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媒看中國:中國IT行業的五個成功密碼之國家與金錢

德媒看中國:中國IT行業的五個成功密碼之國家與金錢

導讀:?中國的網路玩家(Internet-Player)正移動著數字化經濟的地心引力。「 這是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一項報道調研所得出的結論。該調研報告的原文標題是: "The Rise of China"s Silicon Dragon「。中國的數字化經濟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總之,歐洲已經被拋在千里之外。它們是否也會超越美國互聯網巨人呢?導致中國網路經濟那麼強大的因素都有哪些?

互聯網進入中國社會的時間要晚於西方世界。當數字革命迎面而來的時候,中國人更貧窮,更年輕。很多人因此錯過了桌面電腦時代。基於此,中國在兩個方面區別於西方國家。 第一: 很多中國人一開始就進入智能手機時代(智能手機時代的原住民)。第二: 在這些人群裡面的企業家更早地,明銳地發掘出從中賺大錢的商機。

但是,中國數字行業的迅速崛起不僅僅只是因為巨大無比的市場潛力與創業者的創新力。它的成功秘訣離不開五個重要因素。它們之間有密切的相互關聯: 國家的干預(扶持)、大型企業多年累積的資本、政府與企業狂熱般地收集以及處理數據、中國加工業的強勢與大眾擁抱新技術的興奮姿態。對於後者,西方人總是持有懷疑式的心態來面對。

編者的話:對於華人來說,文章中的內容可能不新鮮。我常常聽人說,德國人根本就不知道中國現在發展成什麼樣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我認為,德國媒體對中國的關心要遠遠高於中國媒體對德國的關心。我舉出一個一個硬指標(歡迎反駁)就很能說明問題。德國最少有10家跨區域媒體如《明鏡在線》、《時代周刊》等等都專門有駐華記者。我能說出10個人的名字。但是我說不出一個中國媒體駐德國的記者,除了一名專門煽動華人情緒的《環球報》記者以外。

這篇文章就很有意義/意思。如果對中國一無所知,便寫不出這類內容。這位明鏡記者只是其中之一。很遺憾的是,類似深度德文報道很少被華文媒體引用(翻譯)。或許他們覺得沒啥意義。華文媒體不報到,並不表示德國人不關心中國、德國人對中國不了解。而是這種"不報到現象「或 ?不懈報道"讓很多華人產生一種錯覺: 德國人真的不懂中國,對中國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

說實話,我不僅不贊同,而且非常反對這種主觀觀點。我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過一些對中國很不了解的德國人,那又如何?我的(你的)個人經歷不能覆蓋在所有德國人身上。另外,我手裡還收集了數十篇很有深度的德文報道。這又說明什麼呢?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正文

第一個因素: 國家

當國家領導在春節致辭的時候,電視觀眾發現了一個微小的細節。在他書桌上擺放著兩本書: 一本是美國作者Pedro Domingos所撰寫的《主演算法》"The Master Algorithm「和澳大利亞作者Brett King所撰寫的「《智能浪潮-增強時代來臨》Augmented. Life in the Smart Lane「。

Domingos的《主演算法》被視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權威著作。King在《智能浪潮-增強時代來臨》里介紹了物聯網鏈接對我們今後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兩本書籍都被翻譯成中文(德語譯文版還沒有)。

國家領導發出的信號不難詮釋: T.G領導並不害怕數字化。正好相反,它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中國的國民經濟以及它的?數字化列寧主義「: 一個逐步成為集權的監控國家。

在很多年以前,中國的審查機構就屏蔽了國外競爭對手如谷歌、臉書和推特。政府現如今又計劃關閉VPN。通過該軟體,可以從中國無障礙獲取境外信息。雖然政府暫時還在猶豫是否完全封鎖VPN通道。以目前情勢來看,很有可能在幾年春天就會實現。

對外,?防火牆"是中國政府工業政策的一種措施。對內: 急速扶持數字化經濟。政府在全國各地大規模地建設科技中心、提供大型企業優質地皮、提供初創企業(Start-Ups)廉價租房以及積極地吸引技術人才。

比如深圳。據報道,深圳在人才引入方面花了很大努力。只要在全球150強大學畢業,深圳都歡迎你。如果在深圳創業,市政府額外獎勵60萬人民幣(注: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為期5年。

這個補貼項目名叫"Peacock-Plan「。至今為止,深圳成功地吸引了近2000名人才。另外,該項目不僅僅只面向中國人,而是針對全球,不分專業: 不管是醫生、建築師、自然科學家、文科學者,甚至是歌手或者音樂團指揮家。

一年前,一位姓周的軟體工程師藉助這個引進人才項目在深圳創立名叫Webot的互聯網公司。它針對保險公司開發了一款語言助手軟體。他在香港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曾經想在當地開辦公司。?香港的生活很簡單,食物也很美味,但我想要更多。「 周這樣說道。

