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知識無用論」的反智主義究竟在反對什麼?
近日,一些帶有明顯反智主義的話題在微博輿論場走紅,這些話題吸引了廣大網民的關注,也帶來了較大的爭議。具體案例如下:
「男子曾是理科狀元考上清華,畢業後當保安。」
「美女辭掉萬元月薪,扛麻袋收廢品把日子過成詩。」
「海歸女博士辭百萬年薪,開拖拉機種田年收入破億。」
整個看下來,這些話題都給人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感,上萬的月薪,如果在三四線城市,或許可以過著較為體面的生活,卻偏偏辭去光鮮的工作,扛起了麻袋收廢品,還把日子過成了詩;海龜女博士,百萬年薪,這或許是不少人羨慕的生活,但偏偏選擇開拖拉機種地,還收入破億。
類似這種出其不意的故事,永遠都充滿著獨特的魅力,吸引無數人神往。但不得不提的是,部分媒體或自媒體在報道這些事時,不僅採用了以偏概全、切割裁剪的手法,而且還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導向效果。
正如@新京報評論 所說,他們在撰寫這個新聞時,不會告訴你,新聞里的海龜女博士在國內,不僅有自己的雲計算公司,還開了一家現代化的農場,媒體報道的所謂的「種田」,並不是扛起鋤頭,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刨地生活,而是「把互聯網的營銷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方式、技術方式一股腦兒塞到農業里來,逐一破解農業不受資本青睞、缺人才缺市場這些傳統問題。」
而且,就算是開荒、種地、開拖拉機,她也只是偶爾做一做,所以,她並不是農民,而是一個為農民、農業服務的現代企業老闆。
但媒體在報道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知道博人眼球,賺取流量,硬是將這些故事歪曲成了打雞血的成功學範本,若這些個例持續被誇大,很有可能給那些價值觀還沒成型的青少年群體帶來不好的示範效應,讓他們覺得,既然努力學習了,也是做保安,不努力學習,照樣能把日子過成詩,那為啥還要努力呢?
除了上述案例外,還有類似於「大學男生畢業擺地攤日入千元,碩博士無比尷尬,一個月800」,「父親帶19歲女兒擺攤賣韭菜盒子:讀大專4年花十幾萬,還不如做生意」,「浙大醫學研究生畢業賣麵包,爸媽:那你為啥還要讀到研究生?」等話題也引發較大的爭議。
這些話題帶有明顯的「讀書無用論」的宣揚意識,若長期佔據輿論場,一定程度上也會潛移默化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導致輕視知識教育,重視金錢利益的現象不斷發生。
微博輿論場中,不少網民也對該現象表示反感,有網民表示,「雖然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能夠延伸生命的寬度,而讀書恰恰是我探索自身價值和慾望的方式,讓我了解生命的高度和天花板,讓我有自由的意志做出選擇,這才是讀書對一個人人生的意義。」
「讀書無用論」也被視作是反智主義的變種。反智主義在知乎上有如下定義:一是對智性(Intellect)、知識的懷疑或反對,認為智性、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還有其他的諸如品行、見識等也影響了人生的成敗等;二是對知識分子的輕鄙甚至敵視。
事實上,反智主義在我國是有著淵遠的傳統。在尊崇知識的主流社會中,「反智主義」作為一股暗流也時不時的影響社會走向,如「焚書坑儒」,「知識分子被劃入小資產階級之列」等。
部分網友將反智主義的盛行歸咎於對生長環境束縛的不滿,對傳統道德壓制的反抗。
韓寒曾被認為是「反智主義」的人造標杆,他少年成名後,多次發文抨擊高考作文,批判當下的教育,2013年,他在博客中表示,「我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而且我覺得高考是一定要改革的,我將不遺餘力的說高考和大學的壞話。」
他的言論影響了不少人,曾經的安徽考生徐孟南便因受韓寒教育觀點影響,為表達自己對教育體制的不滿,在高考時有意選擇交白卷考零分。
所有這些反智現象的出現,都與自身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偏概全,無法分辨真實情況,只能靠最基本的感情、直覺、經驗進行判斷所導致的,教育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看待問題的方法,部分人因不願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失敗,便通過反智行為來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此外,媒體帶偏也是社交媒體上反智主義盛行的原因之一。
2018年,韓寒在微博里談到退學往事時呼籲網民不要學他,「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後《中國教育報》對此評論:「當年韓寒退學之後,不少人有意無意地把他的個人選擇直接歸因於中國教育的失敗,少數媒體曾對反智主義言論過於縱容,現在到了糾偏的時候。韓寒的反思,為這種糾偏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參照。」
恰如霍夫斯塔特所說,"反智主義作為一種態度,不是單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並存,他們對理智和知識分子的絕對排斥是罕見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反智主義」的弊端,部分「反反智主義」的網民也不斷出現。
「反反智主義」就是打著反對反智主義旗號的反智主義人士,他們的主要表現是通過對他人貼標籤來完成「示同」和「示差」,也就是趨向於某一群體(大V等意見領袖)和脫離某一群體(典型的反智主義群體)。
那「反反智主義」成功了么?並沒有。雞湯的反面是反雞湯么?不,雞湯和反雞湯都是雞湯,雞湯文的反面是清晰有條理的邏輯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樣,反智主義的反面也不是「反反智主義」,反智主義和「反反智主義」都是反智主義。就好像微博網友@天生神力狗常威 所說:「反智主義和反反智主義好像在互相批鬥一樣,只是為了反駁而反駁,並不是思考問題到底是什麼。」
反智主義的反面是對知識、智性及特定載體的尊重,以及客觀看待事情,批判性的思考問題。宣揚「反反智主義」的人士也因存在過度以智識精英自居的傾向而受到部分網友詬病。
就好像面對雞湯與反雞湯的探討得出的普識結論「人很難被段子鼓勵,更不可能被段子摧毀」,在反智主義與反反智主義的爭鋒中保持清醒並理性的認識,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好奇和敬畏之心更是被主流大眾認同的的正確人生態度。
正如微博加V用戶@蔡藝芸:「何其不幸,生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盛行且反智的年代,但是選擇何種生活,依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 THE END ] —
※「百+計劃」2月作者榜重磅發布!
※十餘城市瘋狂「搶人」,網友吐槽:房子買不起,難找好工作
TAG:新媒體指數 |