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中雖有108好漢,但真正能體現「俠義」精神的唯有此人

水滸傳中雖有108好漢,但真正能體現「俠義」精神的唯有此人

《水滸》一書中塑造了眾多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但是,在滄海橫流的江湖中,真正能稱得上「俠義」精神的唯有魯智深。「俠義」是指那種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維護公平正義,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

雖然偌大的江湖中不乏聲名遠播、俠肝義膽之人,但是比起魯智深的「俠義」境界還是有所差距。「及時雨」宋江以仗義疏財聞名,但是宋江的「義」在於收買人心,為己所用,是他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為自己樹立的一塊招牌。林沖是條公認的好漢,但是林沖做事囿於自己狹窄的格局中,更多是出於自我求生的本能,利及旁人的並不多。武松打虎、為兄報仇,雖然除惡鋤奸,痛快淋漓,但是他後來在血濺鴛鴦樓中濫殺無辜,實不可恕。縱觀《水滸》全書,魯智深才是深得俠義精髓之人,難怪金聖嘆將其列為「上上人物」。

水滸傳中雖有108好漢,但真正能體現「俠義」精神的唯有此人

清白做人,善惡兩立

魯智深步入江湖是因偶然事件促成,本人並非惡霸強人出身,不像江湖上那些為害一方,顛倒黑白正義的惡霸,如李俊、李立、穆弘、穆春、張橫、張順等。即使落草二龍山,也絕不像燕順、王英、孔明、孔亮那種原本就是不幹正事的惡人。

魯智深本質善良,而且在魚龍混雜的江湖中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本色,不被環境所污染。他之前有正經工作,先是在老種經略相公帳下當差,工作能力受到上司賞識,特調到小種經略相公手下做提轄。以他一身的好本事,在北宋末年戰事頻發的機會中,立功升職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他淡薄名利,不像楊志一心想「在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更不像宋江,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不惜讓兄弟們流血犧牲。

他生性中也有頑劣的一面,比如在五台山大撒酒瘋,在相國寺倒拔垂楊柳。不過,高人智真長老對魯智深很寬容,對他有「雖然時下凶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凈,證果非凡」的前瞻性論斷。

水滸傳中雖有108好漢,但真正能體現「俠義」精神的唯有此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魯智深對素昧平生的金家父女大伸援手,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對正義的維護。

他在對弱勢群體仗義施援時,並未考慮過個人得失。打死鎮關西使他淪為殺人逃犯,失去了提轄官職,斷送了前程。但他從未抱怨過隻言片語,反倒是把日子過得隨心所欲,真正開始了行俠仗義的生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不像宋江,殺了人後唧唧歪歪,寫一些亂七八糟給自己惹亂子給別人添麻煩的東西,什麼「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魯智深借宿劉太公家時,正遇桃花山小霸王周通當晚要與劉小姐強成親,劉家十分憂愁。魯智深向來眼裡容不得沙子,再次仗義援助。他不但用拳頭教訓了搶親的周通,更重要的是,他從中做了調解,為劉太公免除後患。魯智深做事有頭有尾,在情在理。「魯智深道:『周家兄弟,你來聽俺說,劉太公這頭親事,你卻不知他只有這個女兒,養老送終,承祀香火,都在他身上。你若娶了,教他老人家失所,他心裡怕不情願。你依著洒家,把來棄了,別選一個好的。原定的金子緞匹,將在這裡。你心下如何?』周通道:『並聽大哥言語,兄弟再不敢登門。』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卻休要翻悔!』周通折箭為誓。劉太公拜謝了,納還金子緞匹,自下山回庄去了。」

這點就與李逵有天壤之別。李逵曾借宿狄太公莊上,幫其捉鬼。結果將狄家小姐和男票殘忍殺死,讓狄太公苦不堪言。

水滸傳中雖有108好漢,但真正能體現「俠義」精神的唯有此人

待人真誠,重情重義

只要魯智深認定的朋友,便是一生。

他與林沖緣於一次偶遇,當下結拜了兄弟,從此惺惺相惜。魯智深對林沖是大哥一般的呵護。當林沖為家事煩惱時,智深屢次約請他喝酒談心,寬慰他。「丈夫心事有親朋,談笑酣歌散鬱蒸。」當林沖被奸人所陷,刺配滄州,魯智深更是一路暗中護送,在關鍵時刻救了他的性命,送其安全抵達。相比之下,與林沖多年相交的好友陸謙卻是見利忘義,屢次構陷朋友,「 只要小衙內歡喜,卻顧不得朋友交情」,做人高下與魯智深有著雲泥之別。

魯智深和史進的交往也是緣於偶遇。從此無論史進身處怎樣的困境,魯智深必伸援手。他交朋友看重本事和真誠,沒有功利心,只要認定,兩肋插刀再所不辭。古人說的「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得千金不如得魯智深這樣的朋友。

對恩師智真長老,魯智深亦是恭順。征遼凱旋途中,魯智深經過五台山,特去拜會恩師,並將自己積攢多年的金銀彩緞全部獻上。「弟子累經功賞,積聚之物,弟子無用,特地將來獻納本師,以充公用」。一日為師,終生銘記。

水滸傳中雖有108好漢,但真正能體現「俠義」精神的唯有此人

一生瀟洒,快意恩仇

王維《少年行》一詩中所寫的「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讀來讓人心潮澎湃。「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會有「相逢痛飲」、「仗劍天涯」的夢想,這是成人世界裡的「童話」。

自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後,便正式走上天涯路。他一路上斬邪除惡,雖然「殺人放火」,但絕不濫殺無辜。他對是非心如明鏡,所殺的都是十惡不赦之徒。不像李逵、石秀,性子上來就「殺人似砍瓜切菜」,讓許多平民百姓白白送死。

魯智深比梁山諸好漢還多了一層「佛性」。他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聽潮圓寂時他悟出了「今日方知我是我」的真諦。本色示人,不忘初心,從不被功名富貴蒙蔽心竅,這就是那個「我」!

金庸曾論及「俠義」精神,在他看來:「『俠』是對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真正俠義的行為,是自己沒什麼好處可得,也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生命,如能為國為民,更是『俠之大者』的風範。」魯智深正是這樣的「俠義」。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劉櫻姝

參考文獻:《水滸傳》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唐代這位女道士的「白日飛升」,其實是貓妖傳里屍解大法的升級版
「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助越王滅了吳國後,到底去哪兒了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