩文章:

狗年這三大生肖腳踏聚寶盆,財運從天降,橫財發不停
清明過後運勢逆襲,桃花運最好的三個生肖,註定喜結良緣

TAG:情感停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