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社會,遇到什麼緊急情況,才會動用六百里加急?

中國古代社會,遇到什麼緊急情況,才會動用六百里加急?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有這樣的鏡頭:皇帝可能正在欣賞歌舞,太監拿著一份公文急急忙忙的跑過來,並且表示「剛剛送來的六百里加急。」那麼,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六百里加急是什麼意思。其實六百里加急僅僅是一個說法,意思是有十萬火急的公文需要立刻交給皇帝。那麼,到底什麼情況下,才能動用六百里加急呢?其實,一般牽扯到六百里加急基本上都是軍國大事。

在中國古代社會,沒有什麼電報和其他通信手段。如果發生外地入侵的情況,經常會點燃烽火。在漢朝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的烽火台。一旦匈奴部隊南下,守衛長城的官兵們就會點燃烽火,這是為了給內地告警。烽火雖然起到了告警的作用,但是對方部隊的兵力、行進方向是無法獲知的。因此,很多情況還是需要書面呈報。很多人肯定會想到信鴿,其實信鴿也有一些問題。信鴿的體積比較小,只能攜帶很輕的東西。

在電視劇中,信鴿往往攜帶的信件都只有幾個字。而且信鴿也會出現迷航的情況,這樣一來就什麼也得不到。在重大問題上,朝廷還是喜歡公文往來。在公文中能夠把事情講的非常清楚,甚至可以呈報對問題的看法。但是如何把公文快速傳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說,大家都聽說過的驛站出現了。在古代社會裡,每隔幾十里就會有一個驛站。驛站里有快馬和驛卒,這是為了替換已經精疲力盡的駿馬和通信騎兵。

在古代社會中,對於公文傳遞的速度,也有明確的規定。如果是一般的公文,不是特別的急迫,一天走一百多里就可以了。不要小看快馬的速度,那種擅長奔跑的快馬,一個小時跑幾十里沒有問題。通常情況下,通信騎兵不會全速前進。但是如果是十萬火急的公文,這就需要全速傳遞。當年,安祿山造反之後,唐朝就動用了六百里加急。如果騎手和戰馬已經疲憊,那就換人換馬,但是公文需要晝夜不停的傳遞。

按照這個速度傳遞,一天確實能跑600多里。當然,並不是緊急公文才動用六百里加急。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就動用六百里加急從嶺南為自己的愛妃運荔枝。一般來說,只有外地入侵或者內部叛亂等軍國大事,才會動用六百里加急。在清朝末期的歷史上,慈禧太后身邊的安德海,耀武揚威的下江南採購。但是在山東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擒拿,同治皇帝命令斬殺安德海。為了防止慈禧太后救人,同治皇帝動用了八百里加急。

其實驛站制度中,根本沒有八百里加急。這是為了趕時間,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快速傳遞。由於傳遞的速度比六百里加急還快,所以被俗稱為八百里加急。到了清朝的末期,隨著國門的開放,電報等現代通訊設備開始進入清朝軍隊。比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消息,李鴻章沒過多久就知道了。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普及,全國各地的驛站開始逐步撤銷。當然,通訊系統普及需要時間。在抗戰時期,李雲龍與師部聯繫仍需要通訊兵傳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社會,冒充皇帝私生子,有沒有機會成功?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