例如,由於他公司處理的都是價值連城的數據,為了安全起見,他想通過指紋程序來保證進入辦公室的通道。 ?如果在香港這麼做,必須要經過員工表決通過才行。這個程序花的時間太長,一旦多數人否定,因為他們不願意,最終還是成不了事。「 周這樣說道。

但是在深圳的情況不一樣。假如涉及到安全問題,創始人可以大膽地放手干。 ?不僅如此,這裡的(指創辦公司的手續速度)速度也很有效。我只要花一個星期就可以成立公司,而且一切都可以通過網路的。同樣的事,在香港最少要花兩到三個月時間。「 周這樣對記者說。

迄今為止,這位創業者聘請了26名語言學家、金融專家以及工程師。自從春節過後,辦公室面積早就不夠用了。據他說,到今年底,他會增加到近100名員工,把企業的軟體國際化,然後上市。

他並不想離開深圳。對於他來說,市政府的扶持很重要,即便他知道自己有可能受到監控。總之,他手提電腦的攝像頭是被他用絕緣帶擋住的。

第二個因素: 金錢

今年一月份,騰訊股指比去年同一時間翻了兩倍,首次超越臉書(注: Facebook也被翻譯成臉譜),高於5000億美金。騰訊由一家通訊服務公司起家,然後成為全國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的微信提供了更多的服務: 通訊、遊戲、導航、購買以及支付。現如今,全球微信用戶或許已經突破10億大關。

尤其是騰訊和阿里(後者股指約4600億美金)的移動支付業務使他們聚集了巨大資產。從長遠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超過谷歌和臉書(雙方擁有近30億用戶)。中國客戶在2016年通過手機移動支付的總額高達5,5萬億美金,這是美國市場的50倍。中國用戶不僅通過騰訊或阿里的手機移動支付來購買日常用品,並且還能通過手機貸款或存款。

有意思的是,中國互聯網大亨聚集那麼多資金會做什麼: 他們打通遠遠超出原本行的產業價值鏈、覆蓋更廣的生活領域,如出行、旅遊、零售、房地產和醫療。

比如騰訊的娛樂業。去年11月,騰訊旗下的網路出版社,中國文學集團(China Literature Group)在香港上市。該出版社簽約了近600萬名作者。中國人喜歡在網上寫作與閱讀,尤其是科幻作品。中國文學集團股票在上市的第一天晚上就翻了兩倍。

通過出版社,騰訊幾乎擁有無限的內容。然後再把它們轉變成電視劇(Tencent Video)、電影(Tencent Pictures)或者遊戲 (QQ Games)。(注: 這就是前幾年在國內炒得很火的IP。)

2014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命運石之門「(?)正被騰訊運用到其他產業鏈。首先是動漫、然後是電影,最後以一種手機遊戲面世。美國雜誌《福布斯》曾經這樣問道: ?騰訊會是中國版的迪士尼嗎?「

但是,娛樂業只是騰訊眾多投資領域的一個項目而已。中國也不是唯一一個騰訊想要征服的國家。

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巨無霸的國際戰略只限制於合作與參股。在阿里平台上,德國零售業巨無霸ALDI或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可以銷售他們的產品。不久前,馬雲收購了由德國Samwer兄弟創立的網路平台Lazada(注: Samwer三兄弟以抄襲美國初創公司而起家。他們的企業叫Rocket Internet,在法蘭克福上市,專門投資新創公司,然後幫他們上市。吳曉波老師曾經寫過關於他們三兄弟的文章。這三兄弟一度被很多公號所吹捧)。

騰訊入股特斯拉以及瑞典的在線音樂平台Spotify(注: Spotify是一個很棒的公司,他提供職業或業餘音樂家在平台上上傳自己的作品。免費服務。該網站在中國被禁(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也納悶)。前幾天剛上市。創始人雖然是瑞典人,但他在柏林創辦了Spotify。不奇怪,柏林或許聚集了全球數量最多的(業餘、沒落)音樂家。據說,李嘉誠也投資了Spotify。) 此外,騰訊還收購了芬蘭Supercell(一家遊戲開發公司)的多數股份。

中國互聯萬巨無霸在中南亞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並且也經營的特別好。

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否也能夠成功地複製到歐洲或者美國,答案尚且不明(注: 我曾經看過一篇德文報道,說騰訊曾經想方設想攻下美國市場,花了巨資,但效果卻非常一般般,大多數用戶依然還是局限於美國華人。)

不管如何,騰訊和阿里正在積極地出口他們的未來業務: 移動支付。中國遊客現在已經可以在歐洲機場以及德國日用品連鎖Rossmann和DM通過手機支付。同時,外國人現在可以在中國把他們的信用卡和微信支付綁定在一起。

當中國式的支付模式替代信用卡,在全球通行之前,必須要先回答一個原則性問題: 中國人會拿我們的數據做什麼?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二代在德國 的精彩文章:

德國的政治正確

TAG:新華二代在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