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媽媽的你,認識焦慮的自己嗎?

作為媽媽的你,認識焦慮的自己嗎?

劉美紅家庭教育

陪伴成長、讓愛智慧!

早上送孩子到校門口,有個媽媽對中午在學校午托的兒子說:「中學放學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食堂吃飯,晚了就沒飯了,就得餓肚子。聽到沒?」胖乎乎的兒子接過書包,沒有吭聲,準備跨進校門。媽媽提高嗓門:「一定記得按時吃飯,聽到沒?你這孩子,聽到沒有?你到底聽到了沒?」媽媽最後幾乎咆哮起來。這個男孩撅著嘴,嘟囔著:「我知道,不吃飯我餓得也難受啊。」

昨天女兒學校組織春遊,有個媽媽接到兒子的第一句話是:「我給你打了8次電話,你怎麼都沒接啊?」孩子說:「電話手錶放包里,沒聽到。」接著媽媽連環炮式地問到:「你有沒有喝水啊?這麼熱,外套怎麼不知道脫了啊?中午,吃沒吃啊?累沒累著啊?你知不知道媽媽今天一整天都很擔心你啊……」我在一旁真替那個孩子捏把汗,也深深地同情這位媽媽。

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被「焦慮」控制的媽媽,她們成天生活在恐慌當中。從孩子還未出生到呱呱墜地、幼兒園、小學、初中……食品選擇、孩子健康、說話早晚、走路遲早,再到幼兒園孩子的適應、學習能力的培養等等,都可以成為媽媽們焦慮的點,雖然經驗已經無數次表明:有些事情真的不用擔心,就像有些媽媽看到別的孩子10個月就跑得飛快,自己家的孩子一歲了還不會走,就急得不得了,天天到處打聽各種偏方,可孩子兩三個月後,自己就跑得嘟嘟的了。

「焦慮」的媽媽們,隨處可見。焦慮的情緒極易擴散,你是不是也掉入其中了呢?焦慮的媽媽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一、時時處處擔心

焦慮的媽媽從準備要孩子的那一刻開始,在做孕前準備的過程中就開始各種擔心,擔心以後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健康,擔心自己是不是能夠當好媽媽;有了寶寶開始「產前焦慮」,想清楚地知道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發育情況;寶寶出生後開始擔心吃的喝的是不是健康,擔心學走路是不是晚了,說話是不是慢了;不到一歲,開始入托焦慮,提前三年就要去到幼兒園排隊報名,擔心孩子上不到好的幼兒園;剛進了幼兒園,緊接著就要給孩子物色小學,刁鑽古怪的小學考試題目足以讓家長精神崩潰;還有「鬼門關」一樣的小升初,家長陪著孩子端坐在奧數課堂上和自己的年齡較勁……幾乎所有家長聚在一起談論的都是「報了什麼英語班?」「奧數學得怎麼樣?」「那個閱讀班你排上了嗎?」。

除了擔心孩子的教育,還擔心自己的教育方式。於是開始學習各種教育方法,瀏覽教育網站,看看所謂「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再看看自家孩子,唉!真是越看越糟心:「別人家孩子那麼牛,我家孩子,我該怎麼辦?」

二、眼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所有孩子的天敵。曾經在網上流傳著有這樣一段從孩子角度寫的描述:「有一種神奇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茫茫宇宙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這種生物可以九門功課同步學,媽媽再不用擔心他的學習了,這種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考清華望北大,能考碩士、博士、聖鬥士,還能升級黃金、白金和水晶級,不看星座,不看漫畫,看到電腦就罵娘,這種生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會刀槍劍戟,而我們只會吃喝拉撒。」

家長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是陪伴孩子們的噩夢,也是惡化親子關係的催化劑之一。曾經有學生因為不滿家長給他制定的暑期補課安排,和家長抱怨了幾句,激怒了家長,雙方當時鬧得很不愉快。

這個孩子後來跟我說:「他們什麼都給我安排完了,我還不能提點意見嗎?怎麼就成了:我們為你操心,你就只知道抱怨?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學習好、自理能力強、回家還幹家務,那你們去給他當爸爸媽媽吧!」

這就是孩子的心聲。我們也許會說:孩子太不懂事了。但是我們在比較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比較過自己與別人家媽媽的不同呢?就像剛提到的這個例子里,家長覺得自己為孩子好為他辛苦做了安排,孩子還不領情,不懂事,是不是忘記了去看看什麼都好的別人家孩子的爸爸媽媽,面對孩子的暑假安排是怎麼做的呢?

