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亮和六便士》:向死而生,方得永恆

《月亮和六便士》:向死而生,方得永恆

01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按照傳統的天命觀,四十歲理應處事通達,對待事情也是無可,無不可的。思特里克蘭德卻在四十歲選擇「歸零」,重新啟程,追逐那縹緲的、夢幻的、怎麼看都不切實際的夢想。

但是他很意外地成功了。

所以,與其說他四十歲做了這樁糊塗事,不如說他被夢想擊中,用血肉之軀完成了一件不被理解的偉大的事情。常人眼中他的不幸,卻是他人生中的至幸。

不久前偶然讀了幾篇有關《月亮和六便士》的書評。大家各說紛紜,角度和觀點大有不同,於是就想一探究竟。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果然,我擔心那些最初的印象並沒有在我腦海中先入為主,反而在我翻書的進度中被沖刷的一乾二淨。

封面讓人肅然起敬

記得一位老師曾說:如果你還有夢想,如果它不得實現,那麼小說能滿足你所有的幻想。

開始,我覺得毛姆對思特里克蘭德的描寫是無厘頭的,甚至荒誕不經。因為我不相信一個人會毫無徵兆地就大變樣兒。中途我一再產生棄讀的念頭,最後還是帶著某種獵奇的心態堅持讀完了這本中篇。

但是一切不合理皆又合理。

誰能說這個寡言少語的男人沒有用四十年來密謀這個偉大的「叛變」?四十歲那年,恰好成為蘭德量變達成質變的節點,而這點,恰好與中國傳統的宿命觀相吻合罷了。

或者四十歲根本就是毛姆未經思索隨筆定性的年紀。

「我懷疑是否在他的靈魂中深深埋藏著某種創作的慾望,這種慾望儘管為他的生活環境掩蓋著,卻一直在毫不留情地膨脹壯大,就像腫瘤在有機組織中不斷長大一樣,直到最後完全把它控制住,逼得他必須採取行動,毫無反抗能力。」

儘管思特里克蘭德是毛姆虛構的人物,但藝術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我雖不了解毛姆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甚至不知道他在繪畫方面是否也有著某些天分,但我卻可以大膽推測,作者定是涉足過該領域,而且對此擁有非凡的鑒賞能力。

恰好毛姆又是一個作家,文采斐然,想像豐富,於是一種藝術與另一種藝術的結合,不迸發出足以成為經典和永恆的火花那真是不合常理。

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是誰不得而知,對此我也沒有查閱相關資料。我所感興趣的,不過是作者在人物身上感情的傾注和投射。如果思特里克蘭德的所做所為恰是毛姆內心的真實寫照,那麼我不得不同情毛姆所忍受的孤獨了。

思特里克蘭德從一出場就顯得格外硬朗,突兀。好似一塊墜落谷底的崖石,瞬間斷裂成兩半。斷層的紋理如斧砍刀劈一般光滑得讓人震驚。甚至連崖石墜落這件事都發生得都很誇張離奇。

人物形象在毛姆的筆下呈現出巨大的張力。這張力反而迸發出一種原始的,野性的美來,震懾人心。

02

人生中面臨多重選擇,簡單來說,不過兩個:或者生,或者死。而思特里克蘭德選擇向死而生。

在證券交易所做一名經紀人,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談不上大富大貴,卻足夠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這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和諧、美滿。誰都不料想這樣一派祥和的家庭景象會因思特里克蘭德的執意出走而分崩離析。

思特里克蘭德前四十年的生活,就是大多數人生活的樣子。

正如現在的我們,面對生存壓力,不過奮力追求安穩而已。考取一個教師編製,或是在某機關單位謀得一個鐵飯碗,在大多數人眼中,朝九晚五,既輕鬆,又體面。

我們始終保持著欣欣向上的姿態,並為正在做的這些平平常常的事情感到心滿意足。時間久了,就像工廠里的熟練工,閉著眼睛都能將流水線上的工作完成得極其出色。

但我們卻一步一步遠離自己的夢想,一步步走向自己計劃之外的人生,並在別人虛偽的讚譽之下一點點沉淪。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的生活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毛姆如是說。

曾幾何時,我們也嚮往著這種熱情、縱意的人生。

環遊世界,四處闖蕩,做一個民謠歌手,成為頂級舞者,嫁給一個異國人,或者其他。這些曾經揚言要做的讓人眼睛泛光的事情,雖然不是那麼的驚天動地,最後也都逐漸暗淡,暗淡,直到再也回憶不起來。

沒有夢想,是很可怕的事情,而為夢想而瘋狂如蘭德未免更「可怕」。當心中的執念像魔鬼一樣緊緊的扼住思特里克蘭德時,他只能任由魔鬼擺布,東奔西走。

一般的人到中年,被生活磨去了稜角,勇氣蕩然無存,更不用說下類似的決心。所以說,思特里克蘭德絕非一個流浪者,而是一個勇士。心有方向,怎叫流浪?只要有畫筆,有信仰,他的心就不怕無處安放。

