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港樂里找張愛玲:人生底色是悲涼

在港樂里找張愛玲:人生底色是悲涼

飲歌志」一個港樂愛好者的集聚地

儂本多情

 Leslie

張國榮 

00:00/03:46

香港是一座華美的但悲哀的城。

——《茉莉香片》

張愛玲,一個被情愛貫穿了一生的名字。

很多人想起張愛玲,第一想起的是她的戀愛,想起那個多才卻寡情的胡蘭成,想起她關於愛情那些細微瑣碎、又深邃入骨的金句,想起她寫得風光旖旎、但又每每於人物眉梢眼角透露出無限蒼涼的小說。進而想起她的上海,想起上個世紀的燈紅酒綠、十里洋場,想起張愛玲穿著旗袍,高挑眉毛,一臉孤傲地踩著高跟鞋於石庫門小弄堂里款款而行……

但很少有人會想起張愛玲的香港——

愛情、胡蘭成、小說還有上海,都是張愛玲生命里揮之不去的標籤,但香港不是。雖然香港頻繁地出現在張愛玲的小說,可說到底都是以客居的眼去觀光。人們便多少忽略了香港之於張愛玲的重要。

確實,張愛玲一生三次停留香港,累加起來,不過五六年的光景,於張氏75歲的多舛人生相比實在短暫。然而每次到香港,卻都逢著她人生的關鍵轉折,香港於張愛玲絕不是無關痛癢。

香港也記得張愛玲。

從亦舒小說文學上的師承,到許鞍華的電影,再到王家衛《花樣年華》里張曼玉一連13套旗袍,都有張愛玲的身影。

而港樂中,更留下了許多張愛玲的痕迹。她的小說、她的文字、她的愛情觀給港樂帶去了很多靈感。譬如林夕就曾承認,自己填詞受張愛玲影響頗深。

今天,十九便帶你回顧,藏在港樂里的張愛玲的飄搖人生

「他不過是個自私的男人,她不過是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

汪明荃 

00:00/03:11

1939年,歐戰爆發,留學英國受阻,張愛玲只得南下就讀於港大中文系。然而在香港平靜地度過兩年後,張愛玲還是沒避開戰爭,日軍圍城,香港淪陷。港大停課,變作了臨時醫院,張愛玲在學校里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看護,看盡人間百態。

《傾城之戀》便是取材於這一時期張愛玲在香港的所見所聞。

經歷了一段失敗婚姻、在家忍辱偷生的白流蘇,為了逃離白公館,「用她的前途來下注」跟浪子范柳原從上海到了香港。對白流蘇來說,選擇多金的范柳原只是為了「謀生」而「謀愛」,但范柳原雖表面放蕩,內心卻渴求白流蘇能「懂他」。懷抱著不同的期望,兩個人原本不相襯,卻因為一場突然降臨的戰爭,最終走到一起。

白流蘇與范柳原,很難說他們的故事裡有愛情。即便有,也是微弱而渺小、悲哀而無力。但這樣一種只是受限於現實的愛情,卻被張愛玲稱作「傾城之戀」。

張愛玲對於人生的洞察與悲觀,早從香港時期便已種下。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紅玫瑰

 認了吧

陳奕迅 

00:00/03:59

白玫瑰

 What"s Going On…?

陳奕迅 

00:00/04:00

寫作《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時候,恰逢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

彼時胡蘭成在雜誌上看到了張愛玲寫的小說,被她的才華驚艷,於是特意找到張愛玲家的地址前去拜訪。然而張愛玲不見生客,胡蘭成就寫了張紙條,記下自己的住址跟電話,從門縫裡塞了進去。第二天,張愛玲打電話給胡蘭成,約定馬上去看他。然後她果然到了,兩個人傾談許久,一見如故。

關錦鵬導演《紅玫瑰與白玫瑰》

胡蘭成是有妻子的,張愛玲知道,但還是跟胡蘭成戀愛了。聰明如張愛玲,早知紅玫瑰會變作蚊子血,但愛起來卻依然天真盲目如少女。她當了兩年的「胡太太」,忍受了胡蘭成一次次背叛,而當著胡蘭成落難、被通緝,她還是會把稿費拿出來給胡蘭成,儘管她自己也不寬裕。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如是說。只是慈悲卻未能換回浪子回頭,張愛玲也不得不做「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