也許有的媽媽會說,我就從來不拿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都是告訴孩子:我們就和自己比。怎麼我家孩子還是那樣不爭氣呢?

可能我們做到了不去比較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那麼我們是否也做到了不去比較「現實中的孩子」和「理想中的孩子」呢?

有一個全職媽媽,不管是老公還是自己的媽媽,都在勸她: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管,不要和孩子置氣,不要輕易和孩子發脾氣。這個媽媽自己也很知道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一看著孩子寫作業,自己就好像是一個危險的定時炸彈,隨時可以爆炸。在看了不少家庭教育小技巧後,這個媽媽準備試一次讓孩子獨立寫作業。她和孩子協商好做作業的時間、質量要求等,就讓孩子在房間獨立寫作業,她在外面做自己的事情。孩子開心地自己寫作業去了,媽媽卻始終放心不下,邊做事邊想著孩子在幹嘛。熬到所有事情都做完的時候,她終於忍不住要去孩子房間看看,心想:按照平時我陪著寫的進度,孩子作業應該完成了一大半了吧?他也沒出來過,好像還挺認真。在這個媽媽的腦海里呈現的孩子全神貫注認真寫作業的樣子,但當她推開門看到的,卻是孩子捧著課外書躺在床上看得入迷的樣子。這個媽媽氣得不行,衝到孩子面前,拿掉書,大聲質問:你在幹嘛呢?」

我們會發現:這個媽媽之所以這麼憤怒,就是因為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太大。這個孩子是第一次獨立做作業,那麼他會出現邊做邊玩,甚至玩到忘記寫作業的情況都是情理之中的。而這個媽媽卻沒有意識到,而是將現實中的孩子和自己「理想中的孩子」去做了比較,無奈理想太豐滿,而現實太過於骨感,兩者的巨大落差促使她發狂。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常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呢?我們從別人那裡得到的孩子調皮搗蛋,不認真上課等負面的消息,都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的嗎?因為太過意外激發了我們的怒火,還是大都是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只是不符合我們「理想中的孩子」的樣子,讓我們怒火中燒呢?

三、被應試教育綁架的無奈

面對孩子,我們都希望他們簡單快樂,健康自由地成長。但當孩子入學後,家長們就被學校、老師「步步緊逼」,教育焦慮無處不在。

我曾經有個學員圓圓,爸爸媽媽秉持著「快樂童年」的教育理念:孩子喜歡什麼學什麼,開心是第一位。圓圓度過了非常快樂的學前時光,但是一入小學發現和別的孩子相比,他學起來就要差一些、慢一些,一節課40分鐘也坐不住,作業完成的也不好。在老師每天的消息提醒下,爸爸媽媽開始越來越著急:搬走了圓圓房間的課外書,各種補習班佔據了圓圓的課外時間。圓圓每天忙於應付各種作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間幾乎沒有。

還有個學生小宇,做作業很慢,媽媽嘗試了各種方式,都不管用。看著孩子疲憊的做作業到11點,媽媽又著急又心疼:讓孩子去睡覺吧,作業怎麼辦?沒有完成明天又會被老師點名批評;讓孩子繼續做吧,孩子睡不好,第二天聽課肯定不行,還是會被老師點名批評。

媽媽們,是否從這兩個學生身上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影子?是否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和考試成績,我們可能沒有那麼焦慮,但是當不斷收到老師的信息,不斷被到老師在家長群里「點名」批評,我們開始著急了,開始焦慮了,開始想怎麼樣才能做到老師的要求。這時,我們的家庭教育被擠壓到幾乎蕩然無存的地步。整個家庭教育逐漸被應試教育綁架,家長也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凶。

現在媽媽們有這樣一個共鳴:「我們也不想這樣對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啊!」。是,應試教育固然是罪魁禍首,但應試教育並不是剛剛才興起,我們的焦慮為何來得如此洶湧?誰在給它推波助瀾?

育兒先育己,我們是否先對焦慮的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美紅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劉美紅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