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死後,後代卻一個不如一個,第四代直接廢了,祠堂都被拔去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忠烈的將門之家,楊家將是最有名的,他們不僅悍勇而且頗具謀略,而且幾乎是戰無不勝的。
不過這也的家族也沒將優秀的基因代代相傳,他們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楊文廣去世後,這個家族就沒落了。
楊家從第四代開始就沒有拿得出手的高級將領了,楊家後來覺得自己也沒法在天波府住了,因為沒顏面,楊家都墮落成這樣了。
其實楊文廣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雖然第三代尚可,但也是資質平庸。
當時宋遼議和,西夏也威脅中原朝廷,宋朝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略,對這兩方都是以防禦為主。
楊家世代忠心報國,沒忘記收復幽燕,楊文廣還經常披掛上陣奮勇殺敵,不過再也沒有楊家將開始那種風采了。
宋朝畢竟是長期打壓武將的,所以經過三代,崇尚文官的風氣已經形成,文臣天天吟詩作對,寫辭藻華美的文章,拿得動筆杆子的人拿不動槍杆子,整個宋朝已經廢了,光靠楊家無法力挽狂瀾。
當時北宋駐守首都的兵力有二十多萬,可經不起金國六萬精銳的一擊,這些禁衛軍也只是穿著軍裝的飯桶,他們早就忘了什麼是打仗,參軍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他們的正式職業是種地的農民。
楊家將堅守在天波府,繼續為宋朝盡忠,當開封被打下來後楊家將就撤離了天波府,他們的祠堂也再沒人供奉了,祖先辛苦打下的基業就這麼付諸東流了,想想十分可惜。
金人對楊家將是高看一眼的,在金人眼裡楊家將個個是英雄,他們的祖先那麼厲害,想必子孫後代也頗有餘威,所以楊家將雖然敗了,他們也撤離了開封,但金人將領阻止部下殺戮他們。
楊家將後來搬到臨安一代,也有一部分進入了山東、山西,他們都成了普通的耕地的農民,雖然心裡還疼痛沒能光宗耀祖,偶爾也上戰場打仗,但畢竟大勢已去。
老百姓還是很崇拜楊家將的,南宋的百姓尤其崇拜,他們將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本子廣泛演繹,甚至還「創造」出一些楊家將的後人,說他們十分厲害,沒辱沒祖先的英名和威儀。
歷史上沒有楊宗保、也沒有穆桂英,都是百姓創造出來的,為的是增加楊家將的神秘色彩,倒是有一個佘太君,她也是一個英雄人物,跟楊家一同抗擊過契丹,不過書中不是這麼描述的。
所以我們說楊家將的沒落,也是歷史的遺憾,但這個錯誤不是楊家造成的,而是昏庸的北宋統治者種下的果。


※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劉邦本來殺不了韓信,韓信的一個錯誤決定,讓他非死不可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