她給胡蘭成最後的信里寫: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前事作廢,當我已流逝,又一世。

曼楨道:"世鈞。"她的聲音也在顫抖。世鈞沒作聲,等著她說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沒法開口。曼楨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他知道這是真話,聽見了也還是一樣震動。她的頭已經在他肩膀上。他抱著她。

半生緣

 你還愛我嗎

達明一派 

00:00/04:10

1952年,張愛玲32歲,與胡蘭成分手已有5年,然而她依舊孤身一人。離開上海重訪香港,張愛玲本想在港大復學,然後定居香港,只是波折橫生。

於是而立之年,張愛玲剝去了早年的風光,沒有愛人、無人相助,甚至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計艱難。

「回不去了。」

顧曼楨跟沈世鈞說的話,又何嘗不是張愛玲的痛悟。張愛玲19歲赴港求學,青春年華雖遭逢戰火,卻依然有閑情欣賞清水灣的美景。但到了32歲的再訪,一切物是人非,「不多的一點回憶,只能裝在水晶瓶里雙手捧著看」。

1955年,在港羈留3年、飽經困頓後,張愛玲最終還是踏上了去美國的郵輪。

回首半生如夢/何處停留

住在心裡的那個人/藏在淚中

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夢

你像風來了又走/我的心滿了又空

當時的彩色片還很壞,俗艷得像著色的風景明信片,青山上紅棕色的小木屋,映著碧藍的天,陽光下滿地樹影搖晃著,有好幾個小孩在松林中出沒,都是她的。之雍出現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裡拉。非常可愛,她忽然羞澀起來,兩人的手臂拉成一條直線,就在這時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

小團圓

 On Wings Of Time

王菀之 

00:00/03:20

張愛玲從美國再回香港,是1961年的事。那時她已嫁了賴雅,一個大她三十歲的三流美國劇作家。很難說,張愛玲跟賴雅之間是怎樣的情感。也許張愛玲愛賴雅,正如白流蘇愛范柳原,只不過張愛玲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有人相伴。

賴雅沒錢,欠了一堆債,身體也生著病,張愛玲唯有一人肩負起養家的責任。

她到香港目的只在於賺錢,她接了個寫作劇本的工作,如果劇本被採用,則可以得到一筆不錯的稿費。為了儘早回到美國,張愛玲每天從早上十點開始寫作,一直寫到凌晨。她原本眼睛就不很好,如此辛苦地工作,她的眼疾就越加惡化。

但懷著希望飛到香港,張愛玲終究是失望而歸,她為電影公司寫作的《紅樓夢》劇本被擱置一邊,經濟情況並沒能得到改善。

在港停留半年多後,張愛玲隨即離開。

終其後半身,張愛玲再也沒有踏上香港的土地。

誰的書 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吃 捨得穿 不會亂

其實你又怕苦 又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憾才像完

「鏡破了,看著那閃亮,而不是碎片」,黃偉文如此教世人排解悲哀,可是張愛玲本人從未能做到。

張愛玲自承:「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於是出身貴族之家的張愛玲,早早地在20來歲就盛放完人生的精彩。整個後半生,都如凋零的櫻花,在命運的風中飄墜。

套用馬東的一句話,張愛玲的人生底色悲涼。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發現已逝世於美國洛杉磯獨居的公寓之中。

她仰面躺在一張狹窄的行軍床上,已故去了七八天,她離開的具體時刻,無人知道。

小團圓-王菀之

填詞-黃偉文 作曲-王菀之

翻開你的小說 快樂時消失於那天

聰明何處才累積到 使你學會望闊點

鏡破了 看著那閃亮 而不是碎片

誰的書 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吃 捨得穿 不會亂

其實你又怕苦 又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憾才像完 人生方好演

一起約好過年 缺席人物多於往年

只能齊集仍在的臉 趕快地拍下照片

你要記 記住這歡聚而不是太短

誰的書 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吃 捨得穿 不會亂

其實你又怕苦 又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憾才像完

誰的書 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笑 哭得出 不會亂

其實我亦怕苦 亦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錯誤才愈甜

在最壞時候 想一遍

這一點 好片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飲歌志 的精彩文章:

有些東西消失了,還有歌記得

TAG:飲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