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徐悲鴻法國學習期間作品欣賞!

徐悲鴻法國學習期間作品欣賞!

徐悲鴻(1895-1953年),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徐悲鴻被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按照徐悲鴻的遺願,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全部捐獻給國家。

徐悲鴻法國學習期間作品(部分)欣賞

《泰戈爾像》,1939年,徐悲鴻應印度文豪泰戈爾之邀赴印度講學。這幅肖像畫是當時徐悲鴻在為泰戈爾所畫多幅速寫的基礎上創作的。畫家對人物的塑造完整、渾厚,通過墨線的穿插和疏密濃淡變化表現出銀色的鬚髮和厚重的長袍,雙目的刻畫尤其細緻入微。

徐悲鴻在抗日戰爭期間描畫的牧童與牛,是對和平生活的渴望,也是對其童年的美好回憶。畫面以草地、水牛、兒童表現寧靜和平的江南水鄉生活。水牛粗糙的皮膚用大筆濃墨表現,而孩童細嫩的皮膚則用雙勾加淡色渲染,二者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使畫面更顯精彩豐富。

《愚公移山》是徐悲鴻在印度期間歷時三個月繪製完成的巨作,代表了近代中國人物畫的最高水平。該畫取材於中華民族的古老寓言,體現了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地與自然抗爭,直至感動上天的精神。此畫創作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畫家堅信中華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終將取得戰爭的勝利。

此作品中六馬組合呈現於畫面之上,構圖的安排、墨色濃淡的把握都體現了畫家紮實的繪畫功底和極具天賦的想像力。畫家運用了大角度透視造成的力度,用顏色的輕重區分主次前後,使用濃墨、重色與高光處留白的部分產生對比,形象地表達了馬的動態。

負傷之獅。此畫作於1938年,中國正遭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徐悲鴻滿懷悲憤,畫此負傷雄獅,用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抒發情懷。雄獅回首翹望,雙目怒視遠方,雖負傷,仍保持昂揚鬥志,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精神。

以酣暢的筆墨、飽滿的色彩盡顯出枇杷的鮮活。畫面讓掛滿嘉果的主要枝幹從右上到左下,作為構圖主體,同時讓主幹生出的細枝與主要枝幹穿插交錯,傳達線條組合的美感,使畫面虛實輕重平衡。儘管是大寫意,但枝、葉、果的質感強烈,以一當十。

畫中翱翔的蒼鷹眼睛晶瑩剔透,犀利明亮,俯視前方,搜尋獵物。畫家利用大筆的皴擦、提頓,逼真地描繪出飛鷹蒼勁巨大的羽翼。重墨和灰墨的變化表現出飛鷹身體的質感。幾朵淡雲豐富了畫面,起到了襯托的作用。

徐悲鴻愛貓,在家中也豢養了數只。此畫中,二貓正在休憩。一隻正伸懶腰,一副剛睡醒的自得樣子。它的長尾看似以墨筆一抹而成,但妙在既能讓人看出中間有骨支撐,卻又不乏鬆柔之感。另一隻貓則縮成一團地酣睡。

田橫五百士。徐悲鴻以三年時間完成這幅宏偉雄壯之作。作品表現了田橫與五百壯士離別時的場景,悲壯氣概撼人心魄。背影明朗的天空和大朵白雲給人以澄澈肅穆的感覺。畫家意在通過田橫故事的悲劇場面,借古喻今,希望中華民族仍存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蕭聲。畫中模特是徐悲鴻的前妻蔣碧微女士。作品構圖採用近似於中國畫立軸的長寬比例,極富想像力和革新精神。畫家對人物的位置進行了大膽的切割和截取,其重心偏離畫面中心,背景中的一株樹木被巧妙地放置於畫面右上側,使畫面重新獲得了平衡。

持扇人像。此作品是徐悲鴻赴歐洲留學的第一張油畫肖像作品。畫家對人物面部及身體的結構把握細緻準確,神態和姿勢描寫自然。

畫面中徐夫人的面部塑造極其精微細緻,尤其是眼睛尤為傳神,手的刻畫形成畫面的第二個表情和語言中心。然而在處理畫面背景時,包括對人物衣服的表達上,又具有中國的寫意精神,這與面部和手部的具象刻畫形成鮮明對比,整體上呈現出素樸渾厚的中國文化內涵。

此作品為一幅人體習作。他在人像和人體習作中,使用群青和普蘭的輪廓線,暖色的皮膚邊緣與之相碰,便產生豐富的紫色和綠色,在肖像和人體上大膽使用紫和綠的色調,既突出了人體白皙的膚色,也使畫面光彩動人。

此作品為畫家半身自畫像。畫面構圖飽滿,背景隱約繪出一匹白馬,畫家身體微側,對面部刻畫細緻,色調厚重,高光處以白粉畫出。該畫運用西方的明暗光影塑造方法造型,對面部作了重點塑造,灰顏色部分具有水墨寫意的感覺。

此作品為徐悲鴻留學法國時所創作。徐悲鴻終其一生所追求的繪畫是一種「真」的境界。因此,他把追求藝術真諦的過程,比之為「求真的運動」。求真、求實,並以此達到傳神的境界是他藝術理論的基礎。

註:以上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閱讀》是一種人生方式
哪怕走得特別慢又怎樣?至少你沒有被打倒!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