把人內心的驅力比作魔鬼是再合適不過的。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痛苦,折磨,自殘,甚至人格分裂。常人認為這是難以承受的孤獨,而當事人卻非此不能保持一顆純凈通透的心去創作和表達。

「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一幅幅猙獰、扭曲著的畫作,正是思特里克蘭德備受折磨、熾熱的靈魂的真實寫照。

天才似乎都有這樣的特質,另一個更為明顯的例子是梵高,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思特里克蘭德並不渴求別人的理解,孑然獨立的姿態迎接未知的世界。倘若他在做的只是一件常人能夠理解的,異常合乎情理的事,這部小說的主題恐怕就變了,亦不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蘭德和他筆下的裸體女人

思特里克蘭德被迫謀生,卻從來不是靠出賣畫作。他對自己的作品總不滿意,直到在荒島的居室內創作出巨幅壁畫。那是他最後的作品,同樣,達到了他創作的頂峰。

遠離塵囂,一座靜美的孤島,一個不聒噪的女人,一支畫筆,這才是他理想的生活。如果說不用吃飯不用睡覺不用做出一切除了繪畫需要用到的動作就能孜孜不倦地創作的話,他可以一直餓著,一直站著。

這給人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感。

他可以背負拋妻棄子、忘恩負義的罵名,某一階段,他的家人、朋友作為他生活的一部分,遭受了被他拋棄和孤立的災難。但是,後來她們哪一個不是在極力地享受著他死後帶給她們的財富、榮譽和地位?

命運這事兒,誰能說的清,人心,更是複雜。從這個角度來說,思特里克蘭德既是最孤獨的追夢人,又是最偉大的犧牲者。

自私,冷漠,殘忍,既不知感恩,又毫無憐憫之情,這本是思特里克蘭德性格的一部分。他毫不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任憑來自道德層面的誹難像密集的子彈一樣朝他掃射,他皆不以為然,只要能畫畫,一切都ok,who care?

他在追求的東西,或許連他自己也知道得並不清。它就像愛情一樣,讓人意亂情迷。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跌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那種不太清楚是什麼東西的東西,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只不過,思特里克蘭德將其付諸於實踐,而我們將其埋沒於生活中,或者直接用另一個強大到自己能夠信服的理由將其擊敗,殘忍地扼殺掉了。

毛姆前面粗筆勾勒留下的懸念在後面細膩的描寫中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巨大的反差反而襯托出周遭眾人的淺薄和荒誕。

月亮和六便士這兩個意象也極有意思,藝術與生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象徵意義從一開始就暗含其中。越往後看越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03

毛姆借布呂諾船長之口將思特里克蘭德最後達到的至高的境界表現出來,而且由他作為一個知音來解釋了蘭德所作所為的合理性。這是否在給人一種價值觀的引導?

這引導不是讓人去學習如何殘酷、冷漠和粗魯,而是鼓勵人們去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去正視自己內心,敢於打破既定的命運。

當然這個道理詮釋的似乎有些不勝人意,甚至漏洞百出,讓人不得不懷疑:僅靠興趣、熱情和執著就能成功嗎?率性而為或許就是活著的最高境界,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如今確是一個沒有六便士就生存不下去的年代了。我們依然抬頭望月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蘭德。

小說終歸是小說。毛姆藉助生活中的原型、在思特里克蘭德身上傾注自己的思想,實現了理想的王國。而《月亮和六便士》帶給我們的,不止是震撼和衝擊,還有反思。

猶如平地一聲雷,這本小書在某種程度上喚起人們蠢蠢欲動的心。人們很難不進行一場生活與藝術、現實與理想的大討論。思特里克蘭德代表著勝利者在振臂高呼,召喚著人們爬出泥潭,勇敢追夢。這讓我想起臧克家的名言: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因此正如我那位老師所說,我們都在小說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借毛姆的筆,借思特里克蘭德的軀體,看到了我們勾畫的、永遠也沒有勇氣將其變成現實的生活圖景。

於是,我們心中一直被打壓的「魔獸」也被釋放出來,站在面前嘶吼著向我們挑釁。

愛塔按照蘭德的遺言將其屋內壁畫付之一炬

思特里克蘭德連同他最後的作品一起毀滅了,但他內心燃燒的焰火終於在生命存留之際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達,照亮了他的整個藝術生涯,給了他奇異的人生之旅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滿地的六便士閃閃發光,思特里克蘭德卻抬頭望見潔白的月亮。他厭棄了那個「不得不」這樣那樣的自己,轉而走進一個巨大的時空,這個時空浩然無物,廣闊無垠,他成了自己的全世界。

「他好像是一個終生跋涉的朝香者,永遠思慕著一塊聖地。盤踞在他心頭的魔鬼對他毫無憐憫之情,世上有些人渴望尋獲真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是叫他們的生活基礎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一種人,只不過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人人都是苦行僧,在追求至高無上的精神世界中,思特里克蘭德向死而生,終得永恆。

毛姆用全篇二十餘萬字營造出中國文人描摹的「心有所向,素履以往」的意境。人可以在現實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在理想面前,卻可以變得一個人像一支隊伍一樣強大,這未嘗不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覽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百年孤獨、思想孤獨

TAG:閱